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用得好,可救人一命!这几个含参的经方你必须会熬!

 阿弥陀佛cq1zp7 2021-01-15

守正学堂的医友们,大家好~我是辛卯

你有没有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吃人参会流鼻血?

最近疫情反扑,大家都在恐慌,很多人想增强体质,或者冬季进补,于是想到吃人参。

都听说过人参大补元气嘛。

而且也有句老话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听听这话,是有多么喜欢人参啊。

但在我们来看,人参、大黄、干姜、附子等诸药,普同一等,在治病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讲辨证施治,患者是附子证,是干姜证,是大黄证,那你用了人参,这就是你用药错的问题。所以其实人参也没错,是你的错。

 

美国总统里根说,不是枪杀人,是人杀人。

枪只是一个工具,药同样是一个治病的工具。

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所以我们要给人参正名。

人参确实有它价值,特别是对于调养脾胃,恢复元气,作用还是非常好的,但关键是要用对。

所以接下来和大家分享如何正确使用~

先来看下经典对于人参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上指出: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清代名医陈修园注:人参药性提纲在于“主补五脏”,所有的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都是因为阴不足而阳亢导致的。

五脏得人参的甘寒所助,则可以“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人参主补五脏,久服轻身延年。

多么好的作用,那为什么吃了会流鼻血呢?

这得从人参的真正作用开始说起~

举个临床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中医上有一个词脱阳于外,说的是重病之人,阳气欲脱,汗出而喘,我们称之为肾不纳气,同时伴有发低烧,对应的脉象是浮脉。

浮脉对于久病之人非常严重,在《濒湖脉学》体状诗说: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所以久病患者出现浮脉一定要注意。

我有一个朋友,他母亲常年卧床,有一年夏天突然出现这个现象。我们也赶紧过去看了情况,把了脉象。典型肾不纳气,阳气欲脱的症候。

于是让这个朋友赶紧煮了参附汤。

幸好家里常备中药,而且有一根别人送的野山参。

煮了之后赶紧喝下,喘的情况得到缓解,体温从37.2° 先烧到38°,然后再降到正常,脉象也从浮脉收回,变成沉脉。

所以人参的作用是可以把在表,在外的气血收回到里,也就是肠胃。

人参养胃就是通过把外周血抽调回肠胃参与消化吸收。

脾胃有了更多的气血参与消化吸收,好比就是在提高生产力,能产生更多的气血,转化更多的水谷精微供给身体利用。

之所以单吃人参,满口起疮,流鼻血。

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身体的津液都非常的不足,单吃人参后,在外的气血收回到脾胃参与消化吸收。

就造成鼻腔、口唇周围津液不足,虚热扰在局部,局部很脆弱,扰在鼻部就会流鼻血。

所以不是人参的问题,是使用人参的人有问题。

 

那人参在经方中是如何应用的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剂: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 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擘

半夏泻心汤,其中半夏帮助降逆,黄芩黄连帮助清胃里的虚热,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恢复脾胃功能,温胃散寒。

适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呢?

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是心下痞。

首先心下可以理解为解剖学位置的胃,所以泻心实则是治胃。

而痞是一指胃里满而不痛,喜按压的一种表现。

所以心下痞是一种虚证,方剂中用到了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养胃补虚。

特别是人参把外周的气血收回肠胃,参与消化吸收。

因为虚,所以功能必然是衰退的,可以理解为寒,干姜温胃,振奋胃的功能。

胃气以降为顺,所以用半夏降逆。

有虚,有寒,就会导致循环不通畅,从而出现热,所以用黄芩 黄连3:1的比例,侧重清胃里的虚热。

所以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口气等脾胃一系列的问题。

平时怎么使用人参,效果更好呢?

很多人可能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家里又有点人参,想吃了补补元气,但是又怕吃了流鼻血。怎么办?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膳食汤,如果不方便用汤药,人参炖汤,发挥的作用是最好的。

参杞大枣甘草生姜汤

人参15g 枸杞15g 炙甘草15g 大枣6枚 生姜15g

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代茶饮。

爱吃甜的朋友,可以再加适量冰糖,味道更加。

姜枣草,都有调养脾胃的作用,枸杞填精,人参养胃。同时有生姜打底,整个汤剂温和健脾。

当然如果有炖汤的习惯,也可以在炖汤的时候,加上适量的人参,15g左右即可。

但是也要注意加一些生姜,道理是一样的。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中医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难,也空谈无法使用。

昨天面诊还有一位上海来的医友,说自己以前也花很多钱学过中医,但是总感觉学完之后啥也没学会,反而看了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就可以应用。

这就是中医走方向,年纪轻轻就能有一点体悟。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守护家人健康,那就快加入我们的中医大家庭吧。




#人参和红参的区别,你知道哪些?#



—The End—
非中医专业人士以及没有医生指导的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