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翰墨·融古绘今——张复生中国画艺术

 泊木沐 2021-01-14

张复生,字濯之、号炬初子,祖籍徽州(今黄山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三清宫书画院副院长。

自幼受新安画派影响倾心临摹传统国画。而立之年后钻研宋元名画,力追名作。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心向自然,情系桑梓。吃过的苦下过的工夫难以言表,只为中华艺术添砖加瓦,立志开一宗立一派,传之后人。偶尔也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事。

其中:2003年7月《秋山萧寺》入选第二届中国画展/2003年9月《清幽泉图》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4年9月《九峰禅寺》获全国青年国画展优秀奖/2006年6月《宾虹故里》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2008年9月《桂林山水甲天下》入选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2009年6月《冬晓》入选2009年中国画大展。现为专业国画家。

文/王基高(文化评论人)

复生是全能型中国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复生绘画题材宽广,山水、花鸟皆涉及,并能联系生活,具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感;复生创作视角独到,敢于突破陈规、直抒胸臆,无论山水、花鸟,在他的笔下总是给人以笔酣墨畅的感受。他的工笔山水画刚健爽朗,风格清闲;他的水墨写意山水画笔墨潇洒,清新流畅;他的花岛画谋篇新奇,气韵生动。复生用淋漓的笔墨描绘自己的观察所得,并以精心锤炼的手法表现心中所感、所思、所求,因而寓有韵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大自然的灵性,都被赋予了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以作品写时代、写人性、写心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独创性。近十多年来,复生多幅作品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全国性展事并获奖。

纵观复生作于不同时期的水墨作品,联想他不同时期的中国画精品,可以大体回溯十多年间走过的艺术道路。他将中国水墨点线结合形成一种有韵味的张力,并将中国画创新探索的经验很自然地应用于回归生活与艺术的写生,同时又在创作中实验着他对绘画艺术的观察与思考的心得。以心会意,以慧生趣,复生是一个艺术思想清醒,文化视野开阔的画家,习惯于从实践而不是从理论来把握绘画艺术的精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的灵性。

复生早期的山水画就是故乡这方水土养育出来的艺术华彩和生命的乐章,让人感觉出一种恬静的诗情和醉人的醇厚,山清水秀,简括疏朗,澄明至极、朴素至极。画中存诗,诗中有画,复生对自己的故乡——黄山徽州的文化和第二故乡——浙中八婺的山水情有独钟,这里诞生了黄宾虹、张书旂等一大批气象不凡的人物,因为丰饶富庶,这方山水注定要滋养人文情怀。地域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家乡自然景观的浸染使其作品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南方山水画的特点,笔墨温润蕴藉、沉着内敛。期间创作的《九峰初雪》、《九峰禅寺》、《宾虹故里》、《黄山奇观》、《黄山晨曦》等,充盈着一位现代画家的审美意识和新鲜机趣。他所描绘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味地摹物写状,而在乎心性抒发和意境创造,是他对故乡这片热土进行心与物交融之后的结晶。

复生是一位善于开拓新面境的画家,鲁迅先生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心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中国画的创作何尝不是如此,一幅打动人的绘画作品应该是画家感悟生活、心潮澎湃的产物。那些闭门造画、营造臆想的所谓画家,不管他的技法有多么纯熟,也不管他的构思有多少巧妙,只要脱离了生活的根基,只要远离了自然的脉搏,他笔下所产生的画作就一定是苍白无力与单薄肤浅的。复生常说,"画家若因袭前人,不去开拓新境,则是一大撼事。绘画要重品味,具神韵,达性情,蕴义理,游刃有余,别开生面。"复生非常欣赏石涛《春江图》所言:"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生,人拙聪明死。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月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日子美,一笑水云低,图开幼神髓。"取法乎上,寻求正脉,在不断求变的过程中,复生坚持笔墨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拓展笔墨的语言形式的边界,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在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完成全新文化意识上的自我认同之后,个人画风可谓别具一格。

复生近期创作的一大批雪景作品,布局优雅、意境深远,笔墨清润精到、画面俊秀灵动,展示出一种真真切切的生命特征、生命情趣和生命境界。作品大胆地运用了晕染法、正反面傅粉法、水彩透明法、"以虚写实"法等技法塑造出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观。赏读之后,让人心旷神怡,好不释然,其疏朗的笔法和轻柔的笔墨运用的如此自然和贴切,其审美情趣超越了江南小桥流水和青山翠竹的隽秀,给人以静谧、详和、清新、和谐的艺术享受。复生的花鸟画也很受人喜爱,特别是四君子。其中,兰花是所有花卉中最难画的,而复生笔下的兰花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总是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或两三丛,或盆栽,或竹下,或泉边岩旁,兰叶婀娜起伏,临风袅袅。复生打破了自徐熙五代南唐至今1000多年的程式画法,运笔柔中带刚,一笔下来,正侧翻转,干湿浓淡,阴阳相背,尽合兰花的情态,且笔笔饱满不落俗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兰花青而不凡、秀而雅淡的君子风骨,俨然一派文人清气的展现。

胸中存浩气,笔底见精神。复生是一位善于学习、富有情意、敏于思考的画家。好学不倦,集腋成裘,他像一位修行者,苦思细虑,为求得绘画上的突破而深索其奥。从他那沉厚、自然的笔调所散发出的意趣浓郁的气象中,可以看到他以执着的行动获得了深刻的艺术心得,他以一种轻松自然、潇洒抒情的方式寄情于画,由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传承与突破。通过多年积累,他终于明白了文化的意义在于化心境于自然,得美颐于其情,借外象而寄精神之妙思。在他的画中,充满了不拘形式的变化,呈现出各色各样的尝试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意境。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复生不断创作的叠加以及非常才情的呈现,竟有人称其为"怪才"。而今,复生无论阅历、经验、心得、觉悟都已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艺术造化也进入了高峰期,既有很深厚的传统绘画技巧,又具有现代画家风格,意境博大而不失灵动。加之他是一位不满足于现状的勤奋者,所以能开艺术的新篇,创造出自己的新图式、新情趣、新意境、新笔墨,走出自己的路。一如陈履生所言,"画画是手艺活,说得再好也没有用,一部中国绘画史,自古就是崇拜手艺的历史,谁画得好,后人就把他供奉在画坛上。"最后我想借唐代诗人杜荀鹤所写"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诗句,表达对复生取得更大艺术成就的美好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