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还周易以本来面目——岭南大讲坛(曹础基)

 周易风水图书馆 2013-08-17


 
 
 
 

主讲嘉宾: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曹础基

时间:2013年8月3日上午  地点:中山图书馆


  主持人(陈实):各位街坊、各位听众,亲爱的朋友们,“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一百七十五讲现在开始!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曹础基老师。

  他演讲的题目是《<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这几年《易学》和《易经》又热了起来,好象有这么一条规律,就是当我们这个社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易经》、《易学》就会热一下。改革开放之初易学、气功比较热,80年代的中后期,《易经》、易学热过一阵,然后就是90年代中后期,从苏联东欧解体到我们加入WTO,这段时间热了一段时间。到了新世纪,比如说08、09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易经》又开始热起来,尤其是08年中 央《百家讲坛》推出了“《易经》的奥秘”以后似乎这个热度又高了一些。就是因为这些年我们整个社会在发生一个转型,我们的经济结构在调整,我们的政府也在转变,我觉得这大概是一个规律。

  在热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热来热去,都是拿《易经》、《周易》来算命,升官发财娶老婆,紫微斗数、奇门遁甲、生辰八字,都打着《易经》和易学的招牌。但你如果问他一下《周易》是什么?《易经》是什么?有的不懂,有的就给你乱解释,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解释,甚至解释错了。

  所以,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想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易学热中,在有人懵懂,有人忽悠的氛围中,我们拿着《周易》这本书,请来了曹老师给大家讲讲究竟什么是《易经》,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易经》,还《易经》本来的面目,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够把握《易经》的学理和精神,不上那些所谓大师的当。

  今天曹老师给我一个题词也是这样写的,“《周易》的研究与应用现在五花八门,如何才是正道,值得研究”。大家都知道,现在《易经》的大师很多,你百度一下,易学大师一大串,鱼龙混杂。我们为什么会选曹老师来讲课呢?事实上我们已经请过曹老师,曹老师在“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的第42讲他已经讲过了《易学的文化价值》,为什么又请他来讲?因为曹老师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这只是他的一个职务。但是他是我们省很著名的先秦文学的专家,诸子研究的专家,他的《庄子》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易学研究是学有师成。为什么说是学有师成呢?就是我们近现代的易学大师中,像尚秉和、闻一多、高亨、李镜池都是近现代的易学的大家,而曹老师就是李镜池的学生,李镜池先生的《周易通义》就是曹老师帮助整理的。

 
 
 

 
主持人陈实

 
 
 
 

 
文化论坛175期现场

 

  以我这个老头对易学很浅薄的学习,我觉得这30年来在我们广东如果你要学习《易经》的话,有两本书你可以好好读一读。一本就是曹老师整理的,李镜池先生著的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2010年第七次印刷的这本《周易通义》,还有一本是另外一个老师的,也是我们很尊敬的一位老师,中山大学的黄天骥教授的《周易辨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周易通义》就是曹老师整理的,它是以古史变化的观点来解读《易经》,并且它的注释很严谨,博取古经注释的悠长,所有古今对《周易》的解释它非常简明扼要的博取各自的优点来进行注释。所以,这本《周易通义》大家好好读一读。黄天骥老师这一本主要是给《周易》的研究注入了一个新的方法。我们有以道解义,以数象解义等等之类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读易,黄老师的方法是用戏曲来解易。所以,我们请曹老师来,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曹老师的为人和为学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目前在易学界意见非常分歧,今天我谈的主要就是我所赞同的一种看法,别的我就不管了。


  一、《周易》是占筮之书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周易》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哪里?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太卜》这本书,《周礼·春官·太卜》这部书是周朝的那些政治官职的制度,他对每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什么,表述得非常具体清晰。当时周代的官员有一种叫做太卜的官,太卜是干什么的?他很明确,他说“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

  什么叫做三兆之法?就是三种占卜的方法,这个兆就是用乌龟或者是别的骨头钻一个洞,然后用火烧,它就爆出了裂痕,这个裂痕预兆着是吉还是凶,来判断吉凶。这些兆文有玉兆,像玉的裂痕一样的,有瓦兆,就是像瓦的裂痕一样的,有原兆,像田里的裂痕。他把这些裂痕都分类,有120种,每一种裂痕还有兆辞,说明这个兆是怎样的,有1200种,这是讲占卜的。

  “掌三易之法”,三种易的方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三易和三兆不同,三兆是占卜,是乌龟壳,三易之法是用筮草进行占卦,占卦得出来的主要是数的变化。

  三易之法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周易第一次出现就在这个地方,在《周礼·春官·太卜》这本书上提到,这是太卜这个官所管的一种方法。很多书都引用到这段文字说明《周易》早已有之,那些书很多也把周易这里加上一个书名号,连山、归藏也是书,“一曰连山,二曰归藏”,夏代流行的连山,商代流行的是归藏,而周朝流行的是周易。所以,周指周代。

  但是这段话很清楚,他说“掌三易之法”,三易的方法,就是说占卦的方法有三种,那这里周易的意思就不是指一本书,应该是指一种占卦的方法。所以,很多书都加上了书名号,但他明明讲清楚是三易之法当中的一法,是占卦当中的一种方法,周易是其中之一。那么,这三种方法他们所用的经卦都是八卦,别卦都是六十四,和现代《周易》本子是一样的。关键是第一次出现周易这个词在《周礼·春官·太卜》的原文当中它表示的是占卦的一种方法,而不是表示一本书。

  《周易》这本书什么时候出现在先秦诸子很多书里面呢?在《周礼·春官·太卜》以后不少提到易,但多数都是用一个易字,而没有周字。《左传》也好,或者说《论语》也好,《荀子》、《庄子》都有提到易,《庄子》讲的易就是讲阴阳,所以,他是称作“易”,没有周字。到了比较后一点才出现“周易”这个概念,那是作为一本书出现的。到了占卜后期比较崇尚经典的时候,易字又加了一个经,所以叫做易经。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周易》为什么叫做“易”呢?“易”字是什么意思,这个非常关键,如果我们了解“易”字是什么意思,大概对《周易》的基本精神就知道了。

  “易”字上面是一个日字,一个太阳,下面是一个“勿”字,上面是一个太阳的样子,大半个圆形,下面的“勿”有点弯曲的线,好象太阳从山里或者从海上升起的样子,下面的勿,下面有三条向下的直线并排,只不过是它的位置不同,甲骨文的易字都是这样的写法,只不过它的位置有不同,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从上向下的,那这个易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表示太阳和它的光线。太阳射出它的光线,这个光线是变化的,就是有阴有阳。什么叫做阳呢?有光线的时候它就是阳,光线给云遮住了,阴天了,就是阴。或者我们说一座山的南边给光线照到了,所以叫做山之阳,北边就叫做山之阴,阴阳就是有没有被光线照住,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天气不断的变化阴阳也不断的变化。所以,易字本身就是指太阳放射出它的光线,这个光线是不断的变化,每时每刻光线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就意味着阴阳的变化。“易”的意思就是变。怎么变呢?是阴阳之变。阴阳之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地之间它互相的作用在变化。

  大家想一想,天和地距离那么远,天那么高,它怎么样作用于地呢?它就是通过光线的变化在起作用,于是就产生寒、热、风、雨、雷、电,也使我们的地皮产生很大的变化,有些变成山,有些变成河,有些变成泽。天气很影响天地万物,像四川那些鸡蛋不用母鸡都可以孵出小鸡,这就是天气的影响。天气的影响古人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就是要看着天气,你能不能去打猎,你该种什么,他就要看天气。所以,古人很重视去测太阳的光线变化有没有规律,他要掌握这种规律。当时就运用了规表。

  (PPT)圭表图。这个是在河南,传说是周公那时候创造的,距离现在已经是3000多年了,那里安装了一个圭表,竖起来的那一根就是圭,这是表。它下面在平面那里有一把尺子,太阳从天上射下来的时候通过这个表就射到这个尺上去。古人就发现每天的中午光线射在这个表上,投射到圭上去,这个每天是不一样的。这个最长是什么时候呢?是冬至那一天,冬至那一天是最长的,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那么,从冬至到夏至的变化就知道一年是慢慢的缩短慢慢又放长,那你就知道那是哪一月,冬至是11月,然后12月、1月、2月、3月、4月,那时候到夏季了,那时候最短了。一天也是这样,一天也是12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可以根据这个来测量。

  从子到午之间是有规律的变化,这种阴阳的变化当人们把它掌握,甚至用仪器把它测出来以后,那对阴阳的变化规律他就掌握了。知道每年到这个地方最长的就是冬至,今年的冬至到明年的冬至他们就记录下来,刚好360天,这就是一年,把这个分为360天就是每一天的情况。结果是按节历,分成几个节、几个月,那这个规律就知道了。所以,我们要测天气,比如现在是8月,那12月的天气怎么样呢?是热还是冷,他大体上就测出来了,根据这个规律已经掌握了,他就可以用这个东西测出来几个月以后天气如何。所以,阴阳的变化就给人家一个认识,可以根据阴阳的规律测出这个变化。

  (PPT)书面板书,这是甲骨文的易字。

 

 (PPT)这是一个圭表,你中间把它各个时段,比如说分成6个时段,子丑寅卯辰巳午,等于就是从11月数过来到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数过去那就是下半年。根据这个变化就可以测出天气阴阳的变化,所以“易”字本身就把周易的基本精神表达了,从甲骨文这个“易”字就表达了。这个易是指阴阳的变化,而且反映了阴阳的变化它本身就是一种规律。

  那《易经》为什么能够用算卦来测未来呢?就是根据《周易》这种精神,以已知的条件去判断未知,再利用阴阳变化的规律去判断未来的变化。未来的变化当然很多,不单是有天文,还有地理,还有人,还有社会。发明《易经》的人他就把自然变化的规律推而广之到人事关系来,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关系和阴阳关系是相适应的。我们看中医都讲阴阳,你的身体是阴的还是阳,是阴的体质还是阳的体质,你的症状是阴的还是阳的,那你的药应该是阴还是阳,就要使它取得平衡,失调了就乱了,就病了,这是从医学的角度利用阴阳。一个社会也是这样,古人判断这个社会也要根据阴阳的道理。

  《易传》》里面讲“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他是观察这个天地的情况。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地之宜就是我们的土地,那里适宜种植什么。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近的就从自己的身体变化来体会阴阳的变化,远的就由别的东西,于是就做八卦。所以,他做八卦是为了反映天地鸟兽的变化,从自己的身体到外界很多事物的变化,都用八卦去反映它。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用八卦来贯穿神与明之德,神就是我们看不见的,明是看得见的,用现在科学的话来叫做隐性世界和显现世界,它的性质是怎样的,以类万物之情,把天地万物的情状都通过八卦去象征它。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天垂象,天降临,天有各种预兆,有好的,有不好的,这里有地震,那里有旱灾就是不好的,风调雨顺就是好的,圣人象之,用八卦来内饰于它。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出来一个图,洛出书,圣人就学习它,用它来表示吉凶。

  这个作者认为伏羲的时候就出现了河图洛书,是不是真的呢?现在很难考证,但起码到先秦的时候应该有,这个并不是宋人造出来的。为什么呢?安徽曾经出土了一个樱桃木太乙九宫占盘。这个占盘的数字下面是一,上面是九,这个是二,这个是四,这个是六,这个是八,这个占盘和洛书是一样的,下面是一,上面是九,这个是二、四、六、八,一、三、五、七,一样的。那就证明出土的汉代这个占盘肯定先祖已经流行了,所以说这个不是子虚乌有的,河图在《周易》里面也有记载河图洛书,摆在周公王公里面。

  河图洛书是干什么的呢?经人不断的研究,河图是一个古代的气象图,气侯。洛书是罗盘,它是表示方位的,因为当时的游牧民族很需要知道气侯和方位。你看河图和洛书都是用小圆圈和黑点组成的,凡是单数就是用小圆圈,凡是双数就是用黑点,这就是《周易》里面讲的天数就是用圆圈,地数就是用黑点,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凡是奇数就是天数,偶数就是地数。

  为什么这个可以表现气侯呢?圆圈就表示天数,就是阳数,地数就是阴性,阴性最多的就是这个,这就是东边,东边的雨水量阴是六,阳是一,南边的阴是八,阳是三,它的比例按照雨水量来说,一个是80%多,一个是70%多,黑的代表阴,代表雨水。上面是西边,这个是北边,这个刚好就符合东西南北阴阳的降水量、天气的变化,最干旱的当然是北方和西方。

  洛书为什么表示罗盘呢?东边起名星,一个星表示一,那西边就在这上面,北边就是七斗星,南边自然就是南边,二、四、六、八就表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个角,所谓八方,这个表示大地的方位,拿了这个以后他就懂得怎么样去看方向。

  古时候还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用什么东西来记载这种阴与阳的变化呢?就是用结绳,用绳子把它打结。而到了创造八卦的伏羲,他就改结绳为器刻,刻在石头或者刻在某些骨头上来记载这个事情。所以,这个洛书河图实际上它也是用一种器刻的方法,刻在一个骨头上,刚刚那个九宫图就是这样刻在上面的。但是你们注意一下,它每一组都用一条线把它连起来,4用线连起来,8也用线连起来,意味着这是从结绳向器刻的转化,以前是用条绳子打几个结系下来,那你刻的时候怎么表示是同一回事呢,或者同一性质的同情呢,他就用一条线把它串起来。所以,用一条线串起几个点,这就是结绳转化而来的。

 

 
 
 
 
 

文化论坛175期现场观众提问

 

  到了再进一步,他就用用文字来替代这个。刚刚我们说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仿他,他就创造出八卦。八卦最早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就是8个数字,这个现在在商代和周代的出土文物上大概有好几十个用数字表现的八卦。

  比如他在骨头上刻上七、六、五、一、八、六这些数字,它就是一个卦。那是什么卦呢?你根据天数就是阳,地数就是阴,你把它转化为阴阳爻,上面是阳爻,下面是阴爻,所有八卦都是由这两个符号变出来的,六十四卦也是由这两个符号变出来的。所以,所有的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原因就在阴阳这两个符号。经卦是由三个爻变成的,那么,你把这两个符号叠来叠去,叠三个就是一个经卦,叠来叠去最多就是八卦,这就是二的三次方。别卦怎么会六十四卦呢?也是由这两个阴阳爻,它由六个爻变为一个别卦。所以,所有卦的符号都是这样。三个数字组成的就是经卦,六个数字组成的就是别卦,画成为八卦的图就是三个爻和六个爻的差别。两个经卦叠在一起它就形成了一个别卦。那你想想,如果是两个阴阳爻任你怎么叠都好,把它叠成六个,六个叠在一起,你最多就叠出六十四个,不会叠出六十五个,这就是二的六次方。所以,说明在周代开始就是这样的,这个就证明古人结绳也好,刻在这些河图洛书上也好,用数字来表达也好,他都有阴与阳的观念,表示什么是阴,什么是阳的观念。

  而到了春秋战国以后阴与阳就是用数字来表达,凡是单数就是阳,双数就是阴。后来它就慢慢的变,这个数字有变化,比如原来一、二、三、四都用,后来只用一,不用二、三、四,因为二、三、四都是打横,很容易搞乱,二、三、四就淘汰了。原来只是用到八,没有用九,后来又加了一个九。到了现在占卦的方法给它定型的就用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

  所以,你根据《易经》里面所讲的占卦的方法,你们看《易传》里面的系辞,《周易》的《易传》里面有一篇叫做系辞,上面有讲占卦。古人占卦的方法是怎么占呢?它十八变成卦,变三次才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不是六就是七,不是七就是八,不是八就是九,在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当中的一个,三次得出一个数字,十八变就得出六个数字,由六个数字组成一卦,那你就占到是哪一卦。你详细要了解占卦怎么占出这些数字,可以看《朱熹周易本义》这本书,一开头他就讲了这个方法,这本书书店都有卖,很薄的,这是古人注释周易最简明的一本书,宋代的经学家朱熹。

  我们现在就可以这样理解《周易》的易是什么意思,易就是讲阴阳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就可以推之未来,易本身就有这个意思。但是各种占卦方法都有,这些占卦是由什么人去做的,由巫做的,我们以前有巫婆,但是古时候的巫是五很高的职位,太仆和当官的都是她管的。巫的职能是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是神权统治的时代。什么叫做神权统治?人们的观念当中认为最高无上的,最权威的就是神,神讲的就是对的,我有什么问题就要神来帮我解决。那我怎么样才能够见到神呢?我见不了,那就去找巫。

  巫的本质就是通神人之一,能够把你的想法带给神,把神的示意传达给你。所以,以前去乡下找神,那些巫婆也说她代表跟你的祖先联系,她就会讲出很多,这些就是通神人之一。但是各地,包括现在的少数民族都保存了很多占卦的方法,都不相同,那不一定都是《易经》占卦的方法,这就说明《易经》的产生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易经》的内容是怎么来的?大家看《周礼·春官》上面有一段话,“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筮就是占卦,凡是占不占卦,既事就是已经结束了,结束以后就系币以其命,币就是钱币,你系绳的时候,占卦的时候,所谓礼神之币就是系绳的时候要放币,把钱绑在上面。和什么绑在一起呢?比其命,就是把那些占卦得出来的那些神的起事,记录下来的那些话把它放到一块,比就是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放到一起把它藏起来,藏到年终,年底的时候,“则计其占之中否”,来算一算占卦究竟灵不灵活,哪一次是灵的,哪一次是不灵的。这是占卦的神巫她们为了总结经验,总结教训,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内容存起来年底进行总结。那么,《周易》这本书应该说就是长期以来占卦的那些人所记录,挑选一部分整理起来编成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周易》六十四卦,所以,占到哪一卦,哪一卦都有原来的记录,这些记录整理起来编在一起就成了《周易》。

  《周易》究竟是谁编的?以前的说法叫做“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的易道是非常深奥的,它是经过三个圣人,一个是伏羲,伏羲是三皇五帝三皇当中的一王,传说他在甘肃省的天水县,我们今年6月22号电视还播出祭祀伏羲祀,称为“人文之主”,有台湾的,各地的都有来,甘肃省的领导在讲话。伏羲是神化时代的人物,是不是真的呢?应该有他的真实性,因为在天水县大地湾的考古遗址发现下面有很多房屋的遗址,有些房屋大到400平方米都有,那是几百间。用科学的方法把它测出来这些房屋的遗址是4000-8000年以前,那就是伏羲时代,公元前大概4000、5000年前。那也不是子虚乌有,连他们住过的房子遗址都有,当然,哪一间是伏羲住过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证明那也不是不神化,伏羲了不起,创造了八卦,制定结婚的制度,教老百姓织渔网,他的功劳很多。

  第二就是文王,文王汉人有记载,说是“西伯拘羑里而演易。”西伯就是指周文王,周文王是在商纣王非常残暴的时候,他曾经叹了一口气也给商纣王把他抓起来关进羑里,他在那里坐牢的时候就研究了伏羲的八卦,于是就发展成了《易经》。所以,汉书说它是重六爻,原来的三爻,三个数字组成一卦,到了他是六子数字,重六爻,作上下篇,现在《易经》有上篇和下篇,上下篇的那些爻词是他作的。那是不是这样呢?现在看来这两句话都有毛病。为什么呢?周文王有没有重六爻,从现在出土的数字卦来看,老早已经有六爻的卦,已经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卦,那根本就不是到周文王才创造的,这是早已有之的。说是作上下篇,究竟周文王有没有写过一些呢,我们刚才讲主要是那些占卦的人记录下来,收藏起来,后来选编而成的,不一定是他。因为现在从《易经》的经文来看,有写到周文王以后的事情,周康王的事情,周文王早已死了,怎么有《易经》有写周康王的呢?那就说明这个书在周文王的时候它还没有形成。应该说是到了周文王过后,有人说是周公,实际上周公也过了以后才发现,所以,这个应该是周朝,大概是西周前期、中期才形成的,并不是周文王作上下篇。

  现代我们讲《周易》,或者说我们现在讲《易经》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周易古今,64卦和那些卦文、卦词。第二部分是《易传》,《易传》一共有7种,一共10篇,彖传(上、下)、象传(大、小)、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我这本薄薄的《朱熹的周易本义》上面都有了。那传统的说法,伏羲和周文王所做的就是古今部分,传经部分是孔子搞的。

  孔子是圣人,当然他写出来的也是经典。中国的圣人文化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圣人说的最正确。但是现在的历史学家,或者《易经》研究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7篇东西并非孔子所作,是孔子以后,有很多人引用他的观点所作,大概是专搞占卦的人搞出来的,时间大概是战国期间,有些晚到秦,汉可能个别也会有。这个作者和写作时间现在大有分歧,很难确定,但大家多数肯定不是孔子所作。那为什么历代都说是孔子所作呢?现在也有人主张是孔子所作,因为孔子是圣人,把《易经》的地位又抬高了,三个圣人写出来,经历了三古(远古、中古、近古)。几千年才形成《易经》,通过几千年又经三个圣人之手,了不起,所以《易经》就很厉害。但实际上周文王究竟做了什么,孔子有没有份,大有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易经》你一定要把两部分分开,把六十四卦和《易传》分开来读,先读好六十四卦再读《易传》,《易传》的传就是解释的意思,易传就是对易的古人的解释,古今的解释。它就是一种解释,一种理解,传的理解不一定符合古今的精神,这两者要加以区分,不要混为一谈。但很多人把它混在一起,都认为经和传是统一的。所以,很多的解释尽量扯到它顺为止,为了扯顺很多就牵强。牵强到什么程度呢?牵强到你根本就看不懂。所以,你必须要把它分开,先读懂《易经》再说,然后再读《易传》。

  我刚才讲《易经》是占卦的书,没错。但是现在有很多人说他是《易经》大师,他是很灵的,实际上他主要是搞占卦,那占卦是不是就是《易经》呢?不是。我认为现在大量的占卦和《易经》无关。《易经》是搞占卦,但是现在很多占卦有没有按《易经》去占呢?没有。他根本连《易经》也没有看过就去占了,灵不灵就靠那几根东西。现在占卦的方法有起码有几百种,有人统计过有200多种,究竟止不止我都怀疑。因为占卦的方法随便就可以创造,你也可以创造,我也可以创造。比如等一下出门,我看这一分钟出来的人有几个,我一数是11个,那你根据八卦的顺序一数,1、2、3、4、5、6、7、8、9、10、11,第三卦,就行了,也是一种占卦方法。

  有没有一些人是真正研究《易经》的?应该有。我看过有一些书,有些人是研究《易经》的,他也和人家占,那这种占卦完全是用《易经》所讲的方法,用十八变的方法,用《易经》里面的卦辞和爻辞,或者卦象和爻象进行分析,这是《易经》本身有的。从汉代开始就变了,古经占卦的方法在《左传》、《国语》里面有记载。现在进行整理,基本上就是《易传》的方法,就是我刚才讲的,《周易》本义上所讲的方法,那个就是现存最古的《周易》的占卦。到汉代就是五花八门了,奇门、梅花等等很多方法,那些方法是后人自己弄出来的,它和《易经》无关,和《易经》所讲的方法也无关,和《易经》所讲的内容也无关,怎么说他懂一种占卦的方法他就懂《易经》了呢?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占卦它已经和《易经》不相关,这是我要讲的《易经》是占卦,是《易经》占筮之书。


  二、《周易》是哲学之书

  《易经》里面有没有哲理,在《易传》里面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说,“夫《易》,章往而察来,显微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章往”就是彰显过去,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察来”就是察之未来。“显微阐幽”,把微小的东西显露出来,把不清楚的东西阐明,“开而当名”,就是说你打开这个《易经》你就知道八卦的明朗,有很多和实际是相符的,它可以分辨事物,可以正言,可以断辞,断辞就是判断吉凶。

  其称名也小,《易经》里面所举的事物的名称是很具体的,这个是讲龙,那个是讲马。但其取类也大,就是说它的概括性,它的普遍性是很广泛的,他讲龙不一定就单讲龙,用龙来概括同一类的东西。所以,“其旨远,其辞文”。有文采,他的含义非常深远。他讲的话曲而中,虽然比较委婉,但是很中肯,其事肆而隐,他讲的事是生活上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它含有很隐讳的意思。“因贰以济民行”,“贰”就是怀疑,因为老百姓有疑问,所以,他通过占卦来帮助老百姓该怎么做。“以明失得之报”,以取得得失的报应。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所以,《易经》总的精神就是叫人趋吉避凶,就是选择一条经密的路,避开一条险恶的路,这就是易道。所以,《易经》本身就有哲理性,比如: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看见人走出来了,所以就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晚上也非常警惕,不要松懈。就算有凶险了都没有祸害,可以避免。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最好,所以叫做九五之尊,天子之位就是在九五,你占到九五了就了不起,像条龙在天上一样,利见大人,所谓飞黄腾达。

  上九:亢龙,有悔。太过分了就不行了,亢龙,太高了就会出问题。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说明六个阳爻都要转化为阴龙,那就变成乾了,所以叫做群龙无首。

  从乾卦就可以看出它有哲理,他写一条龙,那条龙从潜伏着不动到出头之日了,经过努力奋斗又可以上天,在天飞龙,过了以后又出问题了,亢龙。事物的发展都是渐变的,慢慢的变,由潜伏着飞到最高,但终归又下来,这就体现了物极必反,太高了不行,你不要以为发财发得越多越好,太多了也不好。所以,这个《易经》宣扬的是一种中与正。中就是很适当,不偏激,急也不行,不急也不行,过犹不及,过了就要亢龙,不急也不行。所以,要选择中,就是非常适合。第二,要正。当其位就是正,你在那个位置上你究竟应不应当,你根本没有能力的你坐在那里干什么,你的能力和这个岗位是不是相适应,这就是正。所以,《易经》里面六个爻是六个位置,有阳位有阴位,单数就是阳位,双数是阴位,阳爻就应该在阳位,阴爻应该在阴位,你坐错位置了就有问题,你在人与人之间也有位置问题,它有一个物极必反的问题。这些都是哲理。

  

  《易经》本身就有哲理,但是这个哲理比较隐讳。好像乾卦的哲理在哪里,要你去体会,要你去概括,你一卦一卦去概括那你就可以领会《易经》所隐藏的哲理。但是《易传》就把这些哲理揭示出来,《易传》直接去谈易的哲理。比如《易传》讲“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就是在有形的东西上面,我们看不到,那个东西就是道,你在可见的事物当中概括出来的哲理是看不到的,只能领会这个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的就是器,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就是讲《易经》这种形而上的作用,易的道理你把它变化而阐释决定它是吉还是凶就谓之变,推而行之就谓之通。根据你的判断去做好了就是通,如果是做得非常好,而且推而广之,推到老百姓那里去那有成为了事业,就不是小事了。

  系辞还讲“易与天地准”,这个“准”太重要了,《易经》的八卦也好,它的爻辞也好,它是和天地万物准,“准”字我看所有的注释就是挨着边来注,用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概念就是同构,现在美学里面有一个说法叫做异质同构。不同的东西质地是不同的,但是同构,这个结构是指什么结构,就不是一般的结构。理论家的解释是张力结构,它是相同的。什么叫做同构?就是阴与阳这两个符号,它和天地很多万物都是同构的,用阴来表示什么,比如说这个台,上面是阳,下面是阴,这个阴的符号就可以表示表面的和里面的,两个意思。男就是阳,女就是阴,利好就是阳,利空就是阴。什么事物你都可以套上去,人在往上发展就是阳,天气不断的热起来就是阳气增加,冷就是阴气。圣人用阴阳这个道理把天地万物都准确的概括起来了,它就是一种同构。所以,它能“弥纶天地之道”。弥纶就是概括,能够贯穿天地的道理。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不单是明的,幽的他也知道。“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一直判断到最后会怎么样,他就会知道生死之说。所以,你看《黄帝内经》就用阴阳的道理来讲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的变化,这就是原始及终,怎么知道这样,你的寿命会怎么样怎么样。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连鬼神的情状都可以知道,那就可以推论到人死了以后,所谓魂以后的变化。《黄帝内经》里面都有讲。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雷同,所以,他不违反。这就是易的哲学之道。所以,现在我们看《易经》讲的,《易经》的道理就是一阴一阳,这并不是说一边是阴一边是阳那么简单,而是有时阴有时阳,反正是阴与阳两个东西在不断的变化。你看太极图中间那条线是一条曲线,曲线就是一种动态的,就说明阴与阳不断在调整,它调整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卦。周围是64个卦的话,只要那两条阴阳鱼调整一下它就变成另外一个卦。一年的12个月的天气变化它也可以表现出来,人的身体的变化也可以表现出来,天地万物,什么都可以表现出来,一阴一阳之为道。

  《易经》又讲生生之谓道,阴阳的结合就产生生生的事物。刚才我们所讲的乾卦所表现的,物极必反,要有伸有缩,做人也要有伸有缩,不要老是伸,老是又扩张,你还要有停步的时候,像龙要有潜伏的时候。所以,有时候你就要韬光养晦,有时候你就要张扬一点,要威胁一下,这都是生与疏的道理,这都是阴阳的道理。这些道理在《易传》里面讲得很清楚。谁研究哲学非要从《易传》开始,《易传》里面所讲的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很多观念。所以,《易传》是把易经升华为哲学书,如果说古今主要是占卦,而不足以成为《易经》,但是到了《易传》就把《周易》升学为哲学之书。

  冯友兰讲《周易》是宇宙代数学。宇宙代数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宇宙万物,你要去测知它未来的领域,你就要用代数公式去算一算。所以,宇宙万物他都可以算,你把已知的条件放进去,你自然就会推出来。所以,它是宇宙代数学。我们刚才讲了规表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是1月份,到了5月份怎么样,我看规表就知道那时候的阴阳变化,那时候是热还是冷,那时候是多雨还少雨,他通过这个可以判断。所以,“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神可以懂得未来,他的智慧可以把过去的经验教训都藏在那里。

  《易经》六十四卦记载了古人很多的经验,有战争的,有拜神的,有结婚的,有打仗的,有生产的,有畜牧业,有旅游的,有做生意的,都有。那些就是历史,那些是最古的历史,我们古人的历史就在《易经》里面,问题是你能不能把它读懂。所以,应该说《周易》这个书它确实是成为群经之首,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不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不是一种主义,不是一种阶级论,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你想什么问题你首先考虑阴阳。然后从八卦的道理转化,你去推之这个事情会怎样发展。我们随便有个什么毛病都要分阴阳,你的感冒是阴还是阳,你肾虚是阴还是阳,中医都会跟你说,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三、《周易》是百姓日用之书

  因为老百姓都相信神,特别是在古代是神权统治的时代,商朝以前都讲地,周代信天,到现在我们还有没有这种观念呢?也有,为什么我们要祭拜伏羲,我们6月22号为什么拜他呢?我们为什么要搞纪念堂呢?这个就是以神道设教,很多人都相信所谓神,我们就内延为一种神灵进行教育,他不一定是搞迷信。我们祭拜伏羲,伏羲真能听到吗?他听不到看不到,但是我们通过拜他告诉现在的人们,伏羲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我们文化的始祖,我们要团结在他的周围,要发扬我们的文化,发扬我们民族的团结。雷锋死了为什么要纪念雷锋,就是学他的精神,通过雷锋来教育大家,这是以神设教,并不都是迷信。清明节你去向先祖扫墓表示一种怀念,他给我们的恩惠,实际上也是要检查、引导我们活的人该怎么做。当然,现在有很多种变味,他去拜山,清明节的时候烧洋房的也有,烧宝马的也有,二奶的也有,什么都烧起来,那个和神没有关系,一定是乱七八糟。

  还有些人就用占卦来赚钱,既然大家都相信他那我就来骗你,你马上相信我就利用神,有很多人把它说成我是最灵的,我帮你占。所以,有很多人变成了大师,变成了财主,不得了,这些人也够聪明的。聪明的人就利用它,有不同利用的目的和方法,愚蠢的人就迷信他,你都去信,这个很灵,什么钱都给人家骗。

  但是也不是说凡是弄一下占卦就等于迷信,有些人明知不一定这个是真的,但是他也要去做。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有很多问题。以前我们说过一句话,“科学的终极是哲学,哲学的终极就是宗教”。什么意思呢?科学就是我们的原生活,所有东西我们都可以做物理实验,摸得到,可以看得见,有数据。但是它到了终极的时候你就看不到,很多东西看不到。看不到的那些东西能不能够推断出来,那就要靠哲学,从哲理上去判断。因为你拿不出物证出来,只能是从哲理上进行判断,所以,科学的终极是哲学。但是哲学是不是什么都能判断呢?不是,很多判断不了。所以,有一些科学家,有一些哲学家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说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我明明做了好事怎么变成了恶报呢,我就想不通,想不通的时候他就有很多问题,很多疑虑。那怎么办呢?就相信宗教,只有去宗教那里寻找不了答案。因为你用科学讲不清,用哲学也讲不清,他就相信宗教,科学家、哲学家同样有人去信宗教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辽阔,我们已知的世界是很小很小的,你懂得的东西是很少的,未知的是很多的。所以,永远我们都有迷惑的时候,到了迷惑的时候你就要去找人帮你解决。现在是找心理医生,找神父,古时候就找神巫,神巫帮你解决。不单是一般人这样,像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是楚国当时进行改革一个很得力的一个人,要修改宪令,搞宪法,又推行法治,但是反对的人也很厉害,反对的人就在楚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结果楚怀王听了。屈原说我是拼了老命为楚怀王工作,为国家工作,到头来你不相信我,那些人又在攻击他,他非常的苦恼。在这个时候他怎么办呢?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想不通,最后他也去占卦。

  屈原《离骚》:
 

  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藑茅就是草,筳篿就是竹片,叫灵氛为我占,灵氛告诉他,两个美好的一定会结合得很好,孰信修而慕之,追求好的他就会去梦里。你在楚国为什么不得支志呢?他思九州之博大兮,九州就是全中国,不单是楚国,还有别的国家,秦国、齐国、魏国等。思九州的话,岂惟是其有女,难道只有这里才有美女吗?意思就是别的国家也有美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哪个地方没有芳草美人,你何必要守在楚国呢,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为什么一定要怀念故宇,故宇就是你的楚国你的老家。屈原也有疑惑,屈原就想不通,我忠心耿耿,怎么就落到这个样子呢。楚怀王把他流放了,他在流放当中就想了很多问题,想不通。

  你想想屈原的路有几条,第一就是同流合污,跟他们一起干。第二条是坚持你的,结果给流放,死路一条。占卦就告诉他,你到别的国家去吧,出国吧。那时候的国不同现在的国,那时候的国就是地区的意思。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当时就是天下,当时是7个国,7个地区,都是诸侯国。所以,这个出国和现在斯洛登跑到俄罗斯不一样。这个占卦就叫他跑,屈原也听了,屈原听了以后,“陟陞皇之赫戏兮“,陟陞皇就是飞上天,他骑着那匹马飞到天上去,天上是很光明的状态。他是一种诗人的想象,说自己要离开了,腾空而起。但是 “忽临睨夫旧乡”,我的马夫都在悲伤,我的马也在怀念故乡,蜷局顾而不行,它们都蜷起身体不再往前奔跑了,回头了,不走了。那就表示连马和马夫都热爱祖国,不愿意离开,那你叫屈原怎么办。结果屈原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国家已经没有人能了解我了,我还怀着故都干什么。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既然没有人和我一起去实施这个美好的政 治,我只好跟历史上的彭咸一样去自 杀,所以,屈原就投河自杀了。

  他也没有听占卦人的意见,结果他还是选择自己想好的路,还是自 杀。他的路只有三条,但是他不走占卦的路。这个就说明一般的人都会有疑虑,有疑虑就找占卦,占卦就是舒泄一下,得到一种抚慰,或者说提供一种意见给你参考,屈原也考虑过了,他已经准备跑了,但最后跑不了,他那种爱国的情怀把他留在那里。


 四、《周易》是难读之书

  《周易》是一部难读的书,难在哪里呢?一个是象。《周易》所表现的方法是用象,象就是用符号,用阴阳的符号,你看不懂那个符号就读不懂《周易》。他就算是写文字也是用象,比如说第一个卦,乾卦,他就是写一条龙,龙是什么?那些易学家家还搞不清楚。我的老师说龙是指天的龙仙,有人解释成为是一条龙,有人说龙是没有的,它是一条蛇,有人说龙指周文王,周文王从周王那里出来一直到登上天主之位,飞龙在天,说是指周文王。讲历史的,弗洛伊德的理论传进来以后又有人解释成为这是男性的生殖器。所以,五花八门,单单一个龙你就解不清,这就是难在象,它是一个形象,这个形象该怎么理解,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二个难就是在玄字,玄很抽象,刚才讲的形而上。所以,有三部书很难,《易经》、《老子》、《庄子》,叫做三玄,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玄学就专门研究这个玄,这个玄因为它太抽象了,讲物质产生之前的道,太极、无极,太抽象了,一般人很难理解。

  第三个难难在几千年来对《易经》的解释,对《易经》占卦的运用叠床架屋。占卦的方法《易经》讲的就是那个样子,但是现在有200多种,那些人他是《易经》大师,他就是只学过一种占卦,没有那么回事。对《易经》的解释也有很多分歧,比如刚刚讲的对龙的解释就有分歧,别的卦就更多了。比如说乾卦一开始,元亨,利贞,我的老师给我的解释是元是大,元亨就是大大亨通,那就是非常亨通。利贞就是很吉利的一个占,你占到了乾卦就是非常亨通,是一个很吉利的占。但是你看看《十三经注疏》里面文言当中对元亨利贞4个字花了差不多2000多字去解释。你现在去书店翻一下那些《易经注疏》对这4个字怎么解释,多得是。还有一些解释《易经》的时候一定要跟爻位联系在一起,《易传》就开始了,《易传》就把爻位和爻辞挂钩,这样它的解释就升华出很多东西出来,这这个是不是科学的,很值得研究的。

  所以,我的老师就不采用这个方法,直接就是看《易经》,《易经》本来就是古人生后的记载,只不过是用占卦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了。《易传》是一种解释,他是一家之说,你不要说它是孔子搞的就很神圣,没有那么回事。所以,读《易经》首先是要摆脱《易传》,先读好六十四个卦,讲什么,然后再参考《易传》。《易传》也要读,他讲说卦,讲彖传、象传,特别是系辞,系辞是整个周易的概论,一定要读好它。但不要全部相信它,它有很多对爻位的解释,有时候古今并不一致。现在出版的《易经》的书比较大量的、比较传统的,或者说比较主流的,都是把经和传统一起来讲解。但是我的老师李镜池老师,高亨老师,还有别的一些专家,有一些就不是走这个路。而是先分开,先读好经,经是经,传是传。至于汉代以后各种占卦的方法,把阴阳五行也搞进去,又搞八宫,又搞六根六神,那些是后代的占卦搞出来的,我认为根本不用管它,你要读《周易》,读这本书就够了,到传为止,来领会《周易》讲的易理,用这种易理指导我们的思想,去分析判断问题。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仅供学术参考,其中观点仅代表发言者!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