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才是晚清能够续命的最大功臣,不是曾国藩,也不是李鸿章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1-01-14


一提到清朝晚期,很多人就会有一种满目疮痍,国将不国的感觉,什么鸦片战争、大平天国、八国联军进北京都发生在这个时候。有人认为晚清经历了这么多灾难,之所以还能撑那么久,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存在,其实也不尽然,这些人的确是为晚清续命几十年的大功臣,但是要说功劳最大的,那肯定非咸丰时期的军机大臣肃顺莫属,没有他,也就不会有曾国藩等汉人后来的成就。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肃顺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真有如此大的能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此人的生平事迹。

爱新觉罗·肃顺,字雨亭,晚清宗室,是努尔哈赤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其父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七世孙,但因为他是前任郑亲王的第六个儿子,所以王位没传给他,而是传给了他的哥哥端华。虽然他没有世袭到亲王的爵位,但咸丰时期,他也凭着自己的才干做到了内阁学士的位置,后来又被委任为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重要职务。

咸丰皇帝登基初期,大清帝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皇帝曾召肃顺等人商议治国良策,肃顺只说了九个字:“严禁令,重法纪,除奸宄”,引得咸丰皇帝大加赞赏。随后他便在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中大显身手,不顾一切阻力,力主将此案主犯——清朝一品大员、文渊阁大学士柏葰(jùn)等人斩首示众(之前清朝一品大员被斩首的例子几乎没有,判决下来后,连柏葰本人都不敢相信,因为出门前他还交代儿子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做好流放的准备),引得朝廷吏治为之一振。

此外,咸丰即位之初,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平天国起义,起义很快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并在南京正式成立了割据政权,大清形势岌岌可危。正当清廷束手无策之时,肃顺清醒地认识到:满人再难以挽回颓势,必须重用汉人才能挽回败局!在咸丰皇帝发布江南各省组织团练(地主武装)抵抗太平天国时,肃顺全力支持曾国藩、胡林冀等人的汉人武装,正所谓“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识量、胡文忠公之才略”,在汉人将领普遍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清廷对汉族官僚多有顾虑,不愿意放手使用),肃顺力排众议“暗助曾公”,鼎立支持曾国藩等汉人,基本上是要啥给啥,毫无掣肘之意。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将领果然不负众望,合力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帐下担任幕府期间,曾经殚精竭虑,出谋划策,革除弊政,对湖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无意之中得罪了湖南永州镇总兵总兵樊燮(xiè),结果遭到后者的诬陷,几乎就要被咸丰皇帝判处死刑。肃顺知道此事后,特意向咸丰皇帝说出了那句时人评语——“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并建议说不但不能处死左宗棠,还要加以重用。就这样肃顺成功救下了左宗棠的性命,为大清留下了一个人才,不然也就不会有左收复新疆,建设大西北的后话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清朝兢兢业业、力挽狂澜的肃顺,却败在了一个女人的手下,这个女人就是著名的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慈禧太后。本来咸丰皇帝临死前,曾诏命肃顺等八个大臣共同辅佐即将继位的同治皇帝,号称“顾命八大臣”,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窃取了清朝的最高权力,肃顺等人被陷害至死。

曾国藩得知此事后痛心疾首,但又不敢声张,只能仰天长叹:“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意思就是说,清廷这是在自毁长城啊!果不其然,肃顺死后(1861年),大清还苦苦坚持了五十年(1911年灭亡),要是没有肃顺,清朝恐怕还坚持不了这么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