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百九十篇   燕山南北史前聚落形态研究(二)

 寂寞红山 2021-01-18
第六百九十篇 <wbr> <wbr> <wbr>燕山南北史前聚落形态研究(二)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续)
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后段,还没有科学发掘过典型的居住聚落遗址,但在辽宁凌源牛河梁发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宗教中心。牛河梁位于努鲁儿虎山东麓丘陵地带。其东北部有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的半地穴建筑址。多室在北,为主体建筑,单室在南,为附属建筑,间隔2.05米,约在同一中轴线上,方向北偏东20°。多室建筑址(编号为牛IJ1B)南北总长18.4、东西残存最宽处约6.9米,结构较复杂,包含一个主室和几个相连的侧室、前后室。单室建筑址(编号牛IJ1A)横长6、最宽2.65米。主体建筑中出土了豆形器盖等陶质祭器和体现了其建筑水平的彩绘墙面残块。特别是中段各向左右分出的侧室中集中出土女性泥塑像和猪首龙身或猛禽爪等泥塑动物形象,均近于或大于真实个体,显然是一处祭祀中心,即所谓“女神庙”。整个庙讲究对称,规模宏大,主次分明。女神庙居中心最显著的位置,遥对“猪山”,北靠一丘顶平台,平台边缘砌有石墙,南北长达175、东西宽为159米,或许是祭祀时的重要活动场所。女神庙南面约1000米左右的小山头上分布着诸多积石冢,其中出土了较多的猪龙形玉饰、箍形器、勾云形饰、环、璧等玉器,占地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应是祭祀中心的一部分。在距牛河梁50公里的喀左东山嘴,还存在一处红山文化的大型祭坛建筑基址,其在建筑石材加工、砌筑技术上十分讲究,整体布局由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组成,按南北轴线对称分布 ,中心和两翼主次分明,南圆北方,颇具特色。祭坛遗址中出土了一些诸如精美双龙首璜环形玉饰、号鸟形松石饰、小型陶塑孕妇人像、大型陶塑人物坐像(约相当于真人的二分之一)和专门用于祭祀的无底筒形器等。若将东山嘴的“坛”与牛河梁的“庙”、“冢”联系起来考虑,在方圆百里内,存在这样两处规模宏大的祭祀中心,一方面表明红山文化的社会一统化程度已经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里可能是整个红山文化举行祭祀仪式等的公共活动中心。这样规模宏大的宗教中心的存在,说明红山文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辽河文明的曙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资料表明,经过了赵宝沟文化时期的多文化割据局面后,红山文化迅速崛起,占据了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向西已经到了张家口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一般分布比较密集,仅敖汉旗就发现了502处,大约每16平方公里有一处红山文化的遗址。这些聚落遗址在敖汉旗自南向北逐渐增大。面积较小者为4-5千平方米,较大者为3-10万平方米,最大者达2-3平方公里。聚落遗址多以河流为纽带,以大聚落为中心,周围有若干小聚落共同构成一个聚落群。聚落多分布在地势平缓开阔,靠近水源的向阳坡地或台地上。其地势比现代村庄高出10-20米,而比赵宝沟聚落要低。红山文化时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特别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发生“碰撞”后,红山文化在赵宝沟文化原有的耜耕农业和原始手工业的基础上迅速提高,耜耕农业比较发达,制陶有进一步的发展,一般在聚落遗址较高的地方发现有窑址,有的两三个聚落共用一个窑址区,专门的玉器加工制造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敖汉董家营子聚落中发现了较多有切割痕的碎玉废料,可能是一处专门制造玉器的场所。在崇尚祭祀中,可能已经产生了专职的神权阶层,可见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后段红山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之高,中华民族国家起源已见端倪。
铜石并用时代晚期,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考古学文化聚落形态尚不太明确。燕北的小河沿文化或许有部分因素属此段;燕南此段的聚落形态不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燕山南北地区这一阶段有了十分重要的变化。这一地区富有传统、绵延数千年的之字形纹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绳纹系统;但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器物——筒形罐仍然存在,却也是最后的存在了。燕北的小河沿文化的主体是一种外来文化,开始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替取代式延续发展的新阶段。
小河沿文化目前经过大规模发掘的遗址只有大南沟墓地。该墓地墓葬分布井然有序,男女不同性别的墓葬随葬品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表明基社会组织的复杂性。从墓葬习俗上看,其文化发展水平在红山文化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青铜时代早期,占据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再次一统燕山南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原主要分布区,并有所扩大。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了这一地区以鬲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传统,结束了以筒形罐为特征的历史。从聚落形态上看,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普遍出现了“城”,特别是燕山以北地区,主要可以分为高山型和高台型两类。城址均依据地势而建,沿河流分布,形状多样,有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高山型多为石城,集中分布在燕山北麓,从承德的滦河上游,经赤峰的英金河、老哈河和朝阳的大凌河到敖汉、奈曼的教来河,乃至阜新的牛亡牛河流域两岸的低山丘陵台地之上。高台型有土城,也有石城,一般建在群山环绕的开阔高台地上,通常有很厚的地层堆积,往往四周有山城。
从阴河流域的西山根高山型石城聚落看,其遗迹也是大体顺等高线方向成排分布的单体建筑。高山型石城“往往不是四周都建城墙,在陡峭岩壁边或临沟壑的一面,一般都未发现城墙的痕迹,只是在缓坡和较为平坦的地方才建造城墙,这种墙因地形的变化而曲直不一。这些利用地形的险峻,并建筑城墙的城址,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防御外来的攻击”。赤峰西道高台型遗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一处10000平方米的土台,土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