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林:涩脉的亡血失精,和细脉的血不足,有什么区别?

 双kk50gnhztaa8 2021-01-15

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涩脉。我们先给涩脉下定义,就是往来艰涩,只有这一个因素。滑脉与涩脉就是一个对脉。滑脉是什么?如盘走珠,很流利的感觉。涩脉是一种艰涩的感觉。


脉学著作中论述的涩脉

为什么比较难以理解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在讲脉象的时候,我往往会讲它是一个单因素的脉。各种单因素脉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相兼脉。比如说浮脉和细小没劲,他们相兼就构成了濡脉。

而涩脉也会和浮沉、迟数、虚实、大小,和这些因素构成相兼脉。

你看脉学著作上面好多形容,像《脉经》上面:“涩脉细而迟,往来艰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

王叔和在《脉经》上面为涩脉规定了太多条件,如,细、迟、浮、短、止、往来艰散等等,把这些经常和涩脉相兼的其他因素,也和涩脉混为一谈了。

这样表述实际上是不合适的,一定会导致我们认知的困难,对于脉象主病的理解也会出现问题。

主病上面模糊,那么在定治则的时候,你肯定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应,那么也就直接影响了疗效。

至于古人说的“如雨打沙”、“如刀刮竹”这些都是一个形容,但如果我们没有很丰厚的生活经验,这些东西理解也很困难。


涩脉出现的条

气血不足导致气滞血瘀 


我们分析一下涩脉是怎么出现的?

我们知道滑脉和涩脉是相对应的,滑脉是什么?阴阳平衡和,气血充足的。那么涩脉它一定是阴阳不平衡,气血不充足。在此基础上,它可能出现气滞,出现血瘀,也多见于重症的患者。

所以涩脉,假定它出现气滞和血瘀的时候,那么他就不会出现细脉、迟脉、散脉、短脉,不会出现这些脉象。

我们就说涩脉就是“往来艰涩”,就这一个条件。其他的这些因素都不能构成涩脉的条件。但是因为涩脉和其他的脉同时出现的机会比较多,像和细脉、迟脉、散脉、短脉等等,这样就构成一个相兼脉。


涩脉的主病 

涩脉它所主的就是一个不足,如果说哪个部位出现涩脉了,那么就是这个脏腑的不足。在气血不足的基础上,出现气滞和血瘀的机会是非常多的,而亡血失精,出现涩脉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们说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老太太身体蛮好找到我,说大夫能给我看看吗?当时我摸她的脉,右关脉是一个洪大,而且涩的脉。

我们说查独,独处藏奸独者病。她别的脉都正常,都接近于平脉,唯独在脾胃脉出现这个洪脉,洪大在于什么?一个是热,另一个是劳伤、劳损。

洪脉和涩脉加一起是什么?劳损所导致的脾胃的气血不足,反映在她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胃的受纳和消化都会出问题。不消化,胃胀。她问我怎么治,我说不用治,少吃点饭,让胃歇一会儿,少吃一顿,之后就没问题了。

脉诊是中医人应该学的技能,然而学脉会遇到两大难题:

1、脉的种类繁多,难学难记且容易混淆;

2、没有老师指导,指下手感模糊、不得要领。无法识别脉象,辨证开方更是无从谈起。

参加《古脉法临床实战研讨会》,就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帮你找到准确手感、以脉定证!


名师介绍



主讲老师:张玉林
临床经验40余年,摸脉超过30万人,对于脉象有精准的手感。熟练掌握各类经典古籍,熟知古今医易文化各派学说,医术融贯中西。张老师依托《伤寒论》《难经》的古中医理论和脉学理论,结合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创立了“古中医脉法”系列课,对于提升中医人临床技能、预防重疾和猝死有深刻意义。
《古脉法临床实战》研讨会,3天实训,学习更简单的古中医脉法,更有手把手、一对一脉诊实操,让你准确找到脉诊手感。
古脉法与后世脉法对比
理论串讲后,接下来就是分阶段进行脉诊的临床实训。

训练摸脉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标准。一个人脉浮沉、大小、软硬、快慢……各种因素都是有标准的。所以第一步老师先摸脉,寻找典型模特。

所有同学的脉,都会贴上标签,作为标准。

同学间摸脉练手感,每次课程累计可摸脉超过200人次,达到了老师要求的“500人次掌握基本手感”的一小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