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谁写了《易经》这部书在线收听

 乐道子真 2021-01-18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谁写了《易经》这部书?” 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易历三圣”,《易经》这本书经历过伏羲氏、周文王及孔子三位圣人之手完成的。 《易经》现存的版本又称《周易》,有三大部分:

第一:八卦合成的六十四卦,只有卦图,没有文字,这是伏羲氏杰作。

第二:六十四卦每卦有句卦辞,共384爻,每爻有句爻辞,这是周文王的创作。

第三:孔子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易经》,教学的心得就汇总为《易传》。

这三方面简单说明一下:

古代生活有四个阶段: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后面才是黄帝时代和文字的发明。

“有巢氏“是人类在地上抵不过猛兽的威胁,在树上筑巢生活比较安全;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用火驱赶猛兽,落地生活比较稳定了;

“伏羲氏”特别重要,他驯服野兽进入渔猎社会;找到牛、马、狗、猪这些动物作为家畜,让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同时“伏羲”也写成“包羲氏”,“包”跟“疱”相通,从茹毛饮血到料理熟食,让人的健康更安全些; 第三个贡献最重要,伏羲氏制作八卦,“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根据掌握的信息,用八个符号代表自然界八大现象,透过符号的转换了解自然界的变化。 伏羲发明八卦之后再合成六十四卦,这时还没有文字,就用六十四卦代表各种信息传递,让部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人的经验,如果没有文字就不能保存信息,靠个人经验无法代代传递。 在发明文字以前就用“结绳记事”,这跟八卦六十四卦有关,这是第一个阶段,只有卦图没有任何文字。

第二阶段:周文王以前,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可惜后来都失传了。现在的《易经》就指《周易》而言。 周文王曾经被商纣王关在羑里七年,以他这么高的德行、能力、智慧,写下《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后续由他儿子周公,或西周初期的卜官补充完成,等于是古代的大数据,把人类生活的经验总结起来,放在六十四卦384爻里面加以解释。

第三阶段:孔子用《易经》来教学生,引申发挥儒家的思想,经过几代弟子的合作,出现了《易传》,又称十翼,翼就像翅膀一样辅助飞行,有十篇辅助的材料。 宋代编《十三经注疏》第一本就是《易经》,就把《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易传》是用来解释《易经》,如果没有《易传》,《易经》很多思想很难掌握。

《易经》这部书经过长远的年代,由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作为代表人物,完成了整套内容。 核心就是观察天之道以安排人之道,人在天地之间生存,要了解各种情况的变化,对过去和未来有了解还不够,还要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发展。

我们从谁写的《易经》这本书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的启发:第一个生存原则,第二是忧患意识,第三是君子修养。

在伏羲氏的时代,人类希望在自然界里面得到更大的安全保障,要考虑“利害”和“吉凶”,要让老百姓趋吉避凶,在渔猎社会时代,自然界会有各种难以想象的凶险。如果用卦提醒同族的人,对他们的生存很有帮助,其他民族没有《易经》六十四卦传递信息,就需要冒险了。

到周文王是忧患非常严重的时代,商纣王倒行逆施,虐待百姓,天下开始动乱。周文王是西边的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有九州,其中六州都支持周文王,周文王还是很努力尽臣子的责任,他写的《易经》卦爻辞充满忧患意识,居安思维。 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吉避凶。伏羲氏考虑的是要在自然界求得人类生存的机会,周文王要在人的世界能够保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又能够“仁爱”照顾百姓。

孔子在《论语》里面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由此可见,他所关切的是君子的修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德行、能力、智慧。 这在《易传》里发挥的非常多。《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一句“大象传”,这就是儒家的思想,其中有五十三卦的“大象传”直接提到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孔子的期许是成为君子就要有一定的修养,需要不断的成长。

我们对《易经》这部书的作者做了大概说明,人活在世界上,第一个要有生存原则。第二是忧患意识,与人相处要趋吉避凶。第三是君子修养,孔子所著的《易传》特别重视“义理”部分,把焦点放在个人的修养上。

《易经》最强调“时与位”,“卦”代表大势所趋, “爻”代表所处位置, 这个位置有六个可能,配合“时与位”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比较适合,重点还是回到个人的德行、能力、智慧的自我修炼。

《易经》这部书留给我们许多历史的背景资料之外,还有占卦方面的记录,对于未来如何预测。下一集我们就会谈到未来变化莫测,如何看清形势,古人如何使用《易经》来预测未来,是我们下一集要谈的重点。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