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esign Thinking,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改造世界!

 momo666 2021-01-17

“把学习带到现实中,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创造改变,可以直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竞争力。”

全球孩童创意行动的发起人Kiran Sethi在TED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今世界,所有注重创新教育的国家和地区,都极其注重训练孩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您也许还没有意识到,“Complex Problem Solving”已经成为了21世纪创新人才极其重要的素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人才市场最看重的10项技能”甚至把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而具体该如何训练呢?一个名为“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创造力训练方法正在迅速风靡世界。

什么是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方法论,一共分为下图这5个步骤:

同理心(Empathy):收集对象的真实需求

定义(Define):分析收集到的各种需求,提炼要解决的问题

头脑风暴(Ideate):打开脑洞,创意点子越多越好

原型制作(Phototype):把脑子中的想法动手制作出来

测试(Test):优化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 引导孩子们以“人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获得创新。

那么,您也许会问,“设计思维”离我的孩子究竟有多远呢?究竟如何通过“设计思维”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期【精英说】走进青少年创新学院(Youth Innovation Academy)位于上海西华国际学校的课堂,看一群从MIT、哈佛等牛校毕业的资深创客们为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教育体验,先睹为快吧!

精英说(出品)

时长:9′37″ 星级:5.0

从华尔街到青少年创新学院

孙海虹女士,青少年创新学院创始人。看到视频里温文儒雅的她,您可能不会想到,她是有着15年创新策略高管经历的super woman。她的履历可谓金光闪闪: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罗切斯特理工大学、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曾担瑞士信贷技术部首席运营官...可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新时代创客。

不过,令孙海虹更自豪的身份,也许是3个孩子的母亲。在培养自家宝贝的时候,她发现锻炼孩子右脑思维、塑造孩子艺术创造力对孩子掌握数理化知识、健全思维体系有着奇妙而显著的效果。她的女儿通过日常自编自演舞台剧、设计科学小实验等简单的素质锻炼,如今不仅在科学、数学等成绩上名列前茅,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要比同龄小朋友全面。这就是传说中的“设计思维”的魔力。

带着母性使命感的她,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的孩子,于是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就在去年,她联合了一群来自麻省理工、哈佛、牛津、普林斯顿等名校的校友,齐力为中国孩子量身打造了青少年创新学院这一培养未来顶尖创客的教育平台。

设计思维与STEAM

如果说STEAM是当下流行的时髦话题的话(请戳往期推文:),那么,在孙海虹的眼中,设计思维创新课可能是对STEAM理念的更高级应用。她认为:“设计思维比STEAM更专注现实世界创新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设计思维创新一切从终端用户,消费者,受众出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创新方法论。也就是说不是为科技而科技,为艺术而艺术。与STEAM互通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学生项目在同学们经过各种research, 确立创意后,往往也需要通过对科技和艺术的学习和运用来由浅入深地原型迭代,从而把创意落地。”

比如说,青少年创新学院更专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前,教练会给学生很多现实世界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自己独有的解读,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定细分方向,让孩子们利用图形编辑软件、电子工程、3D打印等工具来反复迭代,直到把创新的产品/服务呈现出。通过脑洞大开的思索、潜心笃志的实践,孩子们可以在实践锻炼中对新知识和新技能有足够自由地想象、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团队作业,孩子们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培养设计思维为何重要?

在拍摄和采访创新学院同学们的过程中,小编深深地感到,中国孩子从不缺乏创造力,缺乏的也许只是展示创造力的机会和自信。而类似设计青少年创新学院所提供的训练,正是帮助孩子“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助设计思维的这一特性,帮助孩子跳出固化思维模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拓宽孩子的视野和创造力边界,帮助孩子实现左脑与右脑的平衡,促进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交融,进而大大增加对现实世界里复杂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通过主动发现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孩子收获的不仅是自信,更是满满的幸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