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发泥土芳馨的望江挑花工艺

 Jennifer鲍子贤 2021-01-13

 散发泥土芳馨的望江挑花工艺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民间挑花工艺是在民间艺术创作的滋养下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畗有浓郁清香的乡土气息。本文通过对望江挑花工艺的形成与流传的考证,揭示了望江挑花艺术土,特,奇,古,丽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它在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较为悠久,距今约有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的一些装飾品,在磨制,钻孔,着色等方面,就已经注意到力求美观。

据考古资料证实,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工艺品,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许多造型优美,纹饰繁丽,多彩的彩陶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明珠。

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由来已久,因此不少人曾从民间艺术创作中汲取营养,在受到民间艺术的滋养后,每逢婚嫁喜庆或逢年过节,农民就用剪纸,帖窗花,扎花灯,挑花等形式把生活环境布置得喜气洋洋,生气盎然。有位名人说;“以神遇而不以为会,然后为得。”望江民间挑花工艺正是以这种神韵而得以流传下来的。民间挑花艺术是蕴藏着人民智慧的一种“富矿”, 它扎根于民间土生土长,世代相传,富有浓郁清香的乡土气息,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朵艺术之花,它源于生活,再现生活,高于生活,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我们从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出发,乘坐汽车只需个把钟头就可以到达位于长江中下游之交的北岸---安徽望江县,它便是遐迩闻名的“不越雷池一步” 中的雷池所在地,这里不仅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战场和解放战争时大军渡江的渡口处,而且这里还是山青水秀,风景绮丽的旅游胜地,特别是这个县的手工艺品-,更是富有传统特色,望江挑花工艺就驰名海内外,不愧是我国手工艺品中绽放的一枝鲜艳夺目的奇葩。

据考证,望江民间挑花工艺也是比较源远流长,始于唐代,距今约有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在盛唐时期,生活于安徽雷池大地香茗山麓的一方百姓, 一直过着“日里上山去砍柴. 晚间纺织唱开怀”的日子, 生活虽还不太富裕, 但还算是处于安居乐业的安逸, 或许是出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犝憬,在日复一日的男耕女织之余, 天生爱美的村姑们便常常一起琢磨着怎样把自己亲手织就的纱巾, 头布添出些花纹出来, 就这样, 望江的民间挑花工艺就应运而生了。又据史料记载,望江挑花的产生与唐朝文学家罗隐有密切的关系,据说为躲避“安史之乱” ,罗隐几经跋涉,来到皖西南边陲,在望江香茗山中蛰居栖身,过着一瓢一钵,石头支灶的贫寒生活。一年秋天,罗隐在山中采撷野果时,正巧遇上几位头系布巾的村姑,便与他们攀谈起来。罗隐发现村姑们头上的白底蓝花头巾虽然美观,大方,耐用,但由于花卉图案,其正面虽然好看,但反面的针脚线较乱,不大雅观。于是他建议村姑们不妨用针在白布的两面进行挑绣,並隨手从榨树上折下了一根针样的长刺做示範演示。村姑们把罗隐的指点黙记在心,回家后便按照罗隐的指点挑绣起来,果然挑绣出来的图案正反成趣,美观异常,令人耳目一新。尔后,这一独特的挑花技法便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传开了。加之,那时正值太平盛世,社会经済繁荣,人们生活渐趋稳定,给民间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它属于上层建筑,是隨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一针见血地阐明了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勤劳而智慧的望江农村妇女,利用劳动业余时间,仅凭一根针,-绺线在经纬布上施展出她们的才华智慧,挑花图案各异,花样纷繁,风格独特,巧夺天工;其传统针法,计有四种;一,游针(又名铺花)以双钩或游线方式构图,两面完全一致,切线一致,色彩鲜明,清爽淡雅;二,挑针;也称“十” 字针,分单面“十” 字针和双面“十” 字针,单面“十” 字针,正面以“十” 字交差组成图案,反面则以“-”字线组成图案。双面“十” 字针,正反两面均以“十” 字交差组成图案,所跨的经纬纱一致,清新明快;三,钻针;即在经纬布上,沿着经向或纬向,根据图案的需要,以平行线方式密铺而成,图案正反正好互为阴阳,呈提花效淉,规范厚重;四,织针;将二种或多种经线梳理好,用一种纬线以梭挑织,正反互为阴阳,各有妙趣。

挑花的图案题材十分广泛,植物形象有:菱角花,葵花,葫芦花,豌豆花,芝蔴花,菊花,牡丹花,桂花,梅花,莲花,石榴花等。动物形象有:凤凰,狮子,飞龙,鹿,以及飞鸟鱼虫,鸳鸯,喜雀,蜂蝶,松鹤,及十二生肖等,以物寓情的图案有:二龙戏珠,狮子滾球,凤穿牡丹,丹凤朝阳,鱼跃龙门,蝴蝶扑金瓜,和合二仙等,另外还有亭台楼阁,山石泉林以及神话传说和故亊,喜庆福寿等题材内容,应有尽有,异彩纷呈,奕奕有神,栩栩如生。除此,挑花艺术,它还以明快,鲜活,朴实,清新的特有风韵抒发真,善,美的艺术精髓,它不仅含有抽象概念的强大生命力,而且还滋生着情感和思想的诱人魅力。在安徽望江县鸦滩,长岺,太慈,赛口等地的农村妇女们,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心灵手巧地用挑花的针法在土布(现多改用市布或绸布)做成头巾,围裙,背褡,坎肩,床单,桌布,手帕,腰带,绣荷包,椅子靠垫,手扶垫等等,在上面挑花出各具风采的图案。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望江挑花靠垫,扶手垫,它以朴质,醇厚,精美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吸引了人们赞美的目光。119832月国际旅游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望江挑花被选送入京参加全国工艺品大展到首都广大观众的青睐。1985年安徽群艺馆-级美术师张志同志综合合肥(古称庐阳)望江(古称雷阳)两地挑花艺术的特点,创造设计出一种名叫庐阳花布,当时由安徽印染厂大批投入生产,畅销火爆,打入了国际市场,中国美术舘还展出了庐阳花布, 展示了挑花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张仃教授对庐阳花布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并欣然命笔题写了卢阳花布庐阳玉绸八个大字2006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望江挑花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6月国务院望江挑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望江挑花发源地的鸦滩镇还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20094月望江挑花传承人王士福还受澳门特区文化局的邀请, 并在澳门进行了为期15天的望江挑花展演, 面授和交流, 受到了当地居民和国外友人的热欢迎和好评。目前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该县已拥有惠龙,金百灵,润芳等多家挑花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挑花制作生产的基地,展销活动,十分红火。

至于真正要说到望江挑花艺术的特点, 可用土, , , , 丽五字来概括. :土,乡土味浓,俗中见雅;特, 针法独特 正反成趣  新颖别致 花中套花  历史悠乆 古朴纯正  清新靓丽 雅俗共赏 望江挑花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工艺日臻完善和精美,有人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毫不为过。因此说,望江挑花工艺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谓是非一般人所能为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在经过改革开放以及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和关怀下该县大力发展挑花工艺产业,专门从事挑花工艺的研发工作。使得望江垗花工艺在继承传统的针法,质地,图样,色彩等基础之上,又有更大更多的创新,使这一古老而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更加焕发了勃勃生机。如在质地上,过去仅限于土布,麻布,而今扩展到市布,绸布等,更加丰富优美;在色彩上,过去仅单纯用的蓝黑色线,而今扩展到红,黄,绿,紫,赭等色线,更加艳丽生动;在式样上,过去仅限于制作头巾。服饰之类,而今扩展到作为室内外的陈设品和纪念品;特别是在图案题材上,过去仅限于喜庆吉祥之类,而今大胆创新,扩展到反映现实题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及时地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如《和谐万岁》《黄山松》《徽州民居》《长城》《庆港归》《鸟巢》《迎世博》《祖国万岁》等,从而克服了过去望江垗花一元化的倾向而走向多元化的路子,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更加开拓了发展空间。

总之,望江挑花工艺,不仅制作精细,技法巧妙神奇,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深邃,而且力求达到形式美,装饰美,自然美,心灵美,思想美,尽善尽美,美不胜收。更值得特别提出的,望江挑花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与农村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紧紧扣住群众喜闻乐见的和象征祥和美好的动植物或神话传说以及祖国的发展面貌,以喜庆寓意为题,生动地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爱国,爱社会,爱和平那种饱满,亲切,纯真,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信心,因此说,望江挑花堪称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工艺塊宝。
就该文结束之际,笔者乘兴之余写下小诗一首,以志赞颂:“雷池儿女创挑花, 鬼斧神工谁不夸!?,幅幅犹如立体画,丹心一片献中华”。

该文于2010.4月总第33期《中国工艺美术》杂志,2011.1又发表于笫七期《长江文化论丛》

精彩记录

作者简介

宋康年,笔名白菲,抚云,安徽望江县人,中共党员,政协委员,副研究员,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庆市收藏家协会专家顾问,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等会员。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院,受聘于北京市宝鼎艺术拍卖有限公司专家鉴定组顾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顾问组等。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证书。
建国前,喜爱写新诗,曾与进步诗人丁力、高加索、圣野等人,在南京创办《诗行列社》,出版《痛苦的时辰》诗集,并主编《华夏日报 诗的原野》副刊,同时还发表《悼朱自清》《春天的遥想》《荒村夜》《江村》等新诗作。建国后,仍爱好诗歌,后长期从事基层文博工作。获得省、市、县文博战线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酷爱文物考古与钱币研究,先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团结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考古》《华夏考古》《文物研究》《中国商报》《新民晚报》《南方文物》《鉴宝》《收藏》《东方收藏》《》新晚报》《中华奇石》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过论文及文物鉴赏等文章约1000余篇。其中有些论文曾获社科优秀作品等级奖,并收入《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文鉴》《世纪精英文典集锦》,《中国世纪改革决策文库》等书。著有《钱币》《钱币研究文集》《考古与文物鉴赏》《古玩鉴赏》《铜镜》等八本专著,另负责编辑出版社有《望江对联选集》《雷阳史话》等文史书籍。由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章较多,研究成果丰硕,在学术领域里有一定影响,其事迹已被收入《安徽高级专家人名词典》《中国当代历史学者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大型辞书。200578日,受到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并颁发荣誉证书及一等奖奖金。另于2012.6-2013.5赴美探亲期间,在美国报刊《华盛顿新闻》《新世界时报》《美华商报》《神州时报》《侨报》上发表了《一位旅美中国老人的呼吁——向美国当局者的箴言》《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评钓鱼岛》以及《美国之行》等20多篇文章,其中部分文章国内多家作了转载。

本期责编:文成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精彩链接
我的心事是不是你眼里幻灭的烟火

【雷池诗社】《雨巷》长弄里不见了……

【散文】《西塘○许一个18年之约青葱在江南的梦里》○苏苏踢踢

【新诗】三九第一天○常凯红
【诗词】一剪梅○李嫣
【新诗】谁最美(外二首)◎曹芳
【新诗】回看过往展望未来○李年顺
【诗词】英雄母亲赵玉莲(外一首)○毛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