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王朝更替之我思!

 裴伟看世界 2021-01-17

我对历史王朝的兴衰史特别感兴趣,有时候我在想有的王朝当年那么辉煌,最后为什么就轰然倒塌了呢?当年在王朝兴盛的时候老百姓欢呼雀跃,但当这个王朝倒下的时候大家也没有了叹息,这到底为什么?难道历史上的王朝就不能江山永固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我发现有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1、很多的王朝最后轰然倒塌大部分源自于财政亏空。一个王朝在某种意义上也像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如果长久的“财政亏空”,入不敷出,最后可能会分崩离析,就算不分崩离析,最后可能会伤痕累累。王朝就像一个大的家庭,财政亏空,那么庞大的支出如何维持。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财政已出了问题,国家在边疆用兵,耗费巨大,这些钱一分都不能少,那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朝廷欠他们的钱,他们会怨声载道,朝廷没有办法,只能对老百姓多征税,毕竟欺负节度使不敢,欺负没有组织起来的老百姓还是没问题的,到最后必然民怨沸腾!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朝廷为什么没有钱,虽然朝廷没有钱的原因很多很多,但不要忘记了,在没有大的经济萧条或战乱前,社会的总体财富在总量上不会有太大变化,老百姓没有钱,可能原因之一是财富转移了,大地主、大贵族通过法律的解释权和政治地位获得了财富的转移,而这些被转移的财富,国家很难分一杯羹,也拿不回来,因为国家需要大地主、大贵族维持统治,所以最后只能对拥有更少财富的老百姓加税,最终加剧了王朝的灭亡。唐朝如此,清朝更是这样,清朝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从国外买了大量的兵器,英国当年大大发了一笔财,不光清军的武器从它们那里买,太平天国的武器也是从它们那里买,后来出现的局面是太平天国军队和清军都用英国武器在战场上厮杀,且武器特别贵,中间商赚了几倍的差价,最后清军是赢了,但清朝负债累累,战争造成了上亿人口的损失(该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高额的负债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加税,当然肯定不能直接征收(那等于抢),而是间接加税,比如在商品上征收,把关税作抵押等,所以大清朝财政是极大的亏空。极权和残暴的政府对这些问题并不关心,因为大清朝有4亿人,统治阶层仅占了很少部分,所以再怎么征税问题也不大,无非就出现了“英国使臣第一次来清朝,惊人的发现很多老百姓都没有穿鞋子,而那时英国普通人很多都穿了皮鞋”局面。所以要看一个王朝什么时候开始衰败,那么就可以看看他的财政到底怎么样,如果很有钱,财政收入很稳健,很多都是来自于高科技收入,那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宋朝的财政收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没有被超越,虽然宋朝也起义,有暴乱,但总体来说还不至于有全国性的大规模起义。目前世界上家庭财富最高的是英国,平均家庭财富接近600万人民币,所以他们的年轻人失业对家庭影响并不是特别的大,因为很多家庭已足够可以支撑一家人都不工作也能生活好多年了,失去了工作并不等于家庭马上处于崩溃的边缘。

2、古代王朝的兴衰与皇帝水平有很大关系,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实现的是高度极权统治,皇帝的能量是巨大的,碰见一个好皇帝,那么老百姓开心,但不要忘记了,经过统计我国正统的皇帝大约400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也就是5年左右,在位超过30年的皇帝,大概20位,而假如以人的寿命60年来看,一生中经历的皇帝不会少,碰见一个很废的皇帝,那就倒大霉了,碰见动荡的年代,一个人可能刚出生就没有了。皇帝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逃脱不了一些基本的判断,比如聪明的人通常会缺少持续力,笨一点的人通常会缺少一点主见但持续力强(比如郭靖),有主见的人通常会刚愎自用,而刚愎自用的人通常会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比如汉武帝、朱元璋很有主见,深谋远虑,但最后乱杀无辜、刚愎自用;比如赵匡胤能文能武,有远虑,但最后铸就的大宋王朝偏安一隅,开创性欠缺。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寄希望于一直都是好皇帝的,可能不太现实,因为古代王朝还是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如果靠法治,任何人只要通过了机制选拔,那么大概率会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不会产生大的问题,老百姓就不会说“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了”,而是希望这套机制谁都不能动它,让机制坚如磐石!

3、外敌的入侵。外敌的入侵历朝历代都是有的,虽然大家都不喜欢战争,但不可否认,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1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是通过战争打败了可能统治地球的另一种群,最终统治了地球,最后演变了现在的各种肤色的人种,所以战争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汉朝和匈奴打了好几百年,从汉朝立国开始,匈奴就盘踞在北方,等到汉武帝对匈奴打击,匈奴实力虽得到了削弱,但并没有灭亡,匈奴还是北方有军事实力的,汉朝在和匈奴的战争中,消耗了国力,大量的钱财、人力物力都用于了战争,西汉灭亡与之有一定的关系。大宋被蒙古灭了,蒙古的铁骑威力巨大,军事实力太强,虽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比不上,但只要有军事实力,落后文明一样可以灭掉先进文明。明朝虽然被闯王终结了,但明朝的军事实力最后都被大清一一消灭。外敌的入侵就像一个大石头,扔到了里面有水的大水缸里,如果水缸不够结实,可能就被砸破了;如果水缸足够结实,也会引起很大的浪花。通过石头,水缸的强弱一看便知。外敌的入侵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家的成败,但也有很大原因是国家自己太虚弱了,守不住的财富最终会被外敌占有。日本在甲午战争几十年前,就向台湾进攻,虽然最后由于天气原因,打不下去了,但临走前讹诈一把清朝,结果讹诈成功,满载而归。日本开战之前,有段对话很经典:

明治天皇有些担忧道:“清国有两个制造局,已经自产了十几艘兵舰,我们却一艘也没有,力量如此悬殊,如何征台?”

大久保利通道:“李仙得建议可以用商船,西乡从道经过考查认为,可以在商船上架上西洋火炮,再把船身涂抹成战舰的样式,足可以把清国吓住”。

明治天皇道:“此事太过冒险,如果清国断然宣战,我国岂不面临一场灾难?”

大久保利通:“这种可能很小。清国向来讲究和为贵,最讲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万一军事上我们不能取胜,便采取外交手段,清国一定会比我们更急于坐到谈判桌上。将军们形容清国的文化是绵羊文化,看上去非常庞大,但内心却是怯懦的。所谓化干戈为玉帛,所谓和为贵,不过是清国人苟且偷安的借口。而帝国是雄狮、猛虎,纵然弱小,大吼一声,也足以让绵羊胆战心惊。”

明治天皇有些心动了,便道:“朕对清国了解不多,你的比喻很有意思。你们要好好筹划,朕也要再仔细考虑。”

从侵台之后,60多年间日本一直从中国捞取好处,后来干脆准备灭了再说,这不得不说是很大的悲剧,当时的中国统治者统治根基薄弱,国内都应付不过来,更别说敢对外面的强敌说不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古代的帝国想做到江山永固非常非常难,光是皇帝这一项,就够呛,换个差皇帝基本就快废了,叠加一个国库空虚、外敌入侵,很快就死翘翘了!偶尔碰见一个好皇帝了,可好皇帝的爸爸、爷爷都把国库弄空了,让好皇帝接盘,好皇帝基本就快废了,弄不好压力太大还自杀;或者有了好皇帝、国库也充盈,但一帮带兵打仗的,将不知兵、兵也知将,结果还是废了。所以要做到一个好皇帝、加上一个好爸爸、好爷爷留下了基业,再加外敌不入侵了,那么整个朝代还是不错的。其实总体来说,宋朝有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宋朝的皇帝基本上还好,也比较节省,国库总体还好,虽然有时候也没有太多钱,但毕竟宋朝在国家饥荒的时候还能大量的招流离失所的人进军队免费吃喝,宋朝虽然对外打仗不怎么样,但宋朝其实大部分时间还是相对和平的,宋朝最后也创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济、文化、科技的巅峰!

如果一个国家国库充盈、机制铜墙铁壁、外敌望而却步,那么这个国家应该会江山永固!这就是我的一点思索,供大伙参考!^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