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闪电战打成消耗战,烧钱的故事可能就讲不通了

 三易生活 2021-01-15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行业先IPO再盈利的模式,无疑得到了资本方的认可。网易在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但直至2002年才开始实现大规模盈利,而新浪和搜狐与网易在同年美股上市,同样是在2003年才开始扭亏为盈,更不用说长期亏损量惊人的阿里及京东。甚至曾几何时业内还有声音打趣到,京东是亏成了福布斯的500强。

不过在近年,即便是连年亏损的京东,也开始加速了盈利的进程,2017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更是设立了“净利润必须进入(全球前500强的)TOP10”的目标。同年,在京东集团还无法盈利的业务,诸如如京东物流就被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并开始加速面向开放市场的物流服务。因此在当年通过会计准则的调整,京东也实现了净利润为正数。

从原来的“大胆烧钱”到如今“加速盈利”,发生在京东身上的经历,其实折射的是整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例如曾经被称作“资本宠儿”的共享单车头部企业摩拜和ofo,两家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各种免费甚至发红包吸引用户的方式层出不穷;而在直播领域正处风口的时候,各平台间天价挖角头部主播也一度成为行业的“常态”。

而顺应当时电商巨头“智慧零售”出现的“新零售”,同样也有着疯狂的“青春”。从集装箱样式的“无人便利店”,到货架+付款码的“无人货架”,都纷纷标榜自己是“新零售”的一份子。但因为经营模式相对简单导致竞争者众多,为了与同行拉开距离各家则是纷纷开启烧钱争夺网点的动作。据三湘都市报此前报道中的采访内容显示,“2017年夏天无人货架刚进入长沙时,同时有3家品牌反复致电请求入驻。为了争夺点位,对方甚至拿出600元作为‘好处费’”。

尽管外界认为这样疯狂的背后,是各企业管理者的“上头”所致,但实际上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烧钱补贴和争分夺秒抢占市场,是互联网行业中无法回避的选择,大家都在这样做,如果你不加入,最终只能被排挤到边缘,甚至默默消亡。而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即便我们如今在讨论烧钱换市场这种模式的诸多弊端,但也无法否认,现在还活跃在我们眼前的这类平台,往往大多也同样是烧钱时代的佼佼者。

然而用烧钱换市场的模式发展至今,却逐渐开始失灵,而在共享经济和电商等多个领域中,这样的“闪电战”俨然已经成为了“消耗战”。与此同时,平台将重点过多的放在争夺市场份额上,对于经营模式的缺陷也没有及时进行改进。最终如ofo这般昔日的“烧钱大户”溃败,也使得局内人开始意识到,烧钱换取市场占有率的策略不再是万金油,盈利能力才更为重要。

于是乎,在今年我们也明显看到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强调商业升级。原本出于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以及争夺市场的低价甚至倒贴的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开始退潮,使用费也不同程度的逐步上调。据相关报道显示,哈罗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曾表示,哈罗2018年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实现盈利,2019年有望实现整体盈利。

而原本准备做“大而全”的美团,如今也早已收窄了如网约车等业务的投入,旗下的美团单车更是在多个城市普遍涨价。但此举换来的效果也相当明显,在今年第二季度就宣告实现盈利,虽然官方解释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过后续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中显示,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双双增长。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喊出“X年内实现盈利”的口号,“盈利”也几乎成为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而这样的意识转变,除了是平台在向用户和投资方证明自己的运营模式经得起推敲之外,或也代表行业在经过了长期的高速发展期后开始更加看重生意的本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提前布局5G的OPPO,在Reno3系列上厚积“薄”发

今年最后一场手机发布会上亮相的Reno3 Pro,却定义了5G手机的新形式。

年年都被热炒的石墨烯电池,其实暂时还是个花架子

频频现身的石墨烯电池,其实现在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