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满苹果抽成太高,谷歌这次带头“避税”?

 三易生活 2021-01-15
日前有消息显示,谷歌方面已经向YouTube TV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声称从今年3月开始将不再接受苹果用户应用内付款订阅,这也就意味着往后iOS端用户只能通过浏览器来订阅YouTube TV。有业内人士推测,YouTube突如其来给用户添加“麻烦”,甚至愿意冒失去部分用户的风险,其实或许只是为了绕开iOS渠道中的30%抽成。


说到苹果方面在App Store中所采取的30%抽成,来源于其在给予开发者的审核指南中已经说明,但凡是在App内要用到增值服务,都需要进行三七分账(P2P转账以及用户之间的现金转账不受此约束),而业内则很形象的将这形容为“苹果税”。
 
虽然苹果的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在相当多的用户心目中,iOS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是难以替代的。如果要举例来说的话,就好像苹果开了一家iOS乐园,在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鼓励各类小贩前来摆摊,只不过对每个摆摊在销售产品给游客时,都要收取一定的提成。


在这里大家还需要缕清一个很重要的先后顺序,是其他APP在知晓苹果抽成30%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入驻App Store,而不是很多吃瓜群众误以为苹果是半路加价。但是即便在进驻前已经接受了这一规则,但在发现苹果多年如一日的薅走30%的收入情况下,行业中也难免会有声音称其这一抽成比例过高。
 
比如在2017年,苹果与微信之间就因为对公众号作者打赏的抽成引发争议。彼时知识付费还处于风口,不少平台也采取了相似的“打赏”模式,表面上是用户向内容方付费,而背后往往则是内容方与平台互相分账。苹果方面在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盲点”并在一番角力之后,包括今日头条、知乎、映客等平台选择接受这一游戏规则,但微信则直接删除了iOS端的“打赏”功能。


表面上看苹果在抽成方面几乎无人能挡,但“苹果税”却也多多少少对其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来也不断有声音称“苹果税”涉及垄断,所以在2017年就曾有消息称,苹果方面或许、大概、可能将取消第三方应用中个人对个人的打赏抽成,当然,苹果同时还将规定APP的运营方也不得从打赏中抽成。

虽然这一传言是采取“虽然我不能赚,你也必不能拿”的同归于尽法,但也曾经被视为高达30%的“苹果税”松动的迹象。也是从那时开始,时不时总是有风声称其有可能降低甚至取消这一抽成。



但是仔细想想,App Store在去年的营收高达500亿美元,甚至比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还要高,而其营收的重要来源正是这30%的“苹果税”,如果你是苹果,会轻易放弃这么大一笔的收入吗?所以尽管“苹果税”调整的风声一直都有,但我们却迟迟未见其落地。

事实上,各大APP的运营方显然并不甘心乖乖缴纳“苹果税”,尤其是不少互联网平台正儿八经的缴税甚至都可能没“苹果税”高。所以他们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应变,有的App或者平台自持服务难以替代,往往会直接将“苹果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样一来用户在iOS端购买相关服务时,所要付出的金额就会高于安卓端的用户。
 
不过,也有平台决定自己动手绕开“苹果税”。比如知名的流媒体平台,好莱坞打脸者,本届奥斯卡的陪跑王Netflix,就曾因不满苹果方面的抽成过高,于2018年取消了在iOS端内购选项。如果iOS用户还想继续订阅付费,就需要转到浏览器上进行付费操作。



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圈进行“反抗”最为常见的手段,而本文开头的YouTube,或许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操作绕过苹果方面30%的提成。除此之外,例如Hulu和Spotify等平台,也都已经先后不再提供iOS端的应用内付款订阅服务。
 
不过在这种“避税”秘诀已经被这么多平台使用的情况下,难道苹果方面会一点防备都没有吗?其实按照苹果的政策,“App 及对应元数据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App内购买项目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真逼急了,说不定当年“两方对垒”的情况将会重现美利坚大陆。

而很显然,围绕着这30%的抽成,各大平台与苹果之间的争斗未来还将会继续下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MWC被取消的2020年,国内手机企业更需要拼内功

随着今年MWC的取消,对于国内手机厂商的考验将更加严苛。

安卓之父梦碎,挣扎许久的Essential还是倒下了

尽管创始人的来头极大,但Essential还是以失败告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