分享

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国家归属感

 金色年华554 2021-01-13

新五代史序里有这样一句话:“置君犹易吏,变国如传舍。”我且不作解释,咱们先说一个概念:以现在人的正常寿命,你将见证十五个政权和四十多位帝王(保守估算)的生与死,并且还有足够的剩余时间把一辆新车开到报废。

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国家归属感

五代十国(后唐时期)

在这空前的民族分裂与政权更迭中,社会动荡自不必说,人的内心也会产生一种可怕的空虚。你不知道自己的国籍,没有能够信赖的法律,就连最基本的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平凡的你除了私利再无荣誉感可言,所有的艰辛也只是为了活下去。这恐怕是一国百姓最大的悲剧了,而悲剧的源头正是因为缺少一样东西:国家归属感。

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国家归属感

没有国家的吉普塞人

那么五代时期人们的国家归属感是如何缺失的呢?除了唐末统治者的暴政,还涉及到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藩镇割据。自唐睿宗景云年间设置节度使官职开始,这种总揽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就逐渐发展成一股股事实割据的地方势力。节度使所管理的州县有四不:一,不向中央纳税;二,军队不归中央调遣;三,任免官吏中央不得干涉;四,节度使死后由子嗣或部将接任。用一个现代点儿的词汇来形容,军阀。

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国家归属感

唐末藩镇

民国时期的军阀跟唐代藩镇极其相似,只是有一点不同,他们的割据时间相对较短,所辖民众也始终认同自己是中华的一员,军阀首领只是官吏,代表国家管理地方。而唐朝的藩镇就不同了,以河北为例,各镇割据的时长动辄上百年,这几乎是两代人的光景。想想吧!两代人,所有的政令法规出自地方,生杀予夺全在节帅(节度使尊称),他们听不到国家的声音,也无从感受国家的存在。当习惯成自然,那么逆来顺受就成了生存的法则,他们不介意被割据者统治,更不在乎谁是割据者,只要对方让他们活。

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国家归属感

节度使出行图

然而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整体,数千年来不是处在统一就是正在统一的状态,这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止。分裂只能是暂时的,因为那是历史的等待,等待一个正确的人、一股正确的力量,在正确的时间里用正确的方式重新统一,让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拥有一股强烈而幸福的国家归属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