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天下债务都能重组(三)

 信披一点通 2021-01-18

风险提示

没有正文,纯属扯淡。

既然是扯淡,会涉及各种着调、不着调,靠谱、不靠谱的诗歌、杂文、规则解读、市场感悟、拍脑门预测等等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错不敢保证,也可能很幼稚,只为图个乐儿。

再坚持两天就要有暖气了,今年过的真快,年底时得感慨一下。

先复习《愿天下债务都能重组》和《愿天下债务都能重组(二)》,今天继续。





债务重组常见方式—变更债务条款




除了前面说的资产抵债、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债转股)之外,还有个更常见的方式就是变更债务条款。

交易所的格式指引里对此表述为:减免债务、停息或减息、改变债务条件等。

会计准则: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修改债权和债务的其他条款。

其实都一个意思,无外乎就是动了本金、利息、期限,或者前几者的组合。新准则强调了不以债权人让步为前提,我也在《愿天下债务都能重组》反复嘚吧。但实践中,债权人吃亏的情况还是大多数。欠银行10万块,银行有一万个招儿收拾你;如果能欠银行10个亿,你就是大爷了。如果到期了还不上,债务重组就要发生了。

1.免息(动利息)

免息

免息就是利息不要了,拿回本金就好。

常见是公司对客户,银行对企业的不多。

债权人八成在想:利息不要了,老子赶紧跑,这次认栽了,撤退。

2.减免债务本金(动本金)

利息先不提,本金拿回来一部分。这家就是欠了433万,一次性还了346万拉倒。

恩,债权人不仅没捞到甜枣(利息),还挨了一闷棍(部分本金)。

3.分期还本(动期限)

这个案例其实比较复杂,我只截取了一部分。

这意思是说:比如一点通欠付我100块,到期了没钱还。商定如下:第一年还我30块,第二年还我30块,第三年还我40块。

再比如,一点通欠付我100块,今年到期,商定明年还我100块,也算是变更期限的一种。算算货币净现值,就知道谁吃亏占谁占便宜了。

4.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1

所谓组合模式,就是本金、利息、期限都动了。这个案例包括:

本金:干掉债务总额的15%。100块本金还85就成。

期限:从马上到期拉长到10年。

利息:前3年基准利息;第4年开始上浮10%。

这种组合模式相对常见。债务人主业还成,只是暂时遇到个坎儿迈不过去,再逼一下就真挂了。此时债权人判断如果给点帮助有可能缓起来,就会把债务周期拉长,降低债务人即期的资金压力,亏的部分用利息找补回来点,同时拉个担保。

组合模式2

意思和上面那个案例差不多,但这个比较黑,也有个债权人变更的事儿。

一点通欠付我100块,到期木有钱还。A公司、一点通和我三方签署协议约定:由A公司承接一点通的债务,一次性把100块给我;同时,一点通和A公司约定对前述债权的偿还从本金、期限、利息等方面进行调整。

注意,对于一点通来说,A公司承接其债务,算是债务终止(不欠我钱了)+债权人变更(债主子变成了A公司)。而对前述债权的本金、期限、利息调整并重新达成协议算是债务重组

嗷,对了,资本市场有几大巨头专门倒腾这事儿(所谓的不良,也叫AMC),挣的就是这个钱。你看利息11.9%,按季度支付。啧啧,反正这钱是真不便宜,真说不定谁吃亏。

到这儿,债务重组的常见方式终于鼓捣完了,Finally





信披义务




《深交所上市规则》9.1所称“交易”包括下列事项:(八)债权或者债务重组。

9.1规定的交易就得去磕9.2那几条判断信披义务,对于债务重组常见的有:

债务重组涉及的金额(交易的成交金额):比如一点通欠付我100块,到期了没钱还,商定还给我85元。债务重组涉及的金额是100元。

债务重组产生的收益(交易产生的利润):比如一点通欠付我100块,到期了没钱还,商定还给我85元。债务重组涉及的收益(一点通的投资收益)是15元。

当然,现实中的会计处理复杂很多,但大致逻辑就这意思。

如果重组涉及了以股权资产抵偿债务,还要考虑标的股权的资产、收入、利润去对比9.2的(一)(二)(三)。

比如一点通欠付我100块,一点通以其子公司A的股权去抵偿债务,按照监管和会计逻辑,或被视为“出售”。

哦,对了,这里提个醒,债务重组比较活,可能涉及其他的事项,筹划的时候需要综合判断:

债务重组涉及财务资助。

债务重组涉及担保。

债务重组涉及关联交易。

老规矩,但凡涉及多个事项,审议决策孰严格、信息披露取合集。





违规案例




澄清一下:弄违规案例没隐去公司的名称不是刻意找麻烦,只是因为我懒。咱都是同行,大家都不易,都理解;此外,请我写负面是要花钱的,而且还真不便宜(自认为水平还OK,绝对不是捞个监管函件就拉倒的,哈哈);仅仅是为研究学习讨论。

1.债务重组对利润影响

案例1

案例2

无论债务重组是吃亏还是占便宜,只要对利润有影响,就得对比“交易产生的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百万元”。

2.债务重组金额

有兴趣的童靴可以去扒一扒公告,捋一捋债务重组涉及金额的口径。

债务重组金额得考虑“交易的成交金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

3.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看到这个案例时我也有点懵逼。大体是这样:公司作为债权人触发了为给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责任,质押物则是某公司91.95%的股权,债权金额为5.85亿。

1.上市公司是债权人,虽然会计上没有界定,但类比债务重组的话,债权人接受了非现金资产(股权资产),同时债权灭失;站在债务人角度就是债务重组之资产抵偿。这也许就是《上市规则》里说的“债权或者债务重组”。

2.债权债务重组也是会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看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监管机构将上述行为分拆为了“购买”某子公司91.95%的股权/“出售”了5.85亿债权。

4.涉及内幕信息管理

我仔细翻了这个函件,公司问题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但需要注意:

1.2014年证券法的六十七条就是新证券法的第八十条。对,就是那个筐。函件里估计是引用了“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这条。

2.债务重组最好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虽然哪个规则里都没明说债务重组必须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但看这个案例,我也有点嘀咕,因为处罚的依据是“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披露前,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本规定填写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这个兜底条款。

3.既然是内幕信息,那就得考虑内幕交易。如果真要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话,董监高们增减持的时间又少了一些。

5.公允价值判断缺乏依据

额,啥事儿都躲不开会计。这是啥呢?公司作为债权人,接受了债务人资产抵债,构成债务重组。但抵债的资产在入账时的公允价值没判断好,现场检查时被发现了。

我想了想,还是捏着鼻子随便写2个债务重组的会计公式,你们自己头疼去吧。

1.金融资产抵债债务重组损益计算

债权人投资收益=应收账面-置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债务人投资收益=应付账面-置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2.债转股(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债权人投资收益=应收账面-股份公允;

债务人其他收益=应付账面-股份公允。





其他




债务重组写完了。谁思考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和我聊聊。





说在最后




诸事顺利

No.192

作者:寇峰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