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祖寺为何被誉为天下祖庭?

 杰夫Rose 2017-11-24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游黄梅五祖寺曾留下一首名诗《东山寺》:“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五祖寺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在黄梅东山创建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授衣的圣地。自宋英宗于治平年间(1064-1067)御书“天下祖庭”寺额赐五祖寺后,于是圣誉远扬,名播寰宇。


五祖寺位于湖北黄梅县城东北18公里处的东山之阳。东山相对四祖寺西山而言,形状酷似凤凰展翅,故东山又名“凤凰山”,另,五祖寺是当年冯茂老人舍山建寺,又称“冯茂山”。发源于古角和龙坪两条大河分流左右,环山而去,更显山奇水秀,圣地不凡。古人有诗赞曰:东山突起正中央,玉带双飘锁凤凰。坐对匡庐真面目,蓬莱未识尚馨香。五祖寺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1300多年的佛界寿星。2000年,在黄梅举办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经过专家权威论证,确认五祖寺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弘忍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五祖寺之所以成为“天下祖庭”,不因山川形胜,也不因殿廓巍峨,而是因它的创始人弘忍而享盛誉。


弘忍,俗姓周,黄梅濯港人,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圆寂于唐上元二年(675)。23岁到黄梅双峰山(亦称西山)四祖寺受戒于四祖道信,27年后,得其衣钵,为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他创立的“见佛成性”的顿教学说声名远扬。还首创“农禅并重”,一改此前僧徒沿门托钵,居无定所,随缘而往的游方化缘生活。开创聚居弘法,生产自给的新禅风。使禅教有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弘忍对于参禅礼佛者不咎既往,只要改恶从善,“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还进行丛林制度改革,开创僧尼同庙修行,大大方便了女性出家。最突出的是,弘忍“大启法门,不择根基,广接众品,提倡顿入法界,以心传心。”在选法嗣问题上独具慧眼,摒弃论资排辈的旧习,将衣钵传于深得顿悟之法而形容猥琐目不识丁的舂米僧慧能。使禅风大昌于世,光被华夏,远播海外。使南宋六祖,“即心是佛,见性成佛,以无为宗”的顿教思想成为佛教的主流,且于唐宋间传入朝鲜和日本,近年来又风行于欧美。其“本无”思想,在唐宋五代时几乎取代了魏晋“玄学”的哲学思想,成为独具禅学特点的思想主流,并影响“宋明理学”,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开      辟了新境界。“东山法门”熔释、道、儒为一炉,“天下祖庭”诚为中国禅学策源地,也是中外佛子归心之圣地。


黄梅素称佛教之乡,自古就有“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境内西北部山区,峰峦棋布,古刹星罗。“天下名山僧占多”,诚为是也。南山有南山寺,北山有北山寺,西山有四祖寺,东山有五祖寺,还有千岁宝掌和尚卓锡的老祖寺。其中以“天下祖庭”五祖寺最负盛名。它得天独厚,风光幽奇,山明水秀,绮丽优美。背倚大别群峰,面临千畴沃野,大江如练,匡庐遥对。寺院古朴,佛脉悠长,视野开阔,胜景怡人。
五祖寺座落在东山之阳,依山顺势,呈三级递升之态。自山脚至山顶以蜿蜒石路为中轴线,平行布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殿宇庄严,风貌古朴。
山脚景区依次有一天门牌楼,释迦多宝如来石塔;越二天门,有三千佛塔、半山亭、十方佛塔,石路两旁,有僧人圆寂塔林。路东为东塔林,路西为西塔林。东塔林中有望江亭,东坡亭。拾级而上,有饮马池、歧贯寺、大佛塔等。


越飞虹桥,进入山门,即进入中部主要景点区,寺内殿宇连云,飞阁流丹,曲径通幽,廻廊环绕,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在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此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恢弘大气,结构精湛,大殿正中供奉着坦胸露乳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边分立镇守四方的四大天王,(即东持国、南增长、西广目、北多闻)四大天王神通广大,行“摧邪辅正,护法安民”之天职。越过天王殿,大雄宝殿便矗立眼前,此殿是进行大型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大殿正中端坐迦叶释迦弥陀三尊大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称三世佛。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东西两壁站立神态各异十八罗汉护法安禅。转过大雄宝殿便是雕梁画栋第三重正殿——毗卢殿。相传此殿是距黄梅几百里的麻城善男信女,自备水米,背负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修成的,故又名“麻城殿”。殿宇高大庄重,石砖重檐,形如两重楼阁。正门上嵌有“西来四叶”石匾。两旁塑有飞禽走兽和八仙过海的彩绘图案。设计标新,装饰立异,内供毗卢塑像(即如来佛)。
在毗卢殿后,便是五祖弘忍的真身殿(亦称祖师殿),此殿为五祖寺最后一重主殿。巍峨宏丽,匠心独具。前殿左右为钟鼓楼,中殿上方嵌有双凤朝阳和二龙戏珠图案,上置“阎浮藏海”描金匾额,左有“皇图巩固”,右有“帝道遐昌”石刻。正殿中央悬有一块巨匾,上书“正法眼藏”。殿后,有九龙盖顶的法雨塔,塔内原藏五祖真身,现供弘忍塑像,终日香烟缭绕,神秘庄严。
与毗卢殿并列还有圣母殿,殿中供奉弘忍生母佛像,两侧各塑有五尊侍女像,形象逼真,神态各异。
圣母殿西侧,从白莲峰上有一泓清泉淙淙向下流淌,叮叮咚咚,昼夜不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游此,豪兴大发,挥笔在泉边石壁上留下俊逸潇洒的“流响”二字。僧人当着墨宝,镌刻石上,千古不朽。当年,弘忍在此取水煮茗,饮之清心明目,被后人誉为“法泉茶”。
殿群中沿中轴线两侧还错落有致地建有娘娘殿、关圣殿、观音堂、松柏堂、长春庵、六祖殿……大小40余座偏殿,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争奇斗胜,巧夺天工。为禅关胜地添色增光。
真身殿后便是白莲峰景区。拾级而上的通天路,由260多级麻石砌成。石径两旁,松竹掩映,雾涌云流,使人有脱凡升仙之感。佛传五祖老佛爷超渡的众生就是从这里登天的,故名“通天路”。


登上通天路后,便是讲经台,台高丈许,条石砌成。当年五祖经常在这里向广大寺僧和朝山信众讲经说法。
讲经台左侧是舍身崖。此崖高200余米,宽22米,是块天然裸石,壁立山侧。岩上有清代布衣邓文滨手书“福、德”二字,长宽丈许,鼓眼斗睛,雄浑苍劲,在山下便能瞻仰。相传过去有些看破红尘厌倦人生或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人在此了却残生,重修来世。舍身崖边有二洞,一曰“桃源洞”,一曰“授法洞”。桃源洞幽静深邃,进入洞中,令人顿生世外桃源之感。授法洞,相传是五祖向六祖传衣授法之处。五祖步入晚景,久思衣钵传于何人?按常规论资排辈应传于高足弟子上座神秀。神秀礼佛虔诚,深得大师器重,与五祖关系密切,是为师濯足,引之并坐的贴心信徒。但弘忍传嗣,不论亲疏,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传衣钵之前,五祖命全寺僧人书偈明志,以择根基。神秀自忖衣钵非他莫属,首书一偈于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众僧拍掌称妙,争相传诵,认为此偈已达至高境界,无人能越。五祖也甚满意。忽然人群中有一形容猥琐身材矮小役僧(舂米)闻之谓然叹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五祖一愣,命他奉偈,舂米和尚法号慧能,广东新州人,目不识丁,见大师索偈,遂和一首,请人代书壁上:“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一见,觉得此偈的“空无境界”,比神秀更高一层。达到心佛合一的最高境界,决定暗择慧能为法嗣继承人。并嘱深夜去寺后洞中密授《金刚经》,传授衣钵。并催他连夜离开黄梅,回南方宣法弘禅。后人将此洞命名为授法洞。五祖大启法门,广接众品,不择根基,传灯授法,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也为现代社会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授法洞”因之也成为名山胜景之一。


关于慧能舂米,还有一个“坠腰石”的故事。当年他礼佛东山,千里参禅,五祖因见他是蛮夷之人,其貌不扬,且不识文字,以为是避劳求闲之徒,便命他去確房舂米。慧能毫无怨言,日夜踏確,舂米不歇。因人小体轻,压不下石確,便在腰上绑一大石以增加体重。此石尚存于寺中,曰“坠腰石”。清僧晦山有“坠腰石”诗赞曰: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应知一片东山月,长照支那四百州。
从讲经台仰首向山顶攀登,七弯八转十三旋后便到了顶峰白莲峰。峰顶有一天然水池,名曰“白莲池”,长17米,宽15米,深2米,传说池内白莲为五祖亲手所植。故峰名“白莲峰”。唐朝宰相裴度有《咏东山白莲》诗,“遍寻真迹蹑莓台,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弗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山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宋大文学家苏轼有《登白莲峰》诗: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松柏云中老,猿猱物外啼。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从这些诗中足见白莲峰之高峻和佛脉之绵长。
五祖寺历史悠久,殿宇巍峨,文人资源涵蕴深厚。在禅关胜景中,点缀了许多峻峰,深涧、秀阁、虹桥、花亭、古木、奇石等。因景点繁多,难以尽述,特记一、二,以饗读者。
在白莲峰北侧,有一块高6米,宽9米的天然大石,平地突地,恰似个大圆钵盂覆盖地面。相传此石是弘忍生前所用之物。大师临终时,嘱侍者说:“吾离世后,定将此钵覆于禅定寺右侧山峰下。”五祖圆寂后,  侍僧遵嘱刚将钵盂覆下,顷刻间,天昏地暗,雷鸣电闪,此钵金光四射,灿烂夺目。转瞬,云开日出,刚才覆下的钵盂已化巨石,并镌刻有“钵盂石”字样。
在讲经台左侧山崖旁,有放光石。高约200米,宽22米,象一面大镜壁立山边。雨后初晴,流泉飞溅,艳阳斜照,耀眼夺目,酷似石壁放光。故名“放光石”。
位于放光石左侧山腰,有一块平地突起的方形天然大岩石,叫“出米石”。高32米,围34米,顶如道士帽,正中有条直槽,槽口处有个大窟窿。相传石槽中出神米。每天出米供全寺1000余僧众食用。伙头僧每天来此挑米,神米出到一定时便自动停止。不用称量,刚好一日所需。剩下一张大锅巴,正够伙头僧填肚。年长日久,伙头僧把锅巴吃腻了,一气之下,将出米窟窿塞死,从此断了神米,然放米槽仍清晰可见。
在沙塆东塔林师戒墓塔前,有东坡亭。传为苏子瞻元丰四年建此亭。据《佛说续记·通塞志》载,元佑五年(1090)轼弟辙谪居高安时,洞山云庵与聪禅师一夕同梦,与子由出城邂五祖戒禅师,巳而,三人出城候立,子瞻至,语所梦。轼曰:“八九岁时,时梦身是僧,往来陕右。又先妣孕时,梦眇目僧求托宿。”云庵惊曰:戒公陕右人,一目眇,逆数其终,已五十年。而子瞻时四十九,故常称子瞻为戒和尚转世。
在五祖寺山门前,有飞虹桥,俗称花桥。横跨山前涧壁之上。上有青峰矗立,下有飞泉急湍,山民游客,往来其上,其状如飞虹卧波。桥长33米,宽5米,高8.45米,全部以青灰条石砌成,单孔发券,桥面平坦,桥上盖有长廊,粉壁青瓦,古朴素雅,桥廊两端分题“放下着”、“莫错过”,横匾,字迹苍劲。仰观禅林胜景,烟云笼岫,静听法泉流响,琴韵淙淙。或掬泉洗乏,或迎风挹爽。愈觉古刹清幽,使人顿生“放下着万虑,莫错过眼前”的禅定思想。
在花桥边的石灰岩上有6棵千年青檀(俗称油朴树),粗四围,高十丈,覆地数亩。盘根错节,枝干苍劲。荫天翳日。据旧志载,清咸丰八年(1858)三月,一日半夜,古树忽然作声,若人呻吟。1958年8月30日晚2时左右,古檀树忽地又作老人打呼噜声,长约4分钟才住。听当地老人说,灵山古寺,古木奇石皆有灵性,青檀何故发声,有待考查。
千年的深山古刹,随着朝代更迭,或遇天灾,或历兵祸,或遭外侵,几兴几废。到新中国成立前,几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丛林衰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古刹得以重辉。丛林焕发生机,游客与年俱增,香火逐年兴盛。近年来,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天下祖庭”大做禅宗文化旅游文景,武汉老板陈江峰看准商机,预备斥资15亿元,打造4A级东山五祖禅文化风景旅游区。“天下祖庭”


这个我可以回答的,因为我就是我来自湖北黄梅,五祖寺就是在黄梅,唐朝的时候叫东山寺。禅宗传到五祖的时候,开始由主修《楞伽经》逐渐转为主修《金刚经》。六祖慧能大师在岭南听到别人诵经,正是《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得知是黄梅五祖讲的《金刚经》。而到东山学禅。后五祖弘忍为了寻得法嗣弟子。命弟子们做偈语。神秀作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慧能作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境界明显高很多。所以五祖传衣给慧能。是为六祖。从此禅宗分了南北宗。而六祖慧能后来做了《坛经》。这是本土唯一被认可的佛教经典。后来六祖的禅宗思想逐渐发扬光大。后世以致影响到日本和韩国。禅宗从五祖到东山建寺庙开始,香火旺盛,多的时候僧众达到千余人。真正算是把禅宗发扬光大的起源。所以称得上是天下祖庭。

这与佛教传入中国的一次大革新有关,在古印度有史以来以乞讨维生。凡一切自力给活动,都叫邪命自活(包括种植及经营业)。佛家是犯戒的行为。但五祖弘忍结合中国情创举自给自养算是一伟大创举。其二,禅接近生活现实,生活就是禅。也正是六祖惠能授法传法道场。而六祖为避难曾寄生混入守猎十年的艰苦磨炼,为弘扬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著有禅语一部曰,壇经,也是唯一一部很能堪称之为经的一部中国佛教经典。也是唯一流传至今被人们所推祟的一部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