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 891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 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 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 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 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 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 元朝时期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 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 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 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 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 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 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 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無算。 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無虚日。 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 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 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 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災盛行,死者过半。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 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 1622年,明天啟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晉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獻县大疫,人死無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無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 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無算。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無算;冬,漢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 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昆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 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無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無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無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強、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濳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漢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無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 以上内容由凯紫的诗词之美收集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