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的原理九(怎样理解三种表达方式)

 江山携手 2021-01-18

九、怎样理解三种表达方式

不管用哪种方式写诗,情感、意思、道理这三者都是不可少的,都是诗中或明或暗的三条线,其中,意思永远是表达的总线。实际上,这三者没法分家,也没法分开讲,情感和道理都是意思的一部分,分开来仅仅是便于阐述和好弄明白。

围绕意思这条总线,感性诗以情为主线,讲究先声夺人,理为暗线,通常交给读者来品悟,故这种情况称“感性诗”,其实在感性诗中理性一点不少,

感性和理性仅仅是思维分工问题。“感性”的意思是对外界表现出有敏感反应,善于从具体形象发起思维,所以叫“形象思维”。“理性”的意思是对外界具备显著思考表现,并有很强的高级意识,如认识、意志、智慧等,善于从意识本身发起思维,所以叫“抽象思维”。

写诗本身就是理性的反映,既需要有表达什么,怎么表达,为什么表达,这些理性认识做基础,又需要有体创作过程中斟词酌句,前呼后应,谋篇布局,从哪起到哪收,这些抽象思维做调度,所以写诗总是感性和理互使用的过程。

写诗用什么方式表达,总是写法问题,既无法严格区分,也不是炫本领,并非意味感性诗不允许有议论,议论诗不允许突出情感,也非意味感性发达就写感性诗,理性发达就写理性诗。

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极端化,既不能倾向简单理解,什么都像分出是非那样,一是一、二是二,也不能想得过分复杂,弄得没了分辨,搞不清甲乙丙丁。凡事总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否则就都是“一根筋”的表现。

“一根筋”也叫“直眼达子”,指的是直线思维的人。直线思维是主观主义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即,什么事都不求甚解,不肯做主观主义之外的付出,一心就想直捣结果。这样一来,懒惰就成了主观主义的温床,往往最终导致既内心空虚,又浮躁不已,既什么都不想付出,又虚荣不堪,总想得到他人得到的结果,渴望“天上掉馅饼”。

这样的人,表面特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普遍表现为麻木不仁,根子里的特点却是心态极重,广泛以羡慕嫉妒恨为心理特征,总抱有一日鸡犬升天的幻想。这样的情形又让这样的人,成了极其虚伪的人,既好炫耀,一有机会就拉群众,也好反目成仇,易于原形毕露。

如果是这样的人来学诗写诗,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状态。事实上,不管承认不承认,凡有靠背书本知识而学诗写诗的人,都是有憋诗和呻吟倾向的人。这就是因为主观主义有太多的局限,让人不断衍生出这样那样的毛病,造成他们既想学诗写诗,又不愿放弃直线思维,不愿在书本知识之外进行深入探索,最终不得不只会拿一点书本知识扎筏子。

这一系列情况的结果,就是让人大规模缺乏理性,思维不仅不系统,不缜密,也因为匮于内容填充,而变得不科学,不合理,不成秩序,反过来造成的是,不能说情感没有,但除了跟着感觉走便指挥不动,等于有情感却对写诗毫无用处;认识不能说没有,但除了主观就是主观便熟视无睹于生活,等于有生活却看不到真正的本质;个人素质也不能说没有,除了感性还是感性便无法体现理性内涵,仍等于以干瘪的人学诗写诗。

有着这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无疑注定的是,对学诗,怎样理解和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这一关就很难过去,对写诗,怎样提炼生活和怎样把诗写出有内涵来,这一关也很难过去,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写诗既不能用直线思维搞我行我素,学了一定东西就抱住不变,也不能换个幌子以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世风时兴什么就追什么。写诗既要用真情实感,也就是真实的感性,也要有平时生活的影子,以保证意思不干瘪,呈现出沉甸甸厚实实的内涵,还要有靠得住的认识,力求所蕴含或揭示的道理经得起拷问。

只有把这些在人上的问题解决了,写起诗来才好办。正常情况下,写诗都是灵感所致,特别重视一刹那的所感所想,也就都离不开感性,同样写诗都是主动创作行为,也就都是十分理性行为,不存在哪有缺陷就不往哪写,哪里强就在哪里逞能的问题。

写感性诗也好,写议论诗也好,在写法上主要看突出什么,并不在于具体式样本身,突出情感,议论诗也是感性诗,突出理性,感性诗也可能是议论诗,因而无论从侧重哪一方面出发,在感性方面还是理性方面,一旦有所缺陷都会时时刻刻从整体上制约写诗能力。

把理当做主线用议论的方法导出较理性的结论,而非感性的结论,这样写出来的诗就是议论诗,也叫说理诗。情是议论诗绝对不可或缺的暗线,一旦这条暗线透不出来或处理不好,议论或许成立,诗则全无。

当然,过分突出了情感,感性也必然占上风,即使再怎么形成议论,也还是感性诗,所以对感性诗与议论诗分开来说,也是相对的。这处绝不可偷换概念,也不可以偏概全。

相对而言,哲理诗在迂回时有感性诗所有特点,迂回过后则把情转为暗线,理变为主线,这个过程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抽象过程,故称“哲理”。“哲”是“贤明智慧”的意思,也就指人的理性一面。

写哲理诗必须要有明显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这个抽象过程是写哲理诗的重要标志,既不能倒向感性诗而看不到这个标志,也不能倒向纯粹理性议论诗,而使这个标志处处皆是,完全没了感性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