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百年前,西方人竟为Made in China这么痴迷过!

 LicorneUnique 2021-01-14


Hello,我是饺子味。

这次一起跟随欧洲贵妇“崇洋媚外”

    风从东方来  

过去几百年,中国风曾横扫整个欧洲。自乾隆时代以来,广州成为全中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门庭若市,异常繁荣,江河上,商船络绎不绝,一片繁华景象。

 一片繁华的广州十三行

的十三行景,由英国画家William Daniell所

中国风让西方人拜倒在我们的石榴裙下,来自东方的茶叶、丝绸、瓷器都被西方人热烈的喜爱着。今人大多看作夏日消暑必备的折扇,曾随传教士和商人进入西方,在欧洲上流社会引起很大反响,是淑女手中的异域珍宝。

折扇也成为了十三行重要的出口货品:据记载,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广州订制了8万件外销扇,这些扇子一抵欧洲市场,就被抢购一空

在十三行全盛的时候,清政府称之为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以前的文章可以了解一下

为出口国外而制作的中国扇子与中国传统折扇大异其趣,风格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当中大多数用珍稀材料做扇骨,扇面色彩艳丽,繁缛华丽。

大都会博物馆藏19世纪十三行出口欧洲的古董折扇。扇骨为繁复的金银累丝,扇面绘画官邸游园场景,明亮蓝绿色调尤为夺目。扇面上,人物脸庞均为象牙片制作,是19世纪盛行的“百头扇”,而每个人物的服装也为真丝制成。

广州“通夷舶,珠贝族焉,西关尤财货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

——清道光二年(1822)温训《登云山房文稿》

外销扇林林种种,如今留存下来的古董外销扇中,以下几种款式尤其突出。在这些款式上,匠人以极致工艺、珍贵材质打造出一把把杰作:

全扇骨折扇

首先就是Brisé Fan,也全扇骨折扇扇柄会固定在底部,直接由扇骨连成扇面,在上面进行作画、雕刻。

银鎏金烧蓝折扇/ 收藏于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最奢华的外销扇种,成本高昂,工艺繁复,也是一种观赏性多过实用性的扇子

蓝色的植物花纹是点睛之笔,每片扇骨用缎带连接。制作过程先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珐琅釉料填于花纹之内,经过多次低温焙烧而成的装饰技法。

大约1720年中国出品的镂雕彩绘全扇骨折扇/藏于美国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

1820年广东出品的罕见彩绘黑漆全扇骨折扇,这种画有欧洲贵族人物的折扇,也是中国匠人的作品

1790年广东出品的镂雕全扇骨折扇/ 2012年以8,750英镑拍出。

扇面大面积花纹雕刻,中间三个椭圆形的画是描绘了一位极受男子欢迎和追求的美丽女子的片段。

纸面折扇

在中国外销欧洲的纸面折扇中,“满大人扇”(Mandarin Fan)也许最能体现欧洲人脑海中的东方姿彩。“满大人”一词原是西方人对瓷器上中国官员形象的称呼,在外销艺术品中,这类形象极受欧洲贵族追捧。

这幅现收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玻璃画,就展现了西方人眼中的“满大人”/约1760-1780年

这种折扇大多以当时旧时庭院人物为主题,描绘各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扇面之上通常聚集着百余位人物形象,画面繁复却规整有序,亭台水榭,花鸟楼阁,一幅幅东方风俗画,在方寸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外销瓷出现清装人物纹以后,这些人物也称之为“满大人”。人物通常周围会有大量的色彩明艳的装饰物,画面多数是想象中的官宦家庭“生活照”、充满温馨享乐的气氛。

这把收藏在马德里国立装饰艺术博物馆的清代外销折扇为典型的“满大人” 风格扇面,扇骨以漆器、玳瑁、金银、母贝、香木等多种材料制作

外销扇子不仅带有中国传统特色和风景,中国制扇工匠为了迎合西方市场的审美与订制需求,从各国传入中国的版画及外国商人带来的画稿中,不断学习外来绘画艺术风格及技法,并融入扇面制作中。

广州著名的庭呱画店,三个画工正在靠窗的桌子上埋头作画/约1830年

1850年代广州十三行出品的彩绘檀香扇骨折扇。扇面绘画是在广州黄埔港一带风光,收藏于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馆收藏的19世纪早期广州十三行图折扇

帽章扇

后一种,是珍贵而稀少的帽章扇,扇子可以打开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这种圆形的扇子因有团圆之意而被赋予更多内涵:“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承载着中国的诗情画意,帽章扇远渡西方,也为西方人的想象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约19世纪初期广东出品镂雕帽章折扇/ 2012年以12,500英拍出。扇子雕刻精细,中间有一个小椭圆形开光,伫立着一座宝塔,旁边围绕着杏花和秋海棠。

示范打开的帽章扇

外销扇形制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门学问,那些拥有财富、地位,又追求时尚的欧洲贵妇,对各类充满想象力的新奇折扇极为倾心。


这些欧美博物馆收藏的羽毛、刺绣扇子多为当年欧美富裕人家的淑女所有,也由往昔中国匠人制作

真棕扇甲象牙镶,新样全描绿间黄

破尾孤灯两枝笔,郎描苏武妾王嫱

 ——竹枝词

    于方寸之间  

当时的广州街景

据记载,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25万匠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同时所有这些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

17世纪末荷兰人描绘的中国商行内景,这幅画本身也是为制作折扇扇面而画的,如今是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藏品

外销扇凭借着犀利流畅的刀法,细腻繁复的纹饰,鬼斧神工的技艺,一次又一次让西方人惊叹。玳瑁、漆器、金银……通过精细工艺,展现无穷魅力:

祥瑞安康——玳瑁

玳瑁的龟壳质地较硬,光泽度和纹路都是浑然天成的,因此玳瑁扇子的制作中多以镂刻或者镂空技法,来显示其玲珑剔透,另外也常用描金或描银技法装饰,以提高色彩的亮度,增强奢华美感。纹饰多以人物图案为主。


镂雕全玳瑁扇骨折扇/ 大约1790年

镂空技巧显得扇子玲珑剔透,几个椭圆形开光之中,描绘花草及有宝塔的风景。

玳瑁通雕人物纹帽章扇/ 大约1790年/ 2012年以67,250英镑拍出

不过因为材料贵重,雕刻也会比较困难。而且有藏家认为,道光之后,这类玳瑁折扇几乎没有再制作,传世极少,所以极为珍贵。

温润素白——母贝

母贝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宝物,它有着天然晶莹的色泽,每一个贝壳纹路也都是不一样的。母贝材质脆弱,所以每一下的雕琢都是对工匠技术的考验,当时母贝材质的外销扇多采用中国邻近海域打捞出来的质地坚硬的砗磲制作而成。


1840年广州十三行出品的全母贝雕刻扇骨折扇/ 2012年以8,125英镑拍出

奢华璀璨——黑漆描金

黑漆描金不是直接用笔描出来,而是以竹木片为底,髹上多层黑漆,再于黑漆表面涂上漆胶,半干以后扫上金粉,干了以后,用棉花抹去剩余金粉,而露出描金图纹。黑漆描金扇所用的金粉通常有深浅两色,用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黑漆描金扇子给人以“高调的奢华”之感,完美的符合了当时西方贵族的身份。

19世纪初黑漆描金市井生活全扇骨折扇/ 收藏于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

精雕细琢——牙雕

从17世纪晚期一直到18世纪末,牙雕折扇一直是外销扇中的“霸主”。广州牙雕以镂雕工艺闻名于世,削成如蝉翼般轻薄的牙片,用钻孔和梭锯进行细致的雕刻因为材质难得,广州牙雕工艺又格外精湛,牙雕扇成为了欧洲贵族送礼和收藏之必备佳品。

1840年中国出品罕见镂雕纯扇骨折扇,每根扇骨顶上都有水彩手绘花卉图案。大扇骨上的浮雕是一个拿着花束和花环的女神,底下细线以劈丝工艺完成。其精湛程度令人赞叹——这种容易折断的材质竟可细如毛发!

大约1730年中国出品的镂雕彩绘折扇/ 收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1800年代广东出品的牙雕人物折扇

细密劈丝工艺,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呈现出一幅门庭若市的场景。

    自中国风里  

在大洋彼岸,西方贵族翘首以待,等着九、十月的季风,将自己魂牵梦萦的东方物品,漂洋过海的带过来。打开一把工艺卓绝,纹饰独特的扇子,看着上面那极具东方色彩的图案,每一个西方人都不禁沉浸在自己对中国,这个神秘,浪漫的伊甸园的想象。

中国风的热潮还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Chinoiserie ”,图为洛可可画家布歇想象中的中国宫廷

画家华托笔下的中国人形象

19世纪的繁华热闹的黄浦江边/Thomas Allom

在中国风大潮的影响之下,西方的制扇工厂会从中国进口质地精良,用料考究的扇骨,自己组装,再请工匠在扇叶上绘画,而扇面绘画也多会模仿中国画风格。

这把古董折扇的扇骨是中国出口,而扇叶是英国人所画

镂雕扇骨水彩扇面折扇/ 收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扇骨由中国雕刻,扇叶在荷兰或英国绘制

    俘获美人心  

漂洋过海而来的外销扇,在西方掀起了巨大的风浪精致典雅的外销扇,也成为了欧洲宫廷贵妇社交礼仪和服饰中不可少的奢华点缀。

因价格昂贵,扇子也成为贵族进行财富攀比的玩物

在光绪六年(1880)中国出口货品清单中,各种类扇子的数量达到6287989把,共值银38881两。

从前的欧洲油画中也有华美东方折扇的身影,这一把有红漆与鲜艳扇面的折扇,也有浓郁中国外销扇特色

Olga in an Armchair/ 1917/ 毕加索

镌刻着东方的隽永和雅致的外销扇子被欧洲的贵族们期盼着,喜爱着,连同自己心爱的中国瓷器,茶叶,一起妥帖的收藏好。

奥古斯塔公主收藏的一把十三行玳瑁全扇骨折扇,扇面还有公主的名字字母缩写/约1800年


这把十三行出口的满大人扇子是维多利亚女王收藏的,其中一面是澳门的风景图,后来赠给了她的儿子阿尔伯特/约1840年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购买的中国金丝刺绣折扇袋子,如今为王室收藏品之一

这把18世纪的中国外销扇如今收藏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是英国玛丽王后赠送给博物馆的一件珍贵藏品


这把帽章扇是英国为未来的乔治六世从十三行订制的,雕琢极为细腻

小小的怀袖之物,漂洋过海,扇动西方,带领了潮流也承载起了文化意蕴精巧珍贵的镂雕扇,色彩浓烈的人物扇,中国工艺的精湛完美让每一把扇子都独一无二,每一次打开扇子,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它们陪伴着当时的欧洲,共赴一场浪漫的东方美梦。

小编 | 饺子味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