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乡见闻:新型“地主”复兴,农民“上班”种田

 沉映香 2021-01-15

回到家乡已经半月有余,这是时隔十几年后第一次在老家呆了这么长的时间,耳闻目睹之下,发现农村有了许多崭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年轻人逐渐回流。据我所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途径主要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现代养殖业。

我所在的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山系,境内的山并不高,但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最近几年来兴建了不少旅游山庄,由此带动了不少产业。

第二个变化是新型“地主”复兴。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已经瓦解,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趋势,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人将农民的土地租赁过来,发展大棚蔬菜或者经济作物。

比如在我生活的村庄里,相对平坦的耕田都被旅游山庄租赁,种上蔬菜,一方面满足山庄的日常供应,另一方面销往城市。与此配套的则是养猪业和养鸡业的专业化。

第三个变化是农民“上班”种田。由于自家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富余劳动力就去给那些新型“地主”干活,类似于以往的短工,按天结算,准时上下班。

此种上班比较自由,并非按照城市的双休制,你可以干一天歇一天,也可以天天上班。但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是固定的,根据时令不同,有时七点上班,有时七点半,比城市要早得多了,中午休息时间也比较长,每天也是八小时,绝不加班。

由于是帮“地主”干活,农民的积极性当然不可能像给自己种田那么上心,反正是磨时间,慢慢来,再说工资也不高,一天也就五六十块。

第四个变化是家庭经济的分工化。以前农村只为满足口粮,现在则不同,有的专攻茶叶,有的养猪,有的养鸡,忙不过来时还会请人帮忙。

从家庭内部的分工来看,年轻人主要从事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比如销售、技术、经营等,毕竟农村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中老年人就负责具体工作。

由于逐渐实现机械化,农村的重体力活儿基本上没有了,主要是播种、除草、施肥、采摘之类的事情,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农村人都可以应对。

第五个变化是娱乐生活逐渐丰富。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网络也逐渐普及,广场舞也流行到了农村,每天晚饭后,总有一批妇女集中在村委会门前跳舞,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以我家的情况来说吧,家里的土地大部分出租给山庄,每亩每年的租金是600元,按照口粮来说,买米是够吃了,还免去了自己种田的辛劳。

我爸爸是七点到山庄上班,我妈妈是去采茶或者到别人家上班。春季采茶是我们老家妇女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天基本上可以达到100元,如果价钱好的时候,200元也有可能。

不过,茶叶的价格是一路走低,到了夏天越来越不值钱,气温也不适宜。所以,夏天时摘茶叶的人越来越少,干农活儿的人也少,最忙也就是春秋两季。

总而言之,农村还是大有可为的,只要你愿意放下架子,深耕现代农业,收入并不比在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差。从这些变化里,我深切的感受到,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无论是传统的农民,还是年轻一代,都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