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因法家而兴,也因法家而速亡,难道中国真的不适合法家?

 沉映香 2021-01-15

秦朝的兴亡故事尽管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但围绕它的争议直到现在仍是热门话题。秦国因为法家国力增强,最终一统六国,创造了一个在当时堪称神话的存在。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也堪称完美,车同轨,书同文,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政治遗产,以至于有“千载犹行秦法制”的说法。

按理说,秦朝的控制力空前绝后,制度上也堪称完美,但为何二世而亡呢?不仅亡得匪夷所思,还连累了法家的名声,以至于后世帝王再也不敢公开宣称法家治国。

按照儒家的说法,秦朝的制度过于严苛,仁义不施,导致民心不附。但说实话,儒家治国也好不到哪去,一味的道德教化也容易催生假仁假义,要么虚伪矫饰,要么保守自闭。

现在,依法治国成为全球共识,也就是说法家成为治国的核心精神。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法家在中国历史上绝迹了2000多年,难道它真的不适合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中国法家的基本精神。法家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恶的,道德教化是徒劳的,必须用严刑峻法让人们害怕,让他们不敢作恶,如此就能实现天下大治。

这种理论看似很有道理,但它有着中国政治学说一贯的毛病,就是一元论,不管考虑什么问题,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衡量人性非善即恶,不存在中间地带。

事实上,我们真的能断定人性善恶的分界线吗?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能简单的把他纳入好人或者坏人行列吗?这在实际中绝对不可能。

法家只打击或压抑人性中的恶,无形之中增加了社会的治理成本,压缩了百姓的生存空间,当这种压力一旦超过警戒线,就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依法治国不应该停留在惩恶上,更重要的是扬善,惩处恶的同时,让老百姓意识到善念的可贵,让他们自己去消化内心的恶念,如果说恶是洪水,疏导远远好过围堵。

实际上,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所谓“内圣外王”是最好的描述。可惜的是,真正具备这种素质的古代帝王屈指可数,导致中国历史纷纭不断,治乱相随。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也要警醒自己的一元思维,这个世界真的就是你所认为的非黑即白吗?你身边的人都是非好即坏吗?历史不止家国大事,还有个人明智修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