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到来说腊八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腊八腊八,来年大发;腊八腊八,年年腊八,今又腊八。腊八节,家乡的习俗是有许多讲究的,而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吃腊八酸粥。同样,吃腊八酸粥亦有许多讲究,不说别的,单这食材配料就讲究得很呢!腊八粥配料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山芋、芋头、萝卜十几种的,而且几乎每一种都富有寓意。比如红豆表相思、百合表好合、桂圆代表圆满,红枣寓意“红红火火”,大米为五谷之首,又色泽白皙,自然寓意“心灵纯洁”等等。不过,在大都市里就讲究不了这许多了。买几样意思意思熬点腊八酸粥吃一下也就可以了。主要是让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掉这自古就有的颇富意义的老习俗,不要忘记祖训,也不要忘记乡愁。

说起来,据史书记载,从先秦起,便以腊八节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了。“腊”者,接也,祭也,猎也,索也!《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制腊八粥,以飨朝臣和京城百姓。故“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由此可知,腊八节实是古来有之。自然,在腊八节包括在腊八粥上有讲究有寓意也就不足为怪而顺理成章的了。
腊八节熬煮腊八粥配料后要淘洗,以洗去烦恼,讨过吉喜;要浸泡,以净化心灵;要去除核皮,以消除厄运......从而让各种祝福一起下锅。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百善孝为先,煮好的腊八粥亦不忘先为祖先奉上。另外在中午之前要将熬煮好的腊八粥赠送给亲友。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小小腊八粥同样蕴含如此美德。古人如此,今人如何?利欲熏心的今天,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这份礼让哟!熬煮腊八粥的奶奶或母亲往往是待全家人都一起食用腊八粥了才自己食用,且必须和家人在一起。漂泊异乡的人儿,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喝过腊八粥?在父母身边的人儿,有没有为他们端上一碗腊八粥? 
旧时,腊八是要舍粥的,不为别的,只为行善积德,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对施者也是一种功德。同时,在腊八夫妇共食粥 ,亦有象征意,那就是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白首不相离。爱情崇尚含蓄朴实,细水长流。节日里为心爱的人端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去其寒,暖其心,情意如此粥,平淡而温馨。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记忆中妈妈做的腊八粥,那才真叫香啊。那些年岁,一走进腊月,便会闻到浓浓的年味,闻到妈妈的腊八粥香味了。妈妈总是说:“宝贝一年到头也没啥好吃的,腊八节煮熬好腊八粥,多放点米和豆,伢儿喝了香甜到心啊!”如今,再没吃到过妈妈熬煮的腊八粥那个味道,妈妈熬的腊八粥,很粘稠,很幸福,很绵长。我是非常非常怀念妈妈煮的腊八粥,怀念我慈爱的妈妈的。所以,自妈妈去世后,我都要嘱妻用妈妈当年熬腊八粥常用的配料,要熬一锅象妈妈熬的那样的腊八粥,也让孩子们尝一尝,让儿女们也记住他们的奶奶,让孙辈们也记住他们的太母,记住腊八,记住什么是腊八。
是啊!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祈求丰收和吉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
其实,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佛教在我国流传很深远而沿袭了这一习俗。
另据安徽人传说,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常因断炊而饥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一个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黄豆、红枣、栗子等物,于是他把这些五谷杂粮一齐下锅,煮了一锅热粥,喝起来香极了,后朱元璋当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想换口味。腊八这天,他忽然想起儿时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当下传令御厨以各色谷果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并将此粥赐名为“腊八粥”。

        值此腊八节日的到来,我忽有所思,想起了这些,随记之,以佐年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