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医疗真那么难、让百度把整个部门都裁了?

 三易生活 2021-0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他行业成功的互联网+经营法,并不适用于医疗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回应了“裁撤移动医疗事业部”的传闻,称情况属实,但只是正常调整,以后将集中优势资源,把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

即便竞价排名一度令百度被推到风口浪尖、去年的多个事件在网上引起的舆论也让百度的搜索关键词业务受到影响,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潜力巨大,百度不可能放弃整个业务。

这次的调整也证实了一点,那就是在其他行业成功的互联网+经营法,并不适用于医疗行业,即便是实力强大如百度,做医疗也不顺利。

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尽的,不管是技术、还是服务,人们在健康上花的钱只会越来越多,这个市场的潜力可想而知。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中,医疗一直被视为主要的领域。

在2014年2月百度的架构大调整当中,医疗也与金融一起被视为新兴事业群中与传统行业结合的重点。2014年下半年,移动医疗更是站上了风口。当时,春雨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等移动医疗企业接连获得千万级人民币的融资,一下自炒热了这个市场。

百度在医疗业务上的投入并不小

但医疗行业不是靠烧钱就能成功的,根据动脉网在去年做的数据报告,截止到 2016 年 9 月,五年来获得投资的 533 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里,确定死亡的有 38 家(即产品不更新、新闻无动态、也无法联系的公司),而这些企业获得的已知总投融资额达到了965万美金。

目前互联网+医疗少明确商业模式的案例,需要与实业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卖商品,所以无法像其他互联网生意那样,把流程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下就能把产品卖出去、就完事儿了。

医疗更重要的是服务,而这不是连个网加个智能系统就能搞定的。从 2013 年其,百度就开始跟各大医院合作,但也许是因为频繁更换负责团队,合作成果并不好,只有少数医院给予深度合作。

从整个的医疗过程上来说,目前互联网能做好的只有挂号、卖药、以及将健康数据和问诊过程同步到云端(这一点必须得靠医院的深度合作),问诊、治疗,都必须去医院才行,主要限制有这三点:

  • 国家法律规定,医生在医疗机构外做出诊断结果是违法的,网上问诊不切实际,只能轻咨询;

  • 智能医疗器械还不够智能,仍处在初级阶段,难有专业性强的设备,想把产品覆盖到医院非常困难;

  • 有影响力的大医院们已经建立自己的云端数据库,网上挂号也非常方便,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合作到的小规模医院对用户又缺乏吸引力(在线专家问诊也一样,真正的大专家每天在医院都问诊不过来,互联网医疗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

互联网是非常强大的工具,但医疗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户籍、医保,到保险、银行,都需要一起纳入考虑。将来互联网+医疗一定会实现,只是现在还需要探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