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岭凤凰桥下凤凰鱼

 晓言玺语的文苑 2021-01-15

罗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圩口众多,湖面广阔,盛产各种鱼类,自古以来都有“鱼米之乡”之称。

最为神奇的莫不是凤凰鱼(也叫麦鱼),每年芒种前后,犹如天外来客,成批的在河里活跃。因为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来不影去无踪的小麦鱼,究竟是从沙里长出来的,还是从石头缝里磞出来的,故也称它们为“石鱼”。

凤溪村有一条小河,叫凤溪河,凤凰鱼就产于此处,河上曾有一座小桥叫凤凰桥,该桥如同分水岭,凤凰鱼过了桥后,则变成普通麦鱼,其品质会有所下降,但仍是鱼中精品。

凤凰鱼长仅2—2.5厘米,同小鱼苗一般,背上有金黄色凤凰斑纹,通体透明,娇小玲珑的模样十分可爱,是麦鱼中的精品,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之为“凤凰鱼。”

凤凰鱼产于沙质河床的河溪之中,雨水、潮水多产量就高,只能在清水里存活,每年芒种后才现身。它们的活动也有一定规律,阳光普照时出现,一来就是一批,捕捞后要间隔2、3天才能再捕捞到,捕捞期仅20余天,一年只出现一次。 

记忆里,妈妈和队里的妇女去凤溪河捞过凤凰鱼的,用筲箕还是竹篮捞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依稀记得妈妈说过凤凰桥和小麦鱼,以及状如麦粒的小鱼在鱼篓子里活蹦乱跳的画面。

我记得妈妈用蔑篮装着小鱼去池塘边洗干净,回家后搁置一边沥干水,然后生起柴火锅烧至锅热时再将小鱼烘焙,最后倒入筛子里放到太阳底下晒,直到晒至小鱼全身干燥生出香味,才用一个塑料袋子装起来密封。

什么时候想吃了抓一点出来,放进两个鸡蛋,蒸一碗蛋羹,鲜香爽滑的口感至今忘不了;也可以将小鱼干和新鲜的辣椒面子或者黄豆酱搅拌,待米饭烧开,舀出米汤时,将搅拌好的鱼鲜辣椒面子放到柴锅饭头上蒸,等到闻到饭香时,小鱼辣椒酱也就差不多蒸好了。

此刻的酱里不仅有着咸辣,还透着鱼鲜,在那个没什么可口饭菜的年月,仅是两勺子鱼鲜辣椒酱,就可以吃上两大蓝边碗米饭。

许是那个年代的美食太有限,才至于吃什么都那么香,许是那时候的食材都是纯天然,才让味蕾永远记住了那个味,许是那个年龄段太纯粹,以至于记住的都是美好。

如今吃什么都感觉寡淡无味,吃饭的本身不是享受,不过是为续命。我对儿时生活过的乡村是怀念的,假如将来有可能,我还是愿意到农村去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抓鱼捉虾,养菜种瓜,自己动手的日子,定会过得有滋有味。

近日,总在微信群里看人发家乡的山水村落,特别是凤凰桥下的凤凰鱼,往事仿佛一下子把人攫住,真的好怀念,那些苦中作乐的日子,当然我那时年幼,又何曾尝到苦,记住的全是快乐。

据说凤凰桥下的凤凰鱼曾是上供给朝筵的供品,由此可见凤凰鱼的稀缺和贵重,史料记载,安庆地区,桐怀一代,凤凰鱼只生长在罗岭的凤溪河,产量非常稀少。

如今受环境污染,庄稼的农药残留影响了凤溪河的水质;还有凤溪河的水域与长江隔断后,所蓄水量大幅降低,河上又拦埂筑坝,使凤凰鱼丧失了生存的空间,以至于凤凰鱼的产量在逐年减少。

保护珍稀物种,人人有责!期待罗岭人爱惜家乡的山川河流就像珍爱自己的家园一样忠心赤诚,只有干净的山水好的环境才留得住生灵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