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京味十足的北京糕饼之壹 笔者多次京津讲课糕饼之工艺味带之法,且少年学徒多次前往北京老国营第一食品糕饼厂、第二糕饼厂近距离饕餮京味十足的京派传统糕饼;回眸年少学徒与近些年焙烤京味之糕法;仿佛昨日之唇齿留香、擀制烹焙;执笔京糕、又见芬芳。 京派溯源华北,鼎盛京津、尤以京派稻香村八件、枣泥酥、山楂锅盔、红糖玫瑰火烧代表见长;其流派糕饼色香味美俱佳,皆涵盖24节令当值饕餮麦香,或礼仪手信、或婚丧嫁娶、或佐以酒宴,均京味十足。 ①中国传统元素印模 ②手工制作 ③涵盖所有24节令 时令产品 ④京味十足、包装中国传统元素色彩(中国红)+糅合渗透古色古香之中国传统文化 ⑤产品涵盖最多传统糕点,涵盖京派10大类传统糕点流派、达150多种风味独特糕饼 ⑥稻香村,京稻麦香 、一览京派糕饼纵山小;更见中国传统民族风详情见杜老师《京味十足之京派糕点》《京稻麦香 一览京津糕饼纵山小》等文章。 北京的糕点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它吸取汉、满、蒙、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融汇南、北、荤、素、甜、咸之特点,形成了与其它地区所不同的 “京味糕点”。 老北京人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及祭祖敬神、婚丧嫁娶、生辰寿日都离不开糕点;一些小康人家还把糕点当作早点和夜宵,或用来做招待客人的茶点。因此,北京的糕点铺特别多,而且,除糕点铺外,一些副食杂货店也兼卖这些糕点。 老北京人把糕点铺称为饽饽铺。“饽饽”(蒙古语:点心糕点。)一词始于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后,市面上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的民族食品。经营这种食品的称鞑子饽饽铺。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又带来了南方糕点,经营这种糕点的称南果铺。清朝入关后,又带来满洲饽饽,从此北京形成了蒙、满、汉、回四个民族、三种类型的饽饽铺,蒙、满合称鞑子饽饽,汉族的大教饽饽以及回族的清真饽饽。 清末民初以来,由于各民族多年的生活习惯的融合,逐渐转化为满汉结合的北方糕点,称“北案儿”;南果铺则称“南案儿”;清真则称“素案儿”。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上说: “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北京有名者。”这三家都在前门外。此外,还有王府井大街路西的宝兰斋,东四牌楼北的瑞芳斋,地安门外路东的桂英斋,西单牌楼北的毓美斋以及后来开业的稻香村南味糕点等都很有名。 知名作家曹雪芹与鲁迅对京派点心,笔下麦香饕餮、秀色可餐、齿留饼香、京味十足。 蜜三刀与羊角蜜乃为表亲,一皮胚兼容;一单皮成体,两者皆为透浆饴糖而裹体。其溯源一曰齐鲁,一曰京津。 软糖枣与什锦炸食乃为姑舅亲,一蜜饴和面 饴裹而沾糖粒;一蜜饴和面 馅心味之、又刀切造型若白皮为"金丝"、"红梅儿"、"笊篱";若黄皮为"干粮饼"、"万字"、"勒克条";另外四种为"盒子"、"鸡蛋螺丝"、"蜜麻花"、"蜜万子",京味也。 开口笑是独生子、据说是康熙的糕点师所创新。胚子切成2×2cm,胚体沾满芝麻,先温至150℃、让其先开口,再升温至160℃让其笑开口即可!此乃京派油炸糕点也! 寥花是江米粉、黄豆粉与白矾所调制,其成熟方式需要三个锅与三种油温度才能让其开花结果,在膨胀蓬松酥脆,最后裹白霜,口口酥! 江米条要看江米品质来说,其次是烫芡-三分烫芡、七分生芡;七分熬浆、三分灌浆。 套环、糖排叉、糖耳朵、雪花密、千层蜜讲究的是油中生浮、火中巧味、技中取色。 炸一品烧饼、蜜酥、蜜供、炸牛肉烧饼讲究的是慢火出细-技法技巧、掌握火候。 炸脆麻花、酥麻花、千层酥讲究的急火开花、再慢火生熟、中火中庸。 软麻花、软果条、软中果、软牛舌饼、软炸糕、软油果子则要讲究-先160°、再升温至170°;翻 转 敲 拍 捞、浮起 色均 黄润即可。 糖火烧: 糖火烧是是满族传统小吃,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通州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 要先将红糖加面粉搓散烤熟,加入麻酱、桂花、油,和成芝麻酱馅;用干面粉加发面,发酵后对碱。醒面后,将面按成500克一块搓成长条,然后甩成栅子,抹上糖酱,随荮随卷成筒形,揪成50克小剂,揉成圆形小桃,摁扁码入烤盘,放入烤炉烤熟,熟后晾凉,放入木箱中闷透闷软即可食。 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芙蓉糕: 芙蓉糕由萨其马转化而来,因形态与色调如芙蓉花,故有此称。本品为长方形状,金黄色。内部紧密并有匀称孔隙,风味特点与萨其玛相同。食之有松、软、甜、香之感。 面粉500克,植物油250克,鸡蛋5个,泡打粉15克;白糖750克,饴糖150克,蜂蜜100克。 1. 将面粉倒入盆内,把鸡蛋磕入面内,加适量清水和起,揉匀揉光成蛋面团。 2.面团饧5--6分钟后,上案擀成大片,切成6厘米长、竹帘棍粗的面条,下油锅炸成米黄色捞出。 3.将饴糖蜂蜜与250克白糖一并倒入瓢内上火熬成浆(待熬尽水气,浆汁颜色发青起小泡时,滴入水中成脆珠即成),把炸好的面条放入拌匀,将木框模型放在案上,抹点油,再把拌匀蜜汁的面条倒入模型里,用抹上油的轴槌轧擀结实,上面撒上白糖500克,再用槌砸实擀平。放在烤盘上,入炉稍烤2--3分钟即可,出炉后切成3--4厘米见方的块或菱形块即成。 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市出产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因皮薄如纸,且颜色雪白,很象中药里的云茯苓片,故称为“茯苓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 茯苓夹饼,又名茯苓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饼,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为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茯苓饼的名称是因为饼皮很像国药中的云茯苓片。故称 “茯苓饼” 。 1.传统型茯苓夹饼:由茯苓、核桃、芝麻、蜂蜜等制成,具有补脑、健脑的功效。 2.儿童型茯苓夹饼:由茯苓和桃、杏、可可、橘子、荔枝、菠萝等水果制成。其突出特点是果味浓郁,营养丰富,低糖且不蛀牙。 3.果仁型茯苓夹饼:在传统型茯苓夹饼基础上,加入杏仁、核桃、花生、松仁等各种果仁制成,保留了果仁特有的营养和风味。 4.营养型茯苓夹饼:在传统型茯苓夹饼基础上,加入在蔬菜营养成分排名前十位的胡萝卜、南瓜、芋头、山药、西红柿等制成,是繁忙工作中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首选产品。 玫瑰饼: 玫瑰饼中含有蛋白质,果糖和挥发油,主要为香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以及槲皮甙、苦味质、鞣质、没食子酸、胡萝卜素、红色素等成分。 精粉500克,玫瑰酱50克,白糖200克。 核桃仁75克,熟猪油200克,芝麻15克,蒸熟面粉85克,水175克。 1.先将熟面粉与白糖、核桃仁(切碎)、玫瑰酱、芝麻一并放在案上和匀,再放入熟猪油25克用手搓匀成馅。 2.将200克精粉与100克猪油和起,用手搓匀,和成油酥面。另将300克清汾倒入盆内,先加猪油75克,用手搓匀打成穗子,然后加水,揉硬扎软,制成皮面。 3.将两种面团上案揪成相同数量的20个剂子,把皮面剂子用手压扁,包上酥脆面剂子,压扁擀成长方形,卷起再用手压扁擀开,这样反复两次,最后卷进成3厘米多长的小卷,按遍,将馅包入收口,再按成圆饼形,在饼中心点一红点,放入炉里,用温火约烤10分钟即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