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连载五十六)

 乡风儒语 2021-01-16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第五十五章怜寸心催蕾舞龙凤 愧碧血星校成昙花(2)

距新的学期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李杏雨和女儿李子沐、儿子李子澍就分别到各自的学校去报到了。他们之所以都要匆匆地提前赶赴报到,那是因为高中要集中高一新生搞军训,职业中学更将军训看成是对新生的必修课,而对此尤显重视。李杏雨既然接到调令,奉调到这乡、企、教三家联合办的职校来任抓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提前一步到校来参与军训管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所职校的名称叫延令县飞燕建工美术学校。它与燕子乡成人中心校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是成职联手,校企联姻,由飞燕建筑公司投资兴办的。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的美术教师均由县教育局负责主要安排,乡教办协助安排。教师的原编制和工资渠道不变,美术专业除外的其他专业课老师均由校企联合聘请,工资待遇则由校企联合解决。领导班子由原成人中心校校长兼职校校长,配一名抓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公司派一干部常驻兼副校长,负责后勤管理。学校按县局下达的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面向全县自主招生。李杏雨是来报到后,才了解到这学校复杂的构成及它所具的职能等情况的。他确实感到了这学校的特别,觉得它真是一个新生事物,自己也真的将要面临许多考验了。

    公司的总经理姓吴,中等个,不胖不瘦,三七分的头发总是打理得那样的一丝不苟、油光可鉴,脸也是白白净净的,整个人看上去很有风度和气派,大家都称他老板。不过他更像是一位职业官僚,虽是初中文化,却有一副好口才,也写得一手好文章,算得上是个能人,搞企业的好手。一个几十人的小小建筑站在他手里发展成有上千人建筑大军的公司,并建立了商贸、医疗服务机构,兴办了工厂和学校等,由此而令企业具备了组建集团公司的条件,这足以证明了他的能力,证明了他作为优秀企业家的潜质。他早就听说过李杏雨的名字,早就有心想把他挖到公司来,可李杏雨志不在此。这回办职校要“招兵买马”、“拜帅求将”,他又想到了杏雨,便动了脑筋,终于如愿以偿。

    杏雨对吴老板的看重深表感激。在局、乡、企、校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上,李杏雨表示一定要学习和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一定到兄弟校去认真考察,一定拜赖校长为师,向他多学习、多请教,以尽快熟悉业务,拿出方案,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轨,以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信任和期望,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家乡人民的致富作出贡献!吴老板对杏雨的发言甚为满意,他要杏雨和赖校长都放手去干,大胆去干,把学校干成如同他的明星企业一样,成为明星校!

    成为明星校,谈何容易?在这校舍尚未建好,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专业师资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说要把一个新成立的乡企成职联校办成明星校,也只有像吴老板这样的人才有这个口气与气魄。然而赖校长却满有把握地跟李杏雨说肯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赖校长这个人要谈到什么真才实学确没多少,但刘进文说他没本事也太小看他了。他寻机赖人的本事就非常独特高明。说他傲慢,也不见得,他端架子是怕人说他学历低没本事,其实碰到真有本事的人,他到很会谦让和善于依仗的。正因为这样,他对吴老板提出的联合办学才一拍即合,对选李杏雨这样的人来做他的副手才没有异议。他是没有“四毛”那多余的担心的,因为乡成人中心校校长一职他知道是非他莫属的,他干农村工作多年,在这个位置上也已多年,是老资格的了。现在他外有乡镇明星企业做后盾,内有懂行勤勉的李杏雨做“管家”,有了这两个依仗,外加这成职联校是个新生事物,很受上面的重视与扶持,要把这学校办成明星校怎么就没有可能?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判断!

    所以,赖校长思忖着一定要让所有的人到时都瞧瞧,看看他到底是赖还是不赖!所以,这会他帮杏雨做了分析,共同探讨了办学的理念与特色,教学的特点与思路,由此使李杏雨也逐渐信心倍增,且充满了热情与希望!

    以后的日子,李杏雨经过考察取经,经过对本校的现状分析,经过与赖校长和公司吴老板的再次深入探讨及自己的探索实践,他的脑海里终于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办学与教学的思路。

    杏雨认为职教与普教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职教必须按需办学,按需施教,充分发挥好服务功能,才能有发展,有前途,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基于这一认识,他觉得与成教联手与企业联姻的新成立的飞燕职校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同时也适应了当下热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么一个话题与形势的需要。因此,李杏雨在办学思想上便有了定位,这就是飞燕成职联校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职教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宗旨,做到“上挂(挂靠高校解决师资、实验设施问题,开设特色专业、热门专业)横联(与企业联办联心联力,为企业培养人才,解决自身建设所需钱财)下辐射(辐射到村、厂培训点)”,做到立足本地,面向市场,背靠企业,“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从而办“活”学校,以形成办学的特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李杏雨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为“四会”、“四能”,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以求“进厂能做工,下地能种田,经商能致富,提笔能成文”。与之相辅相成的教改措施,李杏雨也设想了几点,其一是依据个性化教学原则,开设选修活动课题,保证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长;其二,依据动态化教学原则,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其三,依据探索性教学原则,鼓励师生探求创新,保证学生发挥潜能,发展潜质;其四,依据综合性教学原则,专设创业就业指导课,保证学生学以致用,学能顶用。所有这些都说明,李杏雨一套完整的办学与教学的思路形成了,而且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目标措施都显得缜密而又实际,科学而又可行。因此,在又一次的联席会议上,李杏雨将这些以报告的形式一和盘托出,与会的各方领导便报以掌声一致赞同,特别是教育局的领导尤为重视,表示一定要据此把飞燕成职联校打造成全县职教与成教的一块名片,以成为品牌宣传出去。吴老板甚是高兴,当下表态将给予全力支持。无疑,这对杏雨也对赖校长,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鼓舞之余,李杏雨面对所招的职中生现状却又深感忧虑。经了解,这些学生抱着专业目标与理想来学习的并不多,因考高中落榜而出于无奈来此学习试试看的却不少。这些“无奈派”学生又多半是在初中被视为“差生”的,在学校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特别是到了初三,几乎如同“弃儿”,教室的最后两排成了他们“自由流浪”的天地。

    这些学生是学校里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的家庭富裕,物质的满足令之如同“公子”和“公主”,可有谁知道其精神园地的荒芜,需要去污除杂,需要营养滋润呢?他们中也有的家庭贫困,或有不幸之苦,或有难言之痛,然而有谁去真正了解过,真正关心过,真正给予其温暖了呢?他们中还有的或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或因父母离异而“受伤”,只是有谁来体察其对亲情的渴望,对爱的呼唤呢?恰恰相反,这些孩子得到的是冷眼,得到的是训斥,得到的是嘲讽,而丧失了的却是自尊、自信和自爱,代之的则是自卑、自流,甚至是自暴自弃。

    李杏雨是从初中部过来的,对这几年初中学校因追求升学率分快慢班,歧视所谓的“中下生”的现象虽有所了解,也曾大声疾呼进行过抨击与反对,但真正体会到这些现象因此而造成对学生心灵的莫大伤害,还是在现在,还是在来到职中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发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之后。

    一日午休时,李杏雨正在校长室整理资料,忽然一生慌慌张张来报告,说是他们宿舍有位同学上吊了。李杏雨不听则已,一听不由大惊失色,人命关天,他随即放下资料,跟着那生奔向宿舍。到了宿舍,果发现一同学悬在高低床上方的梁上。要不是该同学脚尖还落在床上,悬空度不大;要不是李杏雨及时赶到,解救及时,那就真的真的摊上大事儿了!原来这位同学性格内向,因过去成绩掉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而患上了忧郁症,虽然来上学时尚可,但才过几天便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遂感到受了欺负,故欲寻死觅活。

    李杏雨固然因此而对该同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若干的心理疏导工作,且因此而设了专门的心理疏导室,聘请了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可此后只要一想到这事,仍会背脊生凉,额冒冷汗的。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