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系统解析中医治癌(连载十一.中篇)

 用户08204546 2021-01-15

癌症——系统解析中医治癌(连载十一.中篇)

癌症——系统解析中医治癌(连载十一.中篇)

 

中医治癌症历史悠久,或与西医方法“似曾相识”

 

    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瘤”字由“疒”、“留”组成,含有病况“留聚不去”之意,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文献。

    两千年以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提到的“肠覃”、“石瘕”,《难经》提到的“积聚”就类似现代所诊断的腹内诸癌。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到的“癥瘕”据考证包括子宫、胃、肠、肝、胰腺等肿瘤在内。宋代时《三因方》中的“瘿瘤”就是现在的甲状腺肿瘤。宋代的重校《圣济总录》中说:“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郁结痞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汉唐医学家论述的“噫嗝”“反胃”就是说的“食管癌”“胃癌”,古时候说的“茧唇”“舌菌”“喉菌”就是现在的“唇癌”“舌癌”“喉癌”。

    中医传统文献记载:五脏为积,六腑为聚。无名肿毒、恶毒、恶疮、肠痈、肠覃、结核、疔疽、石瘕、瘿瘤、项瘰、石疽、噎膈、反胃、乳岩、肾岩、骨瘤、骨疽、痰胞、鼻渊、鼻痔、耳菌、舌菌、喉菌、茧唇、阴挺、痼发、瘜肉、翻花疮、癥瘕、痞块、黑痣、五十例行经、五色带下、与其他周身肿块,经久不愈的外伤而变形者有些情况都很类似癌,虽不能肯定就是癌症,而癌症也慨括其中。

    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了当时将治疗肿瘤一类疾病的专科医生为“疡医”,“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这与早期的西医肿瘤学以外科为主相似,而在治疗上主张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汉代名医华佗认为“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营卫壅塞而发也。”华佗根据当时报称这种病的症质地坚硬、类似岩石,而且高低不平、边沿又不规则、似疮非疮、不溃则已,溃后则开花开朵的又不宜愈合,就形象地给它取了一个名字癌(古写巖,后简做岩)。华佗不但认识了它,而且还做过胃癌与脾癌的切除手术。正史传中写道:“……有一人腹中切痛,十日鬓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剖腹养治。使饮药令卧,剖腹就视,以刀断之,脾果半腐刮去腐肉,以膏敷之,饮之以药,平复以百日果愈”。这像今天的脾癌切除。公元十七世纪晋书上有:“初帝目上有大瘤疾,使医割之”这也是继华佗之后割治肿瘤较早的记载,证明到了晋时割目瘤已很不稀奇,不必名医方能做此手术了。

    可以这样认为,现代治疗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射疗法与中国古代“祝”、“杀”法如出一辙;而现代内科的化学疗法,则神似于中医的“以毒攻毒”。这说明了古人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了“深刻”认识,也说明“地球人”对于肿瘤的治疗思路曾是十分接近的。现在北京有个叫张明的中医仍坚持用“排瘤法”治肿瘤,据说也有很多人前去咨询治疗。

 

传统中医的癌症治则

    
    华佗不但首创了割治疗法,而且还发展了中药疗法:《神医秘传》记载有华佗治乳癌神方:方用鲜蒲公英根叶合捣冲酒服,随饮葱汤覆被卧,多数能散(本人试过)。如其不散而溃者,溃后用蜂房、雄鼠矢、川楝子瓦上焙末搽之,内服瓜蒌、当归、乳香、没药、甘草。【注:病家切不可以此参照治病。癌症治疗一定要找专业中医,辨证论治、因人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癌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体现,治疗必须既要针对肿瘤局部特征对证治疗,更要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扶正固本、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补气养血、益气养阴等“补”的方法,或/和行气活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抗瘤止痛等“攻”的方法。一般说来中医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原则方法:
    (1) 扶正固本法: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扶正固本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应该把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因而中医的“补、调、和、益”等都属于扶正范畴。
    扶正固本治则以扶正为主,祛邪次之:扶正才能祛邪,却邪又可扶正。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了扶正固本法有多个方面的作用,概括为:可以改善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放化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机体抗癌机能;减少肿瘤病人转移、复发的机会;改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癌症的中医辨证大多是“正虚邪实”,扶正固本法具有整体、多靶点的特点,对于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减轻放疗和化疗的不良反应、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扶正固本法适合大多数的癌症病人,可应用于肿瘤的不同阶段分期。
    (2)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热毒内蕴。
    热毒与肿瘤的关系比较密切,清热解毒药或清热解毒法对某些恶性肿瘤或某些恶性肿瘤的某个阶段有一定疗效,清热解毒药不仅能减轻症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肿瘤的发展。
   动物实验证实,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肿瘤作用。临床上一般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半边莲、龙葵、蛇莓、银花、连翘、鱼腥草、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山豆根、忍冬藤、四季青、大青叶、紫花地丁、夏枯草、芦荟、黄连、黄柏、苦参、牛黄、鸦胆子,天葵子等。
    清热解毒中药偏寒凉,脾胃虚寒,年老体弱的病人要慎用。部分清热解毒中药有毒性,要注意不可以超量使用,长期服用容易导致累积中毒。
    (3)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
    人身气血运行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升降出入,流畅无阻,气血相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如气郁、气滞、气聚等皆能凝血成瘀,出现积聚肿块。
    活血化瘀药依其作用强弱又可分为和血、行血、破血之类,前者药性较平和,后者较为峻猛。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肿瘤病人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活血化瘀还应用于止痛治疗,特别是癌症的疼痛。
    也有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有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加速肿瘤转移和扩散;而在肝癌介入栓塞疗法中,活血化瘀可以将栓塞的药物“化开”,是与栓塞血管的“饿死”肿瘤的疗法相抵触,不可同用。
    (4)软坚散结法:适用于腹部及体表肿瘤。
    软坚散结是指用软坚药物治疗浊痰瘀血等结聚有形病证的方法。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主要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等作用。软坚散结药物能使肿块先软化,以后逐渐消散。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发现,一部分软坚散结药物具有直接抗癌作用,而且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
    软坚散结药物一般属于咸味药,故中医称“咸能软坚”。如:昆布、海藻、鳖甲、龟板、牡蛎、甲珠、僵蚕、瓦楞子等。
    (5) 化痰祛湿法:适用于肺及消化道肿瘤。
    中医肿瘤学认为肿瘤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表现为气机阴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
    故而对某些肿瘤和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祛湿为主。化痰祛湿法为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常用的化痰祛湿药有:瓜萎、皂角刺、半夏、山慈菇、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生薏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徐长卿、木瓜、菝葜、海风藤、络石藤、猪苓、泽泻、车前子、金钱草、防己等。
    (6) 以毒攻毒法:适用于体质壮实有形之积。
    以毒攻毒是以祛邪攻癌为目的。可以应用于“积坚气充”者,即体质较好的恶性肿瘤病人,因为在杀伤肿瘤的同时,这些“毒物”对正常细胞亦有一定伤害。如果病人正气已损,则不宜一味“攻伐”。以毒攻毒适合早期实体瘤,年轻体质好的病人。严防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晚期癌症最忌“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法”使用的大都是剧毒中药,代表药物有:全蝎、蜈蚣、斑蝥、蟾蜍、蛇莓、砒霜、生草乌、生川乌、喜树、鸦胆子等。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中医治疗癌症中的“用毒派”、“怪异派”、“秘方派”都是浮云,扶正固本是统领中医治癌的主流门派。
 
“以毒攻毒”是中医治癌的“代表作”吗?
 
   “以毒攻毒”是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民间流传最广泛、最为病人和病人家属所接受的治癌法则。“以毒攻毒”治疗癌症不仅历史悠久,还是西医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癌症的鼻祖,许多偏方也是脱胎于此。
    “以毒攻毒”治则本身有一定道理,但“泛化”的“以毒攻毒”则是错误的。尤其是现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免疫功能具有“决断生死健康”的核心作用,而西医所讲“免疫力”便是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的“正气”,于是,对“以毒攻毒”的反思一如对放化疗的诟病一样,引起了业内人士对治则的进一步思考。
    中医治疗癌症自古是“以毒攻毒”为主要治则,以全蝎、斑蝥、蟾蜍、蛇莓、砒霜、喜树、鸦胆子等有毒之品来抗肿瘤。“以毒攻毒”治则是建立在肿瘤为“疮疡”的理论基础上,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肿瘤不是“疮疡”所能囊括的,中医肿瘤基础理论上的转变,也必然需要肿瘤常用治则的改变,结果必然是“以毒攻毒”治则的临床应用日渐式微。
    在没有西医的年代,“以毒攻毒”是中医主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目前的西医化疗也基本属于“以毒攻毒”治疗癌症的范畴。西医为现代医学的主体医学,一般的癌症病人,都要经历手术、放疗和化疗“三板斧”,难以再承受“以毒攻毒”的中医辅助治疗。“以毒攻毒”与放化疗的毒素交相为恶,引起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脱胎于“以毒攻毒”的民间偏方和所谓的“饮食疗法”,几乎全是重用“毒药”,病人及家属治病心切,往往以为毒性越大越有效。私下里长期应用毒性偏方和大剂量“毒物”煲汤,尤其是一些未经炮制处理的原始药材,如全蝎、蟾蜍、蛇莓等,常常引起体内毒性积蓄。中医“以毒攻毒”以克计量,而偏方和煲汤用毒物是手抓一把。
    纵观癌症病人,化疗为“以毒攻毒”第一重;中医使用有毒中药为“以毒攻毒”第二重;民间习惯偏方秘方为“以毒攻毒”第三重……更惶论后面还有含有毒性成份的中成药、保健品和食品几重毒,经过这“几重毒”,癌症病人纵然三头六臂、铜肝铁肾,也难逃被毒杀的命运。很多癌症病人“好好的就突然死亡了”,病情不能解释,大都是被毒死了。
    肿瘤并不是“以毒攻毒”药物作用的唯一杀伤目标,胃肠作为吸收器官,首当其“毒”;然后是作为分解器官的肝脏,血泵的心脏;肾脏作为过渡器官排出毒药的代谢产物是最后目标,癌细胞是人体中最顽强的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更容易被“毒”杀死。
    以肝癌病人为例,手术切除或肝占位,化疗损害肝功能,肝脏功能下降好几成。这就如同一家化工厂,工人减少了几成,剩下的工人需要加班才能完成日常工作。如果再服毒性药物,增加肝脏解毒的工作量,肝脏还能够承受伤害多久?!转氨酶增高,就是肝脏不能支撑日常生活的表现,肝功能失代偿的标志。癌症病人要呵护和善待自己的肝、肾、心脏,不要给已经受伤的脏器增加负担,再下毒药。
    “以毒攻毒”和化疗一样,也是柄双刃剑。用得好,就是治癌利剑,用得不好,就是杀人之刀。滥用“以毒攻毒”与过度化疗一样,都是医生呈匹夫之勇,病人“被中毒”,不管有心还是无意,结局都是一样:病人被毒死。“无毒不丈夫”是做人的误区,同样,“无毒不治癌”便是治癌的误区。
 
姑息和缓疗法是中医的“专利”
 
    WHO说:“姑息治疗医学是对那些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其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病人的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姑息治疗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将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相结合”。
    中医姑息和缓疗法的定义为:以中医整体辨证治疗为主的晚期肿瘤的综合姑息对症治疗。具体来讲,中医姑息和缓疗法治疗晚期癌症是在“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理念的指导下,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一种综合治疗。
    中医姑息和缓疗法应该成为晚期肿瘤的主流治疗方法。
    肿瘤治疗的战略为早期争取根治,晚期姑息治疗;要点是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避免过度治疗;转变观念,树立“与瘤共存,和平相处”的观点。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们提出的中医和缓姑息治疗晚期癌症,充分发挥了中医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医疗保险低水平、广覆盖的宗旨。而过度治疗对晚期癌症病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的晚期癌症病人,肿瘤扩散多处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如果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则手术有害无益,勉强手术会增加病人痛苦、加速病人死亡;有的癌症病人放疗过度引起的放疗后遗症往往比肿瘤本身还要难治并且痛苦万分。过度治疗,劳民伤财,危害巨大。
 
中成药抗癌也要“辨证论治”
 
    中成药来源于中医经典名方和临床验方,都是有准字号的国家药典药物。中成药与之中药,就如同流水线生产和量体裁衣、手工铸造之差别。中成药尤如服装厂流水线上生产的制服,大多数人都能穿,但不一定十分合体。而中医诊治后开出的中药处方,就是量体裁衣,专门制作的合身服装。由此可知,中成药的疗效自然就大打折扣了,但中成药的优势在于方便服用,所以这也是中医药抗癌大军中的一个方面军。
    也许对中医中药抗癌效果的认可,有很多西医生虽然一方面骂中医,甚至不遗余力鼓噪取缔中医,另一方面却热衷于给癌症病人开大量的中成药,推荐灵芝产品和冬虫夏草,甚至是人参、鹿茸等补品。据官方统计,中成药销量的85%起,是西医生的处方开出去的,而大多数的灵芝产品和冬虫夏草等补品产品,是被当礼物送给癌症病人的。
    中成药大多数是中医名方和临床的效验方,也属于中药,也应该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要分辩阴阳盛衰、气血调和,对症下药。不懂中医的西医医生开中成药给病人,自然没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更不懂“辨证论治”。只是看看中成药的说明书,按说明书中所列的主治和功效,按图索骥开药给病人,这样开药的水平,其实并不比病人和家属高多少。
    经常见有病人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医生开了一大堆抗癌中成药给病人出院服用,其中大多数是含有活血化瘀药物的,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的治疗,会明显地降低双方的疗效。离开了中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精髓,神马都是浮云,中成药也毫无作用。
    而推荐和介绍补品,以商家最为热情和擅长,绝非西医医生之专业长项。建议对于西医医生胡乱推荐一气的灵芝产品和冬虫夏草,甚至人参、鹿茸等补品,直接忽略。
    既然是医生越轨开药,药品也没有实际疗效,病人又多有抱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医生乐此不疲,其中的奥秘想必地球人都知道,无需我来挑破这个脓包。
    建议对西医开的中成药,应该先让中医医生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对症的才可以吃。否则,最好不吃――宁可浪费钱,也不要吃错药。
 
 
癌症病人“忌口”并非中医多虑
 
    中医治病是靠药物、针灸、手法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内的偏性——癌症病人的偏性更明显,且需要多方纠正才行,例如,失眠、便秘、疼痛、乏力、厌食、腹胀、气短等等都是人体不平衡出现的“偏差”,中医就是要设法纠正这些偏差。其实,我们的饮食当中,有不少食品也存在着明显的偏性,例如,辣椒辣,海带咸,鸭肉偏寒性(所以最好烤着吃),鸡肉偏热性(养生方法炖着吃),在治病过程中,就要尽量防止饮食的偏性来干扰治疗的纠偏。
    有的西医认为中医讲忌口是迷信,是多此一举。有一位胰腺癌病人说,他曾经问过肿瘤医院为他手术的主刀医生:要不要忌口。主刀医生说不要忌口,什么都可以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病人说“中医大夫要求忌口”时,外科医生不耐烦了:“中医懂个啥呀?就会故弄玄虚!”后来,我告诉病人在复查时故意问那位主刀医生:“我现在可不可以喝酒、吃咸鱼、腌菜、辣椒、肥肉?”那医生当时就跳起来吼道:“谁让你吃这些,那不是找死啊?坚决不能吃!”您说,到底该不该忌口呢?其实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治病,肿瘤病人都是一定要忌口的。只不过,西医叫做饮食调理,而中医简洁称之为:忌口。虽然说法不一,其实殊途同归。
     在中医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中药源自食物,逐步成为了治病救人的药物,所以称之为“药食同源”。现代人反璞归真注重养生保健,许多中药回到了餐台,成为了日常食物,食药同用已经成为百姓保健常识,大量食谱、菜谱、茶谱中含有不少可以作为药物的食物,如枸杞子、淮山药、莲子、扁豆、芡实、薏苡仁、田七、麦冬、黄芪、当归、肉桂等,这是中医食疗的一大特点。
    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食疗就是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具体食疗要结合中医体质和不同疾病辨证食疗。
    肿瘤由于病种多,忌口复杂,医生在诊疗时又难于用三言两语讲清楚,所以在病人中容易造成混乱。应该注重对肿瘤病人的饮食特别是忌口的指导。关于忌口,不同医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具体是要忌烟、酒;忌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忌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忌烤糊焦化了食物;忌大量葱、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霉变、腌醋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咸鱼、腌菜等;忌味重、过酸、过甜、过咸、过冷、过热以及含气过多食物。
     忌口也是一门科学,不可盲目禁忌,有的医生要病人禁忌“鸡、鸭、鱼所有肉类都不能吃,饿死肿瘤。”忌口后病人日渐消瘦,体质一日不如一日,也无法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到底应该禁忌什么,一定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专家的指导。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