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母校(三)——我的同学和校友

 耕夫的图书馆 2021-01-14
作者/木子     编辑/木子
    《消失的母校(二)——我的老师》发出后,虽也引起很多同学校友的关注,但点击量并不大;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几位老师也阅读关注了。
 前几天上完课,看到班长留言,说他正和李静老师赵芝芳老师徐金娥老师在一起。徐老师当时在学生处工作,说话干脆利落做事雷厉风行,几乎没有徐老师不认识的学生,也没有不认识徐老师的学生。徐老师退休后和李老师共同办学,当年同去民勤招生时曾见过一面。
 拨通班长留的号码,熟悉的声音令人激动。几位老师都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令人欣慰。
   几位老师说,看了我的文章很激动,感谢我还记着她们……
   老师们口中的“谢谢”让我心头酸楚几乎哽咽;她们的心情,同样当了三十多年老师的我完全感同身受:能被学生们记着,证明自己平凡的生命不是无价值的!
 ——学生,无论年龄多大,总会为能被自己的老师夸奖而自豪!老师,无论年龄多大,总会为能被自己的学生记住而高兴!
 敬爱的老师,无论何时何地,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不会忘记武威师范!
 武威师范的老师,完全有理由自豪——
 武威三县一区、后来划归白银的景泰县,哪所学校没有过武威师范毕业的老师!从乡村到县城,有多少学校的校长是曾经的武威师范毕业生!县市行政部门的领导,又有多少毕业于武威师范!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三十多年,我们一年年老去。三十多年,不,近百年,那些走出武威走出河西走向天下的学子们,哪个没有听过武威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的教诲!
 作为武威师范学校数万毕业生中一个站了三十六年讲台的最普通的中学老师,虽然离开武威——准确地说是——离开民勤十六年,但,民勤二中、民勤一中的校园里,留下了我十九年的青春岁月。
 和我一样的师范生,三十多年的经历大同小异。我们原本全部应该进入农村小学,却因很多农村初中学生数量陡增急缺教师而“滥竽充数”成了中学老师;我们没有“专业”,服从学校需要成为各种学科的老师;我们看着那些师专师大生们被学校当宝贝,走下讲台默默拿起想方设法买来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教材;我们盯着好不容易分来的专科本科进修名额,却因为学校缺人或拖儿带女而放弃;我们评职称时工作年限被折半计算,很多人至今仍未能晋升高职……
 
 近日得知,原师范图书馆已“修旧如旧”,即将改建成武威师范校史馆。相信现代化的校史馆内,不久将会有很多知名校友的大名,他们或身居要职主政一方,或叱咤商界富甲一方,或纵横学界建树非凡……他们,是武威师范的骄傲!
 但,从武威师范走出去的,更多的是如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无名之辈……是他们,是我们,为武威的基础教育奉献了智慧青春,撑起了武威基础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有人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中师生,是栋梁被提前砍掉当了椽子,是大河被拦腰截断灌溉了沿途的庄稼。还有人说,那一批师范生是中国基础教育之大幸,也是个人之大不幸。很多天资聪颖的少年才俊过早被抛入底层而泯然众人……假如他们上了高中,考入大学应该不是难事,他们的个人前途也或许会好很多,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或许更大;而上了中师,当了老师,注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一生平凡平凡一生……
 但——
    大厦,需要的椽子比栋梁更多;大河,汇成江海增其波澜,流入农田更润泽生灵!
     生命,只要在他所处的位置发过光,就有虽被人漠视遗忘却永恒的价值!
     能撑起一个民族教育大厦的基础,是那一批中师生最大的价值和幸运
     母校消失了——但,消失的只是一个名字!
     武威师范学校,将会被从她怀抱中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书写得更加响亮!
     武威师范学校,将因她为武威基础教育的贡献而永远镌刻在武威人心中!
     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毕业生永远的母校!

 木子:民勤东湖镇人,教师,现居兰州。自题曰:

      大漠孤镇一株李,

      本是沙砾误称玉。

十年神州满天红,

卅载杏坛半世愚。

“super三人行”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