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野谈历史 2021-01-14

西班牙王室接到哥伦布到达中国的报告,到中国取宝和贸易的狂热心情,召唤了殖民主义者的跋涉东来。当现实冷酷地遏止了狂热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大陆,而不是中国。后来只是发现了新大陆的西缘也是一个大洋,他们才由太平洋来到亚洲。其时正当十六世纪中叶,明王朝虽已危机四伏,然而还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天朝大国,仍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这个远来的“佛郎机”。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一、西班牙侵入菲律宾

这时,西班牙侵入吕宋(菲律宾),并把它作为新西班牙(墨西哥)海行行省的一部分,同时以此为基地,和中国进行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贸易。从此,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又出现了一条从广东、福建经菲律宾去拉丁美洲的太平洋贸易航线。因为主要的交换对象是丝绸,所以又称太平洋丝路。

非律宾在西班牙入侵前,已经和中国通商往来了几个世纪。南宋泉州市舶使赵汝适在《诸蕃志》里已经记载了三屿(菲律宾群岛)、麻逸、加麻逸、巴老西、巴吉弄、白蒲延、蒲里噜等菲境各岛通商往来的事实。

明代一向把菲律宾视为友邻,明初以来,漳州、泉州商民去菲律宾的,络绎不绝。当时把海上贸易的国家,列为东西两洋,以南洋正中划分东西,各按针路航行,非律宾属于东洋针路。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在这里和大量中国商人相遇,深深被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所吸引,一面大做菲律宾的转贸易,一面竭力开辟一条和中国直接贸易的途径。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二、“大帆船贸易”航线

重商主义的幽灵还在早期殖民主义的舞台上游荡,需要大量进口,以增加其社会财富的总量。

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浦二世曾致书中国明朝政府,希望开展直接贸易。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中国——菲律宾——拉丁美洲之间的丝绸贸易,却很快发展了起来。于是形成了一条横越太平洋的丝绸之路。

1571年,从墨西哥开往菲律宾的第一批商船队,在太平洋航行了三个月后,到达了菲律宾。

这一批由三艘大帆船组成的船队,在菲律宾装满了中国各类丝织品和一部分瓷器,东航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墨西哥,后来这种贸易又扩大到另一块殖民地秘鲁。由于航运工具是欧洲式海帆,因此这条航线的贸易又称“大帆船贸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这条航线的丝绸贸易,却为西班牙所独占。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在这条三角贸易的航线中,菲律宾是个中转站。中国商船从福建的漳州、泉州或广东的海岸出发,出南海,进入马尼拉湾,泊于马尼拉港,这是太平洋丝路的第一航段。墨西哥来的商船,在马尼拉装满中国丝绸等物后,经南海,出巴林塘海峡,进入太平洋,基本在北纬十七度内直线东航航程约四千余海里,相当西班牙格兰那达港到墨西哥的大西洋航程,抵达西海岸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航程约三月,这是东行丝路的第二段航程。

在这条航线上,运去的主要是丝绸和一部分瓷器等物,从墨西哥运来的主要是白银。墨西哥“其地多铸花边银钱,无物产,海舶来粤者,惟载银而已。”(阮元:《广东通志・卷三十二外番》)当时白银是西班牙人的主要支付手段。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三、西班牙人和中国开始直接贸易

清康熙二十三年开海以后,西班牙人即以吕宋的名义,和中国直接贸易。西班牙商船大者梁头约阔三四丈,长十丈,高五丈多,海员百余人,装运量二万余石。乾隆年间来华贸易的西班牙吕宋船,已是直接航行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新式海舶了。

“船用番木制造,坚固不畏飓风。船船底俱用铜板镶钉,底无龙骨,不畏礁线。舱分三层,第一层船主货客舵工栖止,第二层水手住宿,第三层装载货物。……船中番桅三枝,每支长九丈十丈不等。……以索抽帆,随手旋转,四面风皆可驾驶,巧捷无比。”(周凯:《厦门志》卷五)航行在太平洋丝路上的,就是这种海舶,除载商货外,还配置炮位十多门,长枪三四十枝,奴役黑人清舱理货,所以当时中国人说:“夷人色有黑白二种,白者为主,黑者为奴。”这是明显的殖民主义商船。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这条太平洋丝路,是殖民者开辟的,具有明显的西方殖民性质,但中国明清两代,都是本着平等互利的态度和西班牙人进行间接和直接的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其它货物,经此航线进入美洲,对美洲的历史有积极的影响墨西哥的白银也为明清两代所需要,在稳定货币上有一定的作用拉丁美洲的一些特产品,也由此道转辗传入中国。

但是,这条贸易航线是殖民者控制的,它的贸易性质和后果,与中国人开辟的亚非航线是完全不同的后来殖民者又在这条航线上经营掠夺和贩卖中国人到拉丁美洲为奴的丑业,更为可恶。

大帆船贸易:中国明清两代与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