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 || 刘久鑫:夏至寒山寺

 嘉年华ing 2021-01-18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题图来自网络)

《夏至寒山寺》

文|刘久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律诗,不仅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的无限魅力,而且勾起了我对寒山寺的心神向往。那江、寺、钟入脑,那月、船、人入心,这就是所谓的影视目的地心理吧,我在心里这样毫无逻辑地想。

  正是这种文化心理作用,才成就了我的苏州之行,使我慕名来到了千年古刹寒山寺,目睹到了那络绎不绝的游客、顶礼膜拜的香客,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穷算八字富烧香。这游人满寺的景象,不正是祖国强大、人民富裕、社会安泰的写照吗!

  在寒山寺,文化是其中最显性的特征,除却寒山寺佛教文化本体外,这诗歌、文化、自然与寒山寺紧密相连,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直达诗词的顶峰,由此将寒山寺推向了世界,世界也因此爱上了中国的诗词,其《枫桥夜泊》还收入了亚洲多国小学教科书,足见寒山寺的诗歌文化之魅力,也可窥见寒山寺诗词的丰富。

  当我们走进寒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诗歌文化墙,那明代诗人高启的《赋得寒山寺送别》、唐寅的《寒山寺》、性痷的《住寒山寺》以及北宋陆游的《宿枫桥》等诗词隽刻于墙,白底黑字,加以黄色衬底,使诗词特别地醒目扯眼,也让我忘却了团队,待欣赏完诗词后,同事们早已步入寒山寺,使我不得不拔腿跑步跟进。

  当赶上大部队时,导游正站在“水月道场”,激情澎湃地给大家讲寒山寺的由来。唐代贞观年之前,寒山寺叫妙利普明塔院,传说名僧寒山和拾得二人从天台山国清寺前来此处住持,便因寒山而得名寒山寺。

  导游还指着“水月道场”给我们讲,其意思就是一切皆身外之物,告诫人们不必过多斤斤计较,一切皆要大道自然。

  之后,我们到了寒山寺的主体部分:正朝我们的是大雄宝殿,右边是钟楼,而且还不时传来清脆的钟声,悠扬而美妙,动感而神奇,因为那钟声有入心穿云的魅力,给人一种宁静恬然之感。

  在大雄宝殿,悬挂着“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市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同浮夜半海潮音”对联,正中安奉着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西侧供奉着十八尊罗汉,佛像背后是唐代寒山、拾得二人。

  我们漫步穿过宝殿,映入眼帘的是普明塔院,右边是碑廊,左边是经院。于是,我先去了经院,那里既有很多藏经,也在售卖寒山寺相关书籍,同时还有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在那里忙碌着,至于在干些什么,我没有去关心过,因为时间太紧,我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看完这里绝版的美景,决不能让自己带着遗憾回家。

  因此,我几乎是小跑着离开藏经楼,径直去了普明塔院。在第一层的正中,书写着“普明塔院”四个醒目大字,特别隽永,檐上悬挂着“无上清凉”横匾。这塔高五层,我们随着楼道,拾级而上,等到了顶层,远眺姑苏城,黑白相间的民居美美地甜透了我的心,因为江南那小桥流水般的景致,真正醉人心脾。

  下得楼来,抬头瞻仰,那“普明宝塔”、“佛光普照”的横匾,透射出了浓浓的佛香,也许是佛言语重味儿浓吧。

  随之,我们参观了寒山寺的碑廊,里面的书法佳作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以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创作的作品,其“月落无敌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字字书写用心,极具魅力,让多少游客驻足赏析。

  除此之外,在碑廊里,有关寒山寺的诗文碑刻众多,而且不凡大家,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还有文徵明、吴湖帆等等,简直举不胜举。

  据导游讲,应画家吴湖帆之约,沧州现代张继以同名同姓书写了第四版《江枫渔火》,并由刻碑名手黄怀觉隽刻,立于寺内,传为佳话。黄怀觉先生也于书写完《枫桥夜泊》的翌日与世长辞,这块碑便成为了黄先生的绝笔和绝唱。

  品鉴完碑文,再回头到了钟楼。那大钟之古朴,文化之韵味,精神之标杆,足以让世人为之倾心。

  导游自豪地给我们讲,这寒山寺的钟重达108吨,高8.5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计69800字,其厚重、秀美的造型,乃中华梵钟文化之奇葩,有“天下第一佛钟”之美名。

  静心虔诚膜拜,赏景也格外用心,美美地吮吸了一次养分,那浓浓的文化味道,真使我发自内心喜悦,觉得不虚此行,因为畅游寒山寺,其浓郁的文化味道,与京都之行难分伯仲,无论是寒山寺美丽的传说,还是佛教圣地的袅袅香火,甚或显性十足的诗歌文化,无不蕴涵着富足的文化元素,使人如沐春风、沁人心脾。

  于是,心灵颤动,思绪万千,遂赋打油诗一首,聊表内心情愫,并名曰:

《夏至寒山寺》

江南古刹寒山寺,古有张继美名至;

袅袅香烟追日月,祷福遂愿心情切;

古寺文化千千民,国泰民安万代情;

盛年存幸苏州行,醉心入泥壮志铭。



 









作者简介
 刘久鑫

  刘久鑫,独立创作人,社会学常务理事,做过省级党刊编辑,也当过街娃。20年间,有2000余篇300多万字的作品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采用。

  出版有《青春颂歌》《总督丁宝桢》等作品11部,部分书籍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馆藏,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等地列为中心组理论学习选读教材。

  人生座右铭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