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思维的密码1

 nbhj2000 2021-01-16

最近看了一个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视频,即当下的中国人如何选择未来: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王德峰在讲座中提到,中国文字的含义包含了一组对立面,这种包含对立面的词汇让国外的人无法翻译。他举例的是缘分。缘分这个词,一方面表示事情都是偶然的,发展到今天纯属巧合;另一方面表示,也是一个必然,冥冥中自有天意。

当时我就意识到这种情况在中医黄帝内经里面也经常有,而且中医人并不重视,从来没有针对这个现象讨论过。比如“神气舍心”的舍字,啥意思?一方面“舍弃”是一个常用的词,自然就有放弃,放下的意思,引申就是离开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表示房子有停止,也就有留下、休息、停止的意思。现代中国人学古文会在这个字上加一个读音,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意思,但古代真的这么用吗?而且,舍,无论选择哪一个意思,放在“神气舍心”这句话里面都有一种不够味的感觉。

还有一个字“节”,这个节字,在现代汉语里面一方面是片段,节段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有节制、管理的意思。在黄帝内经里面广泛的出现,应该怎么解释哪?

现代汉语里,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类似“缘分”这种词,包含了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有很多类似的词语。中国的语言学家注意到了,国外的语言学家也注意到了。王德峰的视频里面讲到海德格尔曾经试图突破这种情况,从而把中国的道德经等经典翻译为德文,第三年失败了。但是,中医里面有很多这种词,却一直没有被中医学者重视,而语言学者大多也不关心一个专业术语的问题。

但是我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找出汉语或者中医里面的这些词。而是想找出汉语为什么有这种能力以及英语有没有这种能力,找出背后的根源。只有把这个前提性工作做出来,才能能去找汉语里面其他字有那些,或者这种同时存在对立面的字当中能够总结出什么规律,再反推到黄帝内经的原文会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这个工作,我一直想做,但不得要领。

然后我就把这个事在吵架群里说了一下。

脑洞大的大吴说:缘这个字,本义是边缘、理由的意思,在佛法中国化之后变成缘分这个词。佛教取其“原故”的医生,加以引申成为现代人理解的缘分。佛教进入中国后,在原有的儒家、道家基础上又给汉字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真正的中国汉语的根源,要到佛教进入中国之前的文字典籍中体会。这种字义是中国古代文化独有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单字取象”,随着书写成本的降低,文化普及的需要,从字到词的演变开始了。有人说,从字到词,一方面字义变得准确了,另一方面也是思考水平的维度降低,是脑洞表现的表现。

这个时候,词的表现就可以用数学里的复数,力学里面的力的合成来表示。比如,价值这个此,价为实质性的内容,而值是衡量价的一个量度,复合出来后意思很目前。同样,法律,法是一个衡量意思,律是节律,进而有了一种“控制”的意思。同样还有教育,政府,学习等词。穴的本意就是窟窿,府的本义就是房子,大房子。在中医里面,气穴的意思就是“能够气的小窟窿”,气府的意思就是“气的大一点的地方”。

西方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人类在大脑里用符号指代某些事物,用符号组织成为一种范畴,形成一种抽象的东西,实体和抽象体形成了语言,语言用于交流,又反过来成为人类的认知世界。即人类的认知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

汉语不是西方的那种语言符号形式。但是中国字并不是符号,而是象形。比如气,这个气,就是一种可聚可散,飘渺灵动,可变风,变水,等等。

中国字,本质上是一副图画,而不是一个强行类比的符号。所以,中国有书法,书法强调字的形状。

图画感的字,显而易见的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特别少的字,意义就非常丰富。这一点学过古文的人都理解,另外一点就是特别容易发散思维,处理问题也就灵活。坏处就是不严谨,很难明确定性为一个确定无疑的意思。所以,中国一直不以精确见长。

那么,舍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放在一个上下文中,通过语境来推理。歧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段话要翻译,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气,血,营卫,而且要建立在同一个翻译规则上。其次,要明白,这些词,在对话的歧伯和黄帝之间,是不需要解释的,两个人理解的内容是一样的。就跟今天我们不需要向读者解释缘分是什么意思一样。最后,他们觉得在这些实体性概念之上,还有一个更抽象的词“神”,很难理解,黄帝的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就是何者为神,岐伯给了一个充分的回答。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空气air,血blood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中医的“气血”已经是一次抽象了,如同藏象学说一样。神的含义,是古人在气血之上又一次的抽象,现在的人们不可能的理解。所以,我们现代人往往直接去解释神,把神理解为“精神”或者“神灵”,实际上中医的神并不是这个意思,强行去解释、描述中医的神,就会陷入越想解释、表达,越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怪圈。

从上下文上看,神气舍心可以直接翻译为“神气让心跳动”,取其含义,而不是把词一对一的反应。跳动就是一收一放,一松一紧,一进一出,一上一下,等等。“跳动”符合舍这个词的两个对立面存在的意境。

因此,舍这一类字,是正反两个意思叠加在一起的。叠加两个字一出,难免让人想到“薛定谔的猫”,但是并不是二选一。薛定谔的猫,只要打开箱子,猫必须选择一个死亡,或者一个活着;在打开箱子之前(即不测量之前),处在一个死、活的叠加态。但是,文字并不是数学的那种绝对理性的抽象,也没有一种测量的要求。而是要在两个人之间,为交流提供一个情景。文字,字意的真正内容,是看它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有什么哲学世界观等情况。还有一点,黄帝内经里面并没有强调心跳,反而强调脉动。都看到血管的搏动了,怎么可能看不到心脏的跳动哪?所以,中医肯定能够看见心跳,但没有去描述心跳。那么,为什么不描述心跳?最大的可能就是已经描述了,已经用某些语言描述了,只是今天我们没有找到或者读懂这句话的意思,没有意识到某一句话是在表述心跳,所以人们一直误认为中医没有发现血液循环。

这其实也正常。比如我的发现,即穴位和皮穿支出口的高重合性,这一点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因此,研究者从来没有从皮穿支及周围形态的角度来思考中医的命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骨空”“气穴”“孙络”“溪谷”“气府”“等不同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医研究学者只能硬猜,而不能像我这种外科医生一样直接观察就可以理解。

古人一向重视命名,更是直言名为万物之始。那么,这些不同之名,究竟在表达什么?理解这个问题,不是把黄帝内经读烂,而是要去观察人体去看看这些血管及其周围形态,同时像古人一样的想象。比如三阴交,从形态上看,真的很好理解,就是三层纵向排列的毛细血管网。只有通过观察形态,才能理解《灵枢》经典腧穴概念的最初的意义。

当我们完成这一个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又可以反向推出汉语思维的密码,这个藏在我们中国人文明深处最深的东西。

这一点,远远比王德峰讲课视频里面的东西深刻,多得多。希望读者多多打赏鼓励,我尽最大可能不烂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