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用5大人脉心法,Google前主管让硅谷大佬抢着帮她

 新用户6403vWoX 2021-01-13

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初次见面就让人感觉仿佛认识了许多年。他们拥有神奇的吸引力,不论和谁都能相谈甚欢。Amy Chang就是典型的代表,她领导Google Analytics多年,直至2013年自行创立Accompany公司。一路绩效亮眼,靠得就是广结数十位杰出人士所组成的智囊团。

创新心法:

不论是想咨询合适的顾问专家,还是找客户,人脉都是一步步建立而成,不但需要积极经营既有的人际关系,更要懂得主动认识新朋友。

Amy承认,刚开始她和许多人一样,向身经百战的专家们咨询时,会感到紧张、胆怯与不确定,但经过多年来丰富的经验累积,现在已颇有一番心得。Amy总结出梳理人脉网络的5大心法:1.对人脉进行分类。2.主动出击,挖掘潜在的人际连结。3.透过会面找到「速配」的对象。4.重新定义「速配」一词。5.由浅入深拓展交情。

本文获First Round Review授权进行编译,原文为《Snag the Best Advisors for Your Startup, from Best-selling Authors to Fortune 500 CEOs》

1. 对人脉进行分类

(图片撷取:lightinghomes)

每个人在人际关系的经营上所能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不一样,因此人脉管理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此将对象进行分类。应用于企业顾问上,便是对咨询对象加以分类。例如,Amy将Accompany公司的顾问分为「弱连结顾问」与「强连结顾问」两种类型。

弱连结顾问没有一定的责任,Amy只希望当公司遇到这些顾问所专精领域的问题时,一年可以打几通电话给他们,每次咨询30分钟。强连结顾问则对公司各方面发展都相当熟悉,并掌握最新动态,随时准备好帮助公司做出关键决策。

经由涉入程度将顾问进行分类,Amy成功使许多有才能的大忙人巧妙地融入公司体系中,她也因此可以对每一个顾问设定清晰与合理的期待。虽然她的强连结顾问不到五位,却拥有超过三十位各有专精的弱连结顾问,后盾实力坚强。

不论被咨询的问题是一件或是十件,Amy都尊称对方为「顾问」,这表示她珍惜、重视这些专业人士的时间与建议,相对则得到更巩固的连结。

A. 弱连结顾问

Amy认为,促使专家同意成为弱连结顾问的秘诀在于,提出一个工作负荷较为轻省的合作方式。她说:「当你邀请专家成为弱连结顾问时,要明确表达这意味公司一年会与他们偶尔接触几次,且咨询的问题只限于他们最专精的领域。」

例如,当Accompany希望了解外界如何看待产品的新特点时,会接洽Slack(团队通讯软件)公司的产品副总April Underwood。行为经济学家兼知名作家Dan Ariely(着有《谁说人是理性的!》及《不理性的力量》等畅销书)则依其多年来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为Accompany app提出一个更便于用户的使用流程。这些专家好比看了许多电影、早就预知结局的影评人,可轻而易举点出某个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应该注意哪些层面、如何使成效更佳。

除了赋予「顾问」这个头衔,Amy还强烈建议提供弱连结顾问出于礼貌的少数股份。这不仅是业界表达感谢的方式,也认可顾问因公司的成功连带受益。此外,如果注意到某个顾问逐渐变得不可或缺,尤其在关键时刻特别需要,那么不要等他们开口,而要主动征询是否愿意承担更大的咨询职责,并相对提供更多的股份。

B. 强连结顾问

强连结顾问充分了解公司整体团队及经营现况,他们的看法对任何决策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公司经营者最可以卸下心防、表现脆弱一面的对象。

每当遇到重大决策时,Amy第一个求助的人,就是eBay前市场部总裁Lorrie Norrington。她是Accompany三位强连结顾问的其中一位,与Amy在斯坦福大学的董事联合会上偶然认识,初次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如今Amy只要遇到难关,就会倚赖Lorrie毫无保留的意见。她说:「我百分之百确定,不论我跟Lorrie说什么,都不会改变她对我的看法,即便我没有采纳她的建议。」

因此,想要成功建立紧密的强连结顾问关系,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安全感。也就是说,在顾问的选择上,应该考虑那些表达方式不会让自己感到被批判的人。如果你不希望某个人看到你最失意、最挫败、最胆怯的模样,那么此人就不是合适的人选。

2.主动出击,挖掘潜在的人际连结


有的人在交友上一切随缘,从不主动认识新朋友,也不刻意寻求知己。但Amy认为,想要拥有丰厚的人脉存折,必须主动出击,积极经营人际关系。直到现在,Amy还是会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每周至少与两个新朋友会面。

「刚开始,我会询问认识的人,在他们的朋友当中,谁是某个领域的最佳人选,这个领域可能是销售业务,也可能是软件工程。接着我请朋友帮忙引荐,开始一个接着一个不断认识新朋友的循环。如果聊得来,我就继续跟进。如果聊了一两次就无话可说,我则不强求。」渐渐的,Amy打造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持续扩散的人际圈。她相信,能改变人生的贵人,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3. 透过会面找到「速配」的对象

Amy很乐于主动联系所喜爱的商业书籍作者,她与Chip Heath正是这样相识的。Amy读了《创意黏力学》一书后,十分认同书上的观点,经由与作者Heath共同的朋友介绍,终于认识对方。当然,她没有一开始就邀请Heath成为公司顾问,而是请Heath给予十分钟时间聊聊他的工作,从那之后,Heath便一直帮助Accompany建立品牌讯息。

Amy表示:「商业作家通常对他们所专精的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也乐于和喜欢自己作品的读者交流。」因此,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认为别人不会愿意搭理你,是自己设限了人脉圈的发展。

出席活动也有益于建立人脉网络,但这种社交场合也可能变成浪费时间。对此Amy的建议是:谨慎挑选出自己可以融入的活动参加。「确认你至少认识10%的来宾。他们可以帮助活络气氛、打破僵局,使你有效率地认识更多人。」

4. 重新定义「速配」一词

与某个人「速配」,不代表你们的想法完全一致,也并非对方很了解自己。相反的,「速配」是指不怕对你个人或公司提出质疑的人,他们可以启发更广泛的思考、引发更多讨论。Amy曾说:「Lorrie已经好几次推翻我的想法,她迫使我不断自我突破,不过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以你的利益为优先,而非战战兢兢迎合你的人,才是速配的益友、公司速配的顾问。

如何第一次交谈就知道双方是否速配?以下迹象有助察觉。

A.也许他们问你一些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让你感到有点不舒服。

B.也许在谈话过程中,他们向你介绍其他机会、市场或挑战。

C.也许他们询问你,对于达成重要里程碑有何规划。

D.也许他们好奇你如何实践计画,并在你无主动请求的情况下,对你的想法和论点进行压力测试。

许多企业家身边总是围绕一群攀迎附和的左右手,即便他们最需要的是被质疑、引发重新思考的刺激。一个好顾问的绝佳指标,是你每次结束谈话都意犹未尽,想花更多时间相处的人。

(图片撷取:xuite)

5. 由浅入深拓展交情

第一次见面后,如何进展到邀请对方成为顾问?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简短交流后,将你可以帮助对方之处巧妙展现出来,表明不是只有我方寻求帮助,而是彼此互利互惠。如果有人对你所提供的协助感到高度兴趣,便可安排进一步深谈。

「当Accompany的平台上出现与对方相关或是对方可能有兴趣的文章时,我会将文章连同祝贺或问候一并发给对方。如果有机会帮上忙,像是将对方介绍给有头有脸的重要人物,或私下引荐各路好手,我就会自告奋勇。」Amy把握每一次交流的机会,证明自己与Accompany值得对方投入更多时间,从而由浅入深巩固交情。

正如我们从小到大学习各种技能一样,人脉经营也适用熟能生巧的道理。许多人认为,交友达人拥有与生俱来、善于与人相处的天赋,无法后天培养,其实不然。人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不够主动,态度消极。他们见的人不多、进一步联系不够勤快,或者见面次数太少,以至于无法确认彼此是否「速配」。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用心经营,便可打破迷思,发展出适合自己的交友模式,成为所谓「天生」的交友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