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认识职业教育的通识书

 新用户19085124 2021-02-18

《切问而近思:近距离聆听职业教育真声音》读后感

石红星


刘景忠是我尊敬的职教专家。他勤奋读书、笔耕不辍、情趣高雅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令人感佩。自从2012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莫辜负,天赐良机:职业学校学生教育读本》《从育人到教书,从教育到职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教人》《聚焦与反思:近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等4本专著,共一百多万字,充分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持续关注与思考。

今年2月初,我再次收到刘景忠新出版的近30万字专著《切问而近思:近距离聆听职业教育真声音》。这本专著是他在部分单位作有关职业教育讲座的讲稿,共分四个部分:教师教学篇、学生的语篇、学校管理篇、形势任务篇。拿到专著后,我又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时引起我的遐思。周国平曾说过:“世上真正的好书,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这本专著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也是了解职业教育的“入门书”、认识职业教育的“通识书”。

通读全书,我认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从文风上看,通俗易懂的语言、独辟蹊径的思考,体现一个“实”字。

刘景忠的专著和文章少“学究气”,很少引经据典,很少“人云亦云”,而是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师生实际、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因此文风接地气、揭时弊、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从中央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职业学校发展中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功利现象。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看到的,经不起想;听到的,经不起问。

但是他作为职教专家就一直敢“想”、敢“问”。

比如,他2012年3月14日就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技能大赛经济链”值得警惕》,在职业学校许多教师心知肚明的技能大赛“经济链”,他勇敢地“说”出来,确实难能可贵。

还比如,他对职业学校校长角色也曾深思熟虑,在《追求科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文中提出“校长应该做什么”;在《对当前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解读》一文中又提出了“做职业校长,不做职务校长;做魅力校长,不做权力校长;做理家校长,不做管家校长;做英名校长,不做精明校长;做书生校长,不做书本校长。”

校长是职业学校十分重要角色,是单位的“领头羊”,现实中职业学校校长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他能勇敢地“说”出来,值得职业学校管理者借鉴。

二是从内容上看,聚焦职教问题,勇于破解难题,体现一个“真”字。

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学生厌学、教师和班主任“职业倦怠”、学校“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和难题,他从来没有回避,而是“直面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他从事职业教育三十多年,我想职教“真问题”无不萦绕在他的心头,使他不断进行理论研讨、详细分析,长期身体力行、躬身实践。

应当说,这本专著,连同他以前撰写的4本专著都在回答“真问题”。

比如:《莫辜负,天赐良机》关注的是“学生厌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从育人到教书,从教育到职业》关注的是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问题;《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教人》关注的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挫败”的问题。《聚焦与反思:近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关注的是学校课堂教学难的问题。而面前的这本专著每一篇文章处处发现作者在研究“真问题”,处处可见作者对“真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三是从价值取向上看,倡导人人成才、人人幸福、人人成功的追求方式,体现一个“情”字。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俗世意义的成功标准是当官和发财。有本书叫《成功要趁早——教你30岁前如何挣够500万》,传递的信号就是出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升职要趁早……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表露无遗,但多少人能够追求这样的成功呢?

而他认为取得俗世意义成功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极少数成功者距离我们太远。他在这本专著中专门分析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他说:“人生苦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挫败、倦怠的状态中,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因此,他倡导师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追求,激发持续的快乐和幸福。这种人生追求方式更具人文性、科学性、现实性。

他对职校学生的希望是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

他对职校生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悲悯情怀,从没有戴有色眼镜看待职校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全部的心血,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

他对教师的期盼是远离职业挫败感、职业倦怠感,让生命的热情、激情释放出来,让人生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尽可能地精彩,学会自我修炼、自我修行、自我追求、自我成就。他提出了做一名幸福的职业学校教师需要做到拥有梦想、勤奋学习、富有思想、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善于育人等必备条件。我觉得不仅适用职业学校教师,同样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

他在《走近学生,寻找生命价值;真心投入,实现君子豹变》一文中写到他本人,他介绍了他的个人人生经历及人生感悟,自问自答了6个问题,饱含了他的一番深情和真情,令人感动。

阅读他的专著,不仅有知识的收获,更有情绪的“感染”;不仅有益于我目前从事的行政工作,更有益于让我更好地学会做人做事。最近一两年,我没有在职业学校讲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阅读这本专著,深感亲切,使我回忆起在职业学校与师生们朝夕相处那些美好的日子。

感谢他的专著陪伴我度过一段美妙的心路历程!故有上述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以求教更多的职教同仁。

(写于2016年2月13日晚)

后记:2013年1月,拙著《从育人到教书,从教育到职业》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石红星先生写了读后感《了解职教生态的必读书——读<从育人到教书,从教育到职业>有感》。实话实说,石红星老师的这篇读后感让我非常感动,我在他的文章后面写了后记,原文如下:


读了石红星老师的文章,我只能用感动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情。红星老师是合肥经济管理学校的(现已调任合肥市教育局),我和他素昧平生,至今未曾谋面。是神奇的当代网络和对职业教育的拳拳之心让我们在网络上相识、相知。他告诉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向他诉说我对一些问题的焦虑;他的新书要我写篇序言,我的新书希望他能给予指点。就这样,一来二去地我和红星老师成了网友、书友、文友、战友……

或许有人认为,我和红星老师是在相互吹捧,我要反问: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还有谁愿意这样不计得失、不计报酬、花费心思地去吹捧一个与自己毫无相干的人呢?如果不是出于良知,出于对职业教育的挚爱,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慨,写这样的文章有价值、有意义、有必要吗?

最近我常想一个问题:职校教师对学生来说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反过来亦然。既然彼此互为过客,那么在我们相逢的那一段时光里,应该给对方以温暖、力量、激励,还是给对方冷漠、懈怠和打击呢?同样的道理,我和红星老师也是互为过客的,但我俩相互给予对方的是前者。对此,我引以为自豪。

2016年1月,拙著《切问而近思:近距离聆听职业教育真声音》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石红星先生收到拙著后,又在百忙之中写了这篇读后感。我在QQ上回复说:感谢您的费心、用心、上心,我无以回报啊!

我想对红星先生说声感谢,又觉得分量太轻,怎一个谢字了得?我们至今尚未谋面,是对职教事业的热爱让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红星先生对拙著的评价,在我看来,显然多了一些溢美之词,但我愿意看作是知己、是职教同行对我的鼓励。有了这样的鼓励,我没有理由不继续前行,上下求索!

刘景忠

2016年2月18日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