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鱼:东山流响

 曹锦军围炉 2021-01-13
 

    身为黄梅人,我曾多次游览五祖寺。读大学后,由于在外求学和谋生,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仅在五年前重游过一次。近几年,有许多朋友与我谈起五祖寺有很多可喜的变化,这更增添了我重游的心愿。清明节,有同学相邀游览五祖寺,这正合我的心愿。

   清明节那天确实是一个适合游览的好日子。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一大早我开车接同学同行。几年没有去五祖寺,道路已不是原来那条路:不但路况比原来好了许多,上山的路线也不尽相同。行驶在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道路上,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黄梅话语境,离东山越近,我有了许多新奇的期待。

  临近五祖寺,出现在眼前的是长长的车流,如今的五祖寺已是五祖风景区的核心景点,风景区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以前的规模。

   山门前,晋代栽植已有1700多年的油朴树还是那样郁郁葱葱、老当益壮,粗大的枝干有力地指向天空,方圆一亩范围内都在它浓荫笼罩之下。青石铺就、横跨谷涧、状若飞虹的飞虹桥也在它的树荫之下。山门上五祖所传两大弟子慧能和神秀所题的两道偈语仍高高地书写在门楣上。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大师为觅法嗣,乃命门下弟子各书一偈来表明自己的悟境。上座首徒神秀夜书偈于粉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将人的身心比作佛教圣物菩提树、明镜台,认为通过对身心的磨砺、修习,“拂拭”身心的尘垢(外在烦恼)这种“渐修”的方式,可以保持心性清净、渐渐觉悟。

  弘忍大师见偈后,赞曰:“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乃令寺中僧众都诵此偈。

   当时来五祖寺求法只有八个多月尚未剃度的惠能听人诵偈后,认为“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亦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不识字,据说是请人将偈题写在神秀所书偈之侧。慧能的偈语利用对比的反诘印证了其悟性的高明:连身心都不是真实的,干扰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单刀直入,直了见性,高扬“顿悟”修行的大旗。

  五祖弘忍不拘一格地将衣钵传与了不识字且尚未剃度的慧能,后来慧能在岭南弘法大获成功。岭南在黄梅南方,后世称五祖两大弟子慧能和神秀主张的修行方式为“南顿北渐”,称慧能和神秀为“南能北秀”,称他们所传分支为“南宗和北宗”。慧能和神秀所题的两道偈语也一直被书写在五祖寺山门的门楣上,为后世仰望。

  一直以来,我对慧能所题偈语所含禅意佩服得五体投地,对神秀所题偈语却有些轻视。清明节,当我再次看到五祖寺山门门楣上两首偈语被放在同等高度,忽然想起五祖最初见到神秀所题偈语时的评价:“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也曾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可见慧能也是认为“人有利钝”,应因人施教。或许南宗对天才更有办法,可以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使人很快顿悟;而大多数人只能通过艰苦的磨砺,逐渐修行才能明心见性。

   入山门,经大雄宝殿,穿过麻城殿、圣母殿后,有通往山顶 的“通天路”。通天路为石阶铺就,两侧栽种了遮天蔽日的竹林,竹林的尽头是麻石砌成的“讲经台”,当年五祖弘忍曾在这里向僧众讲经说法。讲经台旁有象石,作俯首帖耳状,仿佛是听闻五祖弘法,心悦诚服,故“顽石”低头!

  经讲经台向上,可到达山腰的白莲池。相传池为五祖亲手所建,池中白莲亦为五祖亲手所植。史载,池中白莲“亭亭玉立、绿叶如盖、色白香清”。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称“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见莲性高洁。如今,遥想当年盛开在东山山腰间的白莲,不能不说是一道奇景!

   因白莲池故,东山顶峰被称之为“白莲峰”。我少年时曾登顶,如今留下了些许遗憾。

   白莲池的山泉水顺山脊奔流而下,从“通天路”两边郁郁葱葱的竹林间飞溅到圣母殿西侧的深潭中,曳金溅玉般的流水发出如歌如琴的轰鸣。可以“换羊肉吃”的苏东坡的真迹“流响”二字遒劲地题写在水潭旁的石壁上面。

   苏东坡是古往今来难得的文学天才,他与佛教颇有渊源。在庐山西林寺题写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这首富含哲理的诗成就了他“坡仙”的声名,想必五祖寺的泉水让他联想到了五祖佛法的绵长,故题“流响”二字于这深潭的石壁之上。

   少年游览五祖寺时,下山是沿着东山古道一直步行到山下的“一天门”,走在千百年来被游客和佛家信众踩过的东山古道的石阶上,一路上伴着潺潺的溪流、婆娑摇曳的竹海,不时出现眼前的是一座座安放高僧遗骨的佛塔。北宗尽管衰落,但历代都有高僧在五祖寺修行弘法。宋英宗曾为五祖寺御书匾额“天下祖庭”,宋徽宗则题写了"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寺额"东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忽然想起清代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中,宝玉听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触动禅机,心灰意冷的他不愿意分辨解说与黛玉、湘云之间的误会,写下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在宝钗用慧能大师在五祖寺“明心见性”所题偈语印证其一时兴起佛性的浅薄,心性未坚的宝玉最终放下心中“块垒”,重新“做人”。

  离开五祖寺前,我又爬上东山阁的钟楼。站在钟楼的回廊里回望五祖古寺,寺庙里香烟环绕、钟磬声声;飞虹桥上“放下着,莫错过”的匾额千年如一日地挂在桥头。东山流响继续流响于黄梅东山......

 

   作者老鱼,湖北黄梅人,写于武汉。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