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多多也遭遇“二选一”,为何矛盾会在618爆发

 三易生活 2021-01-15

近日有消息称,部分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商家将要集体撤出拼多多,而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的回应,也证实了这一问题确实存在,并且还透露平台正遭遇“电商二选一”的老问题。

根据目前曝光的信息显示,包括美的、苏泊尔、九阳等消费者熟知的家电厂商,宣告将在五月初取消授权,或发布沟通函要求在6月1日前,关闭所有在拼多多的旗舰店。尽管合同到期后,品牌要去要留本就是各自的自由,但是这此达达的回应,倒是颇有些有些耐人寻味,"不怪这些企业‘被公开’这样的函件,要怪就怪背后'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 

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但我们确是闻到一股口水战的味道。

  • 口水经典战,还属阿里与京东

在618与双11这样的电商“大仗”前,爆发口水战其实并非头一回,此前在2017年京东与阿里之间还曾爆发一场爆点密集、争执持久的口水战,而其精彩程度更是足以上线《1818黄金眼》。

接下来我们不妨回顾下往事。

2017年6月17日,自媒体天下网商称收到网友爆料,因天猫投入3亿让利消费者,导致天猫价格比京东价格更低,因此发生了“京东逼商家涨价”的情况。随后京东方面回应称,文中信息为捏造,并声称《天下网商》乃是阿里旗下媒体。在双方唇枪舌剑论战一番后,最开始爆料中被提及的神舟电脑发布微博称,“京东从未要求神州电脑天猫旗舰店涨价”,才算是让这件事尘埃落定。

但是阿里与京东之间的硝烟却并未散尽,随后在2017年双11前夕,自媒体“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不少关于互联网反垄断的文章,声称“阿里巴巴不规范竞争行为升级,‘二选一’行为涉嫌垄断”。而这次的后续更为刺激,随后就有匿名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份“合同”,其中甲方为京东,乙方是互联网实验室,合作期限从2017年8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合作费用为60万。尽管这份合同遭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否认,但却引来了汹涌的舆情。

高手过招都讲究一个点到为止,尽管双方的口水仗来得迅猛,但却在618以及双11的风头之后,也消散的了无痕迹。

  • 口水战要打得抢眼,还得自身实力强

相比京东和阿里昔日的“华山论剑”,公关负责人恨不得亲自下场上演搏击俱乐部,现在拼多多的反应明显还是委婉了不少。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虽然各大平台平日就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但表面上来看还是良性竞争的,怎么碰上618与双11这种大促节点,就瞬间变得黑料满天飞、相互口水仗了呢?难道做公关也讲究“攒一波大的”?

这或许是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打口水战的平台之间,必然平日就存在不少竞争与摩擦,以至于越是适合电商促销的大日子,就越容易新仇旧恨一起报,摩擦升温进而迸发一场激烈的舆论战。

当然,这种“摩擦”也是要有前提的,争执不下的两边均得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按照达达的说法,“国内大型“经济体”对拼多多搞‘二选一’,这既是商业竞争领域里一个新的常态,也侧面印证了拥有4.43亿年活跃买家的拼多多发展速度,以及之于品牌的价值与市场潜力。”

这就好像华山论剑,外界都是冲着武林头号人物的较量,才乐于凑这个热闹,西门吹雪对战叶孤城才能轰动武林惊动万教。试想如果是地鼠门和铜钱会之间的较量,就算是正月初一约战北京城,估计也没多少关注度,因此自然也就形成不了“口水之战”。

  • 时机同样重要,口水战集中618与双11

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和摩擦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才显得更具戏剧性,而在特定时间段才更有“仪式感”。618也好,双11也罢,都是电商平台的“人造促销日”,并逐渐发展成为商家、平台“刷业绩”的关键点。对于商家的影响好理解,没有达到业绩的得靠618或者双11这类节点实现,而对于平台来说压力则更是不小,如果某年相应的数据未升反降,那无疑是巨大而沉重的打击了。

为了吸引用户,怎么办?吆喝打折和补贴是常用手段,但是这么多年来也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抗体”。这时在其他对消费者不痛不痒的地方爆发舆论口水战,对于八卦嗅觉敏感的网友来说显然更为刺激。在一场场口水战中,网友不仅吃到了新鲜的瓜,同时还下意识认识到了某某平台“今年让利XX亿”,“全网价格最低”的消息——互撕的同时也必须打个广告先,可见当代互联网人的敬业精神着实可嘉。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电商平台的口水战主要还是集中在年中和年末两个阶段。其实年初年货节同样符合爆发口水战的两大要素:“摩擦增剧”与“短时爆发”,但这时就算平台打得再激烈也鲜少爆发口水战。难道互联网精神也讲究”大过年的“?又或者是因为年货节离315实在太近?

  • 平台口水战商家难办,但与消费者有何干系?

回到消费者更加关注的一个话题,平台之间的口水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其实只要捋清一个思路即可,对于平台来说,自然是希望付出与回报对等,但如果出现干扰破坏了对等的关系,自然会着急上火,而越是投入的多,对回报期望越大,也就对负面消息越发敏感和重视。照此来看,哪个平台在口水战时吵得最凶发言最频繁,往往意味着其投入较大,相应的促销补贴较多——因此所期望的数据回报也就更高。接下来,还需要说得更明确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价格低就不坑人?揭秘智能手机配件的“智商税”

对于手机的有些配件,你觉得有必要吗? 

关于“天龙人”,知乎其实已经用事实说了话

知乎针对不同用户的双标,到底是因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