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非遗丨二鬼摔跤

 忆乡忆客 2021-01-18

二鬼摔跤

由于山西的地理位置和内蒙古相近,两地长时间的交流,所以有很多习俗文化有了融合的趋势,在山西省境内,就有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叫做“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又叫“二鬼跌跤”、“二鬼半跌”、“抱跤人”,原先是由战场上一种战术模式演变而来的。

相传秦朝时期匈奴进犯中原,不仅攻破了雁门、崞县,还烧杀掳掠,所过之处尸骨遍野,民不聊生。秦朝大将蒙恬将军奉命抗御,但是由于匈奴人善战、骑射,所以起初对抗屡战屡败,死伤惨重。

蒙恬将军在走访民间以及与部众研讨后,下令将士每人身背一草人,手持盾牌和砍刀,敌人骑兵将至之时弯腰砍他的马蹄,弯腰时恰好草人直立,敌人马刀砍在了草人上,这样就破解了敌人的骑兵阵。

至此之后匈奴灰溜溜的退居了一千里,边境百姓也得以安定的生活。为了纪念也是感念这种方式的独特,所以当地的百姓就以此设计出来一种舞蹈,就叫“抱跤人”,每逢军民庆典或者祭祀活动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表演。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虽然“二鬼摔跤”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底蕴,但也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冲刷,越来越少的人会记起这一段记忆,这项传统艺术也濒临失传。

为了拯救这项传统文化,忻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于2007年10月成立了“二鬼摔跤文化研究小组”,成立培训班,组建表演队,先后在2008、2009两年获得元宵节文艺表演一等奖,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第二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

希望这项传统技艺可以在保护中走的更远,也希望更多的人们可以看到这一项有着久远历史的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