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昊晟堂 2021-01-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多见于寒冷地区,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以慢性胸肺疾患发展为本病,一般需要6到10年的时间;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以冬春为多;80%到90%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肺心病发作时可见有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唇甲发绀、颈静脉怒张、足跗肿胀等临床表现。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肺胀”、“喘证”、“咳嗽”、“水肿”、“痰饮”等范畴。

诊断依据

1、主症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次症多有慢性咳嗽、哮病、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体征呈桶状胸,叩诊胸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哮鸣音或干湿性音。或肝肿大压痛,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鉴别要点

1、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年龄小,多有风湿活动病史,无肺疾病史;二尖瓣区可闻及典型的瓣膜损伤杂音;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特殊表现。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无慢性肺疾病史,多以左心衰为主,常伴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常有眼底动脉或主动脉硬化,血脂增高,以及左心肥大为主的征象。但临床两病可以共存,鉴别较为困难。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期

(1)寒痰血瘀

【证候】咳嗽气喘,遇寒加剧,胸痛憋气,面青唇紫,恶寒无汗,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浮紧或弦滑。

【治法】温肺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小青龙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炙麻黄8g,桂枝5g,干姜6g,半夏10g,五味子3g,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炙甘草各10g。

(2)痰热血瘀

【证候】咳嗽气短,痰黄而黏或有血丝,身热口渴,胸胁胀满,目赤唇紫,甚则出现皮肤瘀斑,大便干燥,舌质黯或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汤加减。麻黄6g,甘草6g,杏仁10g,生石膏30g

(先煎),黄芩、丹参、赤芍、桑白皮、金银花各10g,芦根20g,冬瓜仁20g,板蓝根20g。

(3)痰蒙神窍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咳痰不爽,舌质黯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橘红、胆南星各12g,茯苓15g,石菖蒲15g,枳实12g,竹茹6g,郁金12g,竹沥水50ml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若肝风内动,抽搐者,加钩藤15g,全蝎10g,另服羚羊角粉以清肝熄风:若血瘀明显,唇甲发绀者,加丹参15g,红花15g,川芎12g活血通脉。

(4)阳虚水泛

【证候】水肿,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尿少,腹胀纳差,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虚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益气宁心。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制附子10g,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0g,大腹皮15g,泽泻15g,猪苓15g,炙甘草10g,生姜6g。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

【证候】呼吸浅促,声低气怯,咳吐白色泡沫状痰,腰酸肢冷,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肺补肾。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胡桃汤加减。人参10g,麦冬12g,五味子3g,胡桃15g,熟地黄20g,紫石英25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

(2)脾肾阳虚

【证候】气短息促,食少痰多,食后脘痞,腰酸膝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党参30g,茯苓30g,白术g,制附子10g,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5g,丹皮12g,泽泻15g,桂枝10g。其他疗法

1、食疗

(1)核桃肉捣烂加糖适量拌匀,1日2次,每次15g,以常服有效。

(2)枇杷叶15g,粳米粉50g,枇杷叶布裹入锅,浓煎后去渣,加粳米粉煮成稀粥服用。

2、中药外涂白芥末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g,麝香1g,研末拌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10天1次,最好在夏日三伏天涂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