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产前筛查之路还有多长?

 阅微基因 2021-01-15

一个家系

近日,阅微基因在研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个SMA家系——患儿母亲再次怀孕,进行遗传咨询时确诊,后为其做家系筛查,发现其家族中至少7人为SMA携带者。

对于SMA你可能了解不多,但是由于SMA的高携带率,携带者可能就在你我的身边。

一个多世纪的研究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病,特征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SMA的人群携带率约为1/50,一旦两位携带者婚育,每一胎都有1/4的概率生出SMA患儿。

关于SMA的报道最早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Werdnig和Hoffman首次报道了SMA疾病。一个世纪后,1991年依据运动水平和发病年龄SMA被正式分为3种类型,随后的修改增加了4型和0型。1995年Melki 团队的研究发现,95%的SMA病例是由5q13染色体上SMN1基因的纯合缺失引起,另5%由SMN1复合杂合缺失所致。日前我国出台了第一个“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引领和规范SMA的遗传学诊断和应用。

不同类型SMA的临床特点

SMA的不同临床表型,主要由于SMN2基因的修饰作用。SMN2与SMN1基因高度同源,SMN2由于外显子c.840C>T的碱基差异,只生成约10%的全长SMN蛋白。因此,SMN2拷贝数的多少影响了疾病的预后。

SMA研究进展时间线

一系列天价治疗药物

SMA分子靶标的确立,开启了基因检测确诊SMA的大门,同时也开始了SMA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提高SMN蛋白水平的靶向治疗方法的开发。目前已有3款获得FDA批准的药物,仍有系列药物在临床实验中。

已获批上市的SMA治疗药物

一个关乎宝宝一生的首次选择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SMA具有携带率高、疾病严重、致病机理明确、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所以通过SMA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避免SMA患儿的出生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筛查现状

  • 2006年台湾地区开始推广SMA普筛,如今基本进入全民普筛阶段。

  • 2008年ACMG(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建议:对SMA进行泛族裔筛查,即不分区域、种族、对所有育龄人群实施无差别SMN1携带者筛查。

  • 2017年 ACOG(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建议对所有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者进行SMA筛查。

  • 2018年FAC(美国联邦咨询委员会)建议对所有新生儿进行SMA筛查。


检测技术

由于SMN1 和 SMN2 基因高度同源,检测需要有良好的特异性,使 SMN1 检测信号不受 SMN2 影响。当前已有的对SMN1 拷贝数检测的方法主要有MLPA、qPCR和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MLPA可以有效对SMN1拷贝数进行检测,但是操作复杂、成本高。基于qPCR的检测方法,采用相对定量,对携带者区分具有一定难度,对实际质量、检测条件控制等要求高。

阅微基因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基于CE平台合作开发的SMA检测试剂(科研用),采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扩增与目的基因高度同源的内参基因,依据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峰高比准确定量SMN1/2的拷贝数,有效区分正常人、携带者以及患者。此外,该体系还包括中国人群及OMIM数据库中高频的致病性SNPs位点,以及“2+0”型相关点突变。

该试剂对一万多例新生儿筛查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CE方法成功检出了98.3%的样本,中国人群携带率约为1.73%,与文献报道一致。另,检测试剂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方法做过一致性验证,发现二者对SMN1/2的拷贝数检测结果具有100%一致性。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Kolb SJ, Kissel J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 timely review. Arch Neurol. 2011;68(8):979-984. 

DOI: 10.1001/archneurol.2011.74

2.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病临床实践指南撰写组, 潘建延, 谭虎, 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37 (03): 263-268. 

DOI: 10.3760/cma.j.issn.1003-9406.2020.03.007

3.Arnold WD, Kassar D, Kissel J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a new therapeutic era. Muscle Nerve. 2015;51(2):157-167. 

DOI: 10.1002/mus.24497

4.脊髓性肌萎缩症诊疗指南(2019版)

5.Prior TW;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Guidelines Committee. Carrier screening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Genet Med. 2008;10(11):840-842. 

DOI: 10.1097/GIM.0b013e318188d069

6.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 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 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40):3130-3140.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803-02267

都已经看到这了

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