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考下水作文(微文、正作各一篇)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2020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归去来兮乐

(下水微文)

杏园挂鞭归去来兮,初似寂寥,然智能手机令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建得个人公号曰“乡风儒语”,又建一私友群名“吾汝知乎”,遂快于其中,自在优雅,胜似闲庭。
余视吾公号与私群为“自留地”,笔耕不辍,撰文多多,挖掘地方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交流人生感悟,点情碰心,由是认同者众,获点赞无数,有粉丝如云,吾亦自塑可感——余生之潜能也!
幸哉!余之晚年,似穿越千载,迈入智能时代,藉个人公号与私群平台,放飞驰骋,抱负得展,志趣如愿。噫!快慰余生,此复何求?

智能时代我之老凤声

(下水正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古语出自《战国策》。数千年过去,今天已是智能互联网时代,人们常被各种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手机上的朋友圈、抖音则将这种环绕更加紧密,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只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依然是人们未变的交际尺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方面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点赞、分享与感动;另一方面也总会因同异而取舍,而塑造成自己未来的样子。
平生所历,似穿越千年的我,值年逾花甲之时,竟赶上了这个时代,且被这个时代推着必然地融入于了其中。不过,确切地说,我真正融入于这个时代,亲身感受于智能时代的便捷、神奇与塑造的力度,当应始于几年前我即将杏园挂鞭的时候。那时,儿子给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说是一部智能手机即可让我“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亦可方便我解决“衣食住行”等诸多生活问题,更可方便我交友交流,让我不至因退休而寂寥落寞。呵呵!智能时代了,的确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呢!我心里明白,儿子何止是关心我的退休生活,送我一部智能手机?更是让我藉此融入于这个时代啊!
好在我已有了电脑操作的基础,所以于智能手机,没多久我也就无师自通,运用自如了。我似乎很喜欢朋友圈,喜欢友友群,喜欢于圈内、群内发表感悟,喜欢获得友友们的串串点赞。但我很快发现,圈内、群内皆有一些人与我是道不同志不合的,即便是同学群也是如此。不少低俗、媚俗、无聊、无为的东西常现于圈、群之内,同者欢赞之,异者鄙夷之。一次,我于同学群内用文言发了一段人生感悟,本以为都是有一定知识和社会阅历的人,自己用这种方式写发,高雅而又有内涵,不料竟遭至一同学怒斥,说是少来这一套“秀才的卵子——文皱皱”的东西,我们要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一断喝即让我醒悟:智能时代的朋友圈、友友群,也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也是存在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塑造因素的。
古诗云:“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为求“同”相知,我遂于圈、群进行了取舍,并建了自己的“同声”、“同气”之群与公号。由此我有了一份笔耕的“自留地”,一片栖飞的“小树林”。我每周都要两到三次发几篇自己的原创文章,且多是挖掘的地方历史文化,既愉悦了别人,也修炼了自己,更对家乡文化作了自发传承的担当,从而获得了许多读者朋友的认同点赞,竟也有了上千的粉丝,地方的一些媒体也对我的作品多有分享转载。这样的点赞与分享感动了我,且如同在今年的抗疫中我为互联网上报传的那些逆行勇士的事迹而感动一样,让我有了一种可汲取的精神力量!
是呵,在这智能互联网时代,只要“定心”、“定气”,我们就可去应符合时代脉搏之“同声”,去求引领自己上进之“同气”,就可活出生命的精彩,有诗有远方!这无关年龄。谁说现在是“信息茧房”“信息囚笼”?我要说是今天的智能时代,信息让我这老叟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我充满了活力,拥有了第二个青春。我不仅在自己的公号平台发表了几百万字的原创诗文,我还利用互联网重拾了少年之趣 ,自学了国画。至少在这点上,我可以自豪地说,老凤清声未必输于雏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