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疼痛指南 2021-01-19

因为爱,所以久;

因为好,所以传递。

第一部分 前言

颈椎病是⼀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颈椎病定义 :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生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病性改变⽽⽆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作⽅式⼈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泛使,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 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 :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

动脉型、其他型(⽬前主要指⾷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关节错

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某些肌⾁、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 岁⼥性多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质增⽣或⾻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者。男性多于⼥性1倍。

.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 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致残率⾼。通常起病 40-60 岁的中年⼈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椎管狭窄者⼩。多数者⽆颈部外伤史。

.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交感神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

动脉表⾯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 基底动脉系统供⾎不⾜的表现。

.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当头向⼀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脉可以代偿,从⽽保证椎 - 基底动脉⾎流不受太⼤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 ;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动脉⾎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 基底供⾎不全⽽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转颈时,躯⼲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疼痛、胀⿇,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 :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7椎旁或⽅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侧,相当于颈3-6横突⽔平,扪到痉挛的肌⾁,稍⽤⼒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放射性疼痛。

.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内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这种疼痛和⿇⽊沿着受累神经根的⾛⾏和⽀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为根型疼痛。疼痛或⿇⽊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部肿胀等。可以出现肌⾁萎缩。

4.临床检查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内侧缘以及受累神

根所⽀配的肌⾁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 脊髓型颈椎病

1.多数患者⾸先出现⼀侧或双侧下肢⿇⽊、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困难,下肢各组肌⾁发抬步慢,不能快⾛。继⽽出现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助上肢扶着拉⼿才能登上台阶。严重者步态不稳、⾏困难。患者双脚有踩棉感。有些患者起病隐匿,往往是想追赶即将驶离的公共汽车,却突然发现双腿能快⾛。

2.出现⼀侧或双侧上肢⿇⽊、疼痛,双⼿⽆⼒、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易落。严重者甚⾄不能⾃⼰进⾷。

3.躯⼲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

4.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碍,⼤便秘结。性功能减退。病情进⼀步发展,患者须拄拐或借助他⼈搀扶才能⾏⾛,直⾄出现双下呈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活不能⾃理。

5.临床检查 :颈部多⽆体征。上肢或躯⼲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降,双⼿握⼒下降。四肢肌张⼒增⾼,可有折⼑感 ;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包括肱⼆头肌、肱三头肌⾻膜、膝腱、跟腱反射 ;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 :如上肢 Hoffmann 征、Rossolimo 征,Barbinski 征、Chacdack 征。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果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提⽰病损在该神经节段⽔平。

. 交感型颈椎病

1.头部症状 :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佳、记忆⼒减退、注意⼒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跌倒者。

2.眼⽿⿐喉部症状 :眼胀、⼲涩或多泪、视⼒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 ;⽿鸣、⽿堵、听下降 ;⿐塞、过敏性⿐炎,咽部异物感、⼜⼲、声带疲劳等 ;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 :恶⼼甚⾄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管症状 :⼼悸、胸闷、⼼率变化、⼼律失常、⾎压变化等。

5.⾯部或某⼀肢体多汗、⽆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分布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多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有时还可伴有⼼率、律、⾎压等的变化。

. 椎动脉型颈椎病

1.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呕吐、⽿鸣或听⼒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有关。

2.下肢突然⽆⼒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个位置时发生。

3.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可出现⼀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第四部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1.颈型 :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 ;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少有⾻赘形成。

2.神经根型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疼痛)和体征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综合征、⽹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显⽰颈椎退⾏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

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 ;除外进⾏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蛛⽹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 :诊断较难,⽬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1)⽿源性眩晕 :由于内⽿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综合征、⽿内听动脉栓塞。

(2)眼源性眩晕 :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脑源性眩晕 :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 - 基底动脉供⾎不全、腔隙性脑梗塞 ;脑部肿瘤 ;脑外伤后症等。

(4)⾎管源性眩晕 :椎动脉的 V1V3段狭窄导致椎 基底动脉供⾎不全 ;⾼⾎压病、冠⼼病、嗜铬胞瘤等。

(5)其他原因 :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等。

5.椎动脉型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旋颈试验阳性 ;影像学显⽰节段性不稳定或节增⽣ ;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 ;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影象学及其其它辅助检查

X 线检查是颈椎损伤及某些疾患诊断的重要⼿段,也是颈部最基本最常⽤的检查技术,即使在影学技术⾼度发展的条件下,也是不可忽视的⼀种重要检查⽅法。X 线平⽚对于判断损伤的疾患严重程度、治疗⽅法选择、治疗评价等提供影像学基础。常拍摄全颈椎正侧位⽚,颈椎伸屈动态侧位⽚,斜摄⽚,必要时拍摄颈 1 2 开⼜位⽚和断层⽚。正位⽚可见钩椎关节变尖或横向增⽣、椎间隙狭窄

位⽚见颈椎顺列不佳、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赘形成、椎体上下缘(运动终板)⾻质硬化、性颈椎管狭窄等 ;过屈、过伸侧位可有节段性不稳定 ;左、右斜位⽚可见椎间孔缩⼩、变形。有时

见到在椎体后缘有⾼密度的条状阴影——颈椎后纵韧带⾻(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ligamOPLL)

颈椎管测量⽅法:在颈椎侧位 X 线⽚上,C3C6任何⼀个椎节,椎管的中⽮状径与椎体的中⽮径的⽐值如果⼩于或等于 0.75,即诊断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节段性不稳定在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上重要意义,测量⽅法:即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上,于椎体后缘连线延长线与滑移椎体下缘相交⼀点同⼀椎体后缘之距离之和≥ 2 mm ;椎体间成⾓ >11°\u12290XCT 可以显⽰出椎管的形状及 OPLL 的范和对椎管的侵占程度 ;脊髓造影配合 CT 检查可显⽰硬膜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颈部 MRI 检查则可以清晰地显⽰出椎管内、脊髓内部的改变及脊髓受压部位及形态改变,对于损伤、颈椎病及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颈椎间盘退变后,其信号强度亦随之降低,⽆论在⽮状或横断⾯,都能准确诊断椎间盘突出。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疾病诊断中,不仅能显⽰颈椎⾻折与椎间盘出向后压迫硬脊膜囊的范围和程度,⽽且尚可反映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脊髓内出⾎或实质性损害般在 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暗淡和灰暗影像。⽽脊髓⽔肿常以密度均匀的条索状或梭形信号出现。

经颅彩⾊多普勒(TCD)DSAMRA 可探查基底动脉⾎流、椎动脉颅内⾎流,推测椎动脉缺⾎况,是检查椎动脉供⾎不⾜的有效⼿段,也是临床诊断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检查⼿段。椎动脉造影和椎动脉“B 对诊断有⼀定帮助。

第五部分 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有⼿术和⾮⼿术之分。⼤部分颈椎病患者经⾮⼿术治疗效果优良,仅⼀⼩部分患者⾮⼿术治疗⽆效或病情严重⽽需要⼿术治疗。

.⾮⼿术治疗

⽬前报道 90-95%的颈椎病患者经过⾮⼿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术治疗⽬前主要是采⽤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扩张⾎管、利脱⽔、营养神经等类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医药辩证治疗 :应以分型辩证⽤药为基本⽅法。

(1)颈型颈椎病 :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草、⽣姜、⼤枣、葛根。

葛根汤(葛根、⿇黄、桂枝、芍药、⽣姜、⼤枣、⽢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元参、板兰根、⾦银花

(2)神经根型颈椎病 :分为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没药、桃仁、羌活、红花、五灵脂、秦艽、⾹附、⽜膝、地龙、炙草);如偏湿热,宜清热利湿,用当痛汤(当归、党参、苦参、苍朮、⽩朮、升⿇、防⼰、羌活、葛根、知母、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甘草、大枣),如伴有麻木,在上述⽅中加止痉散(蜈蚣、全蝎)

以麻木为主,伴有肌⾁萎缩,取益⽓化瘀通络法,常⽤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地龙)加蜈蚣、全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头晕伴头痛者,偏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府逐瘀汤 ( 当归、川芎、⾚芍、⽣地、桃仁、红花、⽜膝、柴胡、枳壳、桔梗、⽢草 ) ;偏痰湿,宜半夏⽩术天⿇汤 ( 半夏、⽩术、天⿇、茯苓、陈皮,甘草、大枣 ) 等。

头晕头胀如裹,胁痛、⼜苦、失眠者,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理⽓化痰、清胆和胃,常⽤

(半夏、茯苓、陈⽪、⽵茹、枳实、⽢草)。头晕神疲乏⼒、⾯少华⾊者,取益⽓和营化湿法。

聪明汤(黄芪、党参、⽩芍、黄柏、升⿇、葛根、蔓荆⼦、⽢草)

(4)脊髓型颈椎病 :肌张⼒增⾼,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复元活⾎汤(⼤黄、柴胡、红花、

仁、当归、天花粉、穿⼭甲、炙⽢草)。如下肢⽆⼒、肌⾁萎缩者,取补中益⽓,调养脾肾法,地黄(附⼦、桂枝、⾁苁蓉、⼭茱萸、熟地、巴戟天、⽯菖蒲、远志、⽯斛、茯苓、麦冬、五味⼦)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芍、川芎、熟地、柴胡)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多,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2.中药外治疗法

有⾏⽓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的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应⽤在颈椎

者的有关部位。颈椎病中药外治的常⽤治法有腾药、敷贴药、喷药等。

3.推拿和正骨疗法

具有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成、活⾎祛瘀、促进组织代谢、解除肌⾁紧张、理

位的作⽤。基本⼿法有摩法、揉法、点法、按法与扳法。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员进

⾏。颈椎病⼿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椎动脉型、脊髓型患者不宜施⽤后关节整复⼿法。难以除外

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性破坏者、后纵韧带⾻

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禁

使⽤任何推拿和正⾻⼿法。

4.针灸疗法

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就是⽤精制的⾦属针刺⼊⼈体的⼀定部位中,⽤适当的⼿法进⾏刺激,⽽

法则是⽤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位进⾏刺激,通过刺激来达到调整⼈体经络脏腑⽓⾎的功能,防治

病的⽬的。

()康复治疗

1.物理因⼦治疗

物理因⼦治疗的主要作⽤是扩张⾎管、改善局部⾎液循环,解除肌⾁和⾎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

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功能恢复。常⽤

疗⽅法

(1)直流电离⼦导⼊疗法

常⽤⽤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威灵仙、红花等)置于

背,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与另⼀电极对置或斜对置,每次通电 20 分钟,适⽤于各型颈椎病。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般⽤ 2000Hz-8000Hz 的中频电为载频,⽤ 1-500Hz 的不同波形(⽅波、正弦波、三⾓波等)的低频电调制波,以不同的⽅式进⾏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使⽤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电极放置⽅法同直电,每次治疗⼀般 20-30分钟,适⽤于各型颈椎病。

(3)超短波疗法

⽤波长 7m 左右的超短波进⾏治疗。⼀般⽤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极放置。急性期⽆热量,每⽇⼀次,每次1215分钟,慢性期⽤微热量,每次 15-20 分钟。10-15 疗程。适⽤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肿期)

(4)超声波疗法

频率 800kHz 1000kHz 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0.8-1 W/cm2,可⽤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次,每次 8 min15-20 次⼀疗程。⽤于治疗脊髓

椎病。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 0.8-1.5 W/cm2,每次 8-12 min,余同上

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超声电导靶向透⽪给药治疗

采⽤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透⼊药物选择 2%利多卡因注射液。将贴⽚先固定在仪器的治发射头内,取配制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 1 ml 分别加⼊到两个耦合凝胶⽚上,再将贴⽚连同治疗发射

起固定到患者颈前。治疗参数选择电导强度 6, 超声强度 4, 频率 3, 治疗时间 30 分钟,每天⼀次,10⼀疗程。⽤于治疗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电位疗法

使⽤⾼电位治疗仪,患者坐于板状电极或治疗座椅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 50分钟。可同时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或患区滚动5-8分钟,每⽇⼀次,每12-15 天为⼀疗程,可⽤于各型颈椎病,其中以

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为佳。

(7)光疗

紫外线疗法 :颈后上平发际下⾄第⼆胸椎,红斑量 (3-4 ⽣物量 ),隔⽇⼀次,3 次⼀疗程,配合超短治疗神经根型急性期。红外线疗法 :各种红外线仪器均可,颈后照射,20-30 min/ 次。⽤于软组织型

椎病,或配合颈椎牵引治疗 ( 颈牵前先做红外线治疗 )

(8)其它疗法

如磁疗、电兴奋疗法、⾳频电疗、⼲扰电疗、蜡疗、激光照射等治疗也是颈椎病物理治疗经常选⽤的⽅法,选择得当均能取得⼀定效果。

2.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且有效的⽅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痉挛,使肌⾁放松,缓疼痛 ;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理弯曲 ;使椎间孔增

⼤,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拉⼤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调整⼩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的⽅向(⾓度)、重量和牵

时间三⼤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牵引⽅式:常⽤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卧式牵可以采⽤连续牵引,也可⽤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度 :⼀般按病变部位⽽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度宜采⽤ 0-10°,如病变主要在下(5-7),牵引⾓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度。

(3)牵引重量 :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体重的 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般初始量较轻,如 6 kg 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 20 分钟,间歇牵引则 20-30 分钟为宜,每天⼀次,10-15 天为⼀程。

(5)注意事项 :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壮则可牵长些 ;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即停⽌牵引,查找原因并

整、更改治疗⽅案。

(6)牵引禁忌症 :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改善者 ;脊髓受压明显、节不稳严重者 ;年迈椎⾻关节退⾏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化严重者。

3.⼿法治疗

⼿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段之⼀,是根据颈椎⾻关节的解剖及⽣物⼒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对脊椎及脊椎⼩关节进⾏推动、牵拉、旋转等⼿法进⾏被动活动治疗,以调整脊椎解剖及⽣物⼒学关系,同时对脊椎相关肌⾁、软组织进⾏松解、理顺,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的。

常⽤的⽅法有中式⼿法及西式⼿法。中式⼿法指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法,⼀般包括⾻关节复位法及软组织按摩⼿法。西式⼿法在我国常⽤的有麦肯基(Mckenzie)⽅法、关节松动⼿法(Maitland⼿法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等。

应特别强调的是,颈椎病的⼿法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医务⼈员进⾏。⼿法治疗宜根据个体况适当控制⼒度,尽量柔和,切忌暴⼒。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性破坏者、后纵韧带⾻化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慎⽤或禁⽌使⽤任何推拿和正⾻⼿法。

4.运动治疗

颈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合适的运动⽅式对颈部等相关部位以⾄于全⾝进⾏锻炼。运动治疗可增颈肩背肌的肌⼒,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颈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代偿过程,从⽽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的。

颈椎运动疗法常⽤的⽅式有徒⼿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机械训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此外,还有全⾝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的治性运动⽅式。可以指导颈椎病患者采⽤颈肩疾病运动处⽅。运动疗法适⽤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具体的⽅式⽅法因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不同个体体质⽽异,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

5.矫形⽀具应⽤

颈椎的矫形⽀具主要⽤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颈椎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步受损,减轻脊髓⽔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

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法同时进⾏,可巩固疗效,防⽌复发。最常⽤的有颈围、颈托,可应⽤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颈托也多⽤于颈椎⾻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乘坐⾼速汽车等交通⼯具时,⽆论有还是没有颈椎病,戴颈围保护都很有必要。但应避免不合理长期使⽤,以免导致颈肌⽆⼒及颈椎活动度不良。

⽆论那⼀型颈椎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术治疗,⽆效后再⼿术这⼀基本原则。这不是由于⼿术本⾝所带来的痛苦和易引起损伤及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颈椎病本⾝,绝⼤多数可以通过⼿术疗法是其停⽌发展、好转甚⾄痊愈。除⾮具有明确⼿术适应症的少数病例,⼀般均应先从正规的⼿术疗法开始,并持续 3 4 周,⼀般均可显效。对个别呈进⾏性发展者(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则需⽴断,及早进⾏⼿术。

.正确认识颈椎病,树⽴战胜疾病的信⼼

颈椎病病程⽐较长,椎间盘的退变、⾻刺的⽣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化有关。病情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较重,影响⽇常⽣活和休息。因此,⼀⽅⾯要消除恐惧悲观⼼理,另⼀⽅要防⽌得过且过的⼼态,放弃积极治疗。

⼆.关于休息

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 2-3 周。从颈病的预防⾓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枕头的位置、形状与

料要有所选择,也需要⼀个良好的睡眠体位,做到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理曲度,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达到使全⾝肌⾁松弛,调整关节⽣理状态的作⽤。

三.关于保健

1.医疗体育保健操的锻炼

⽆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早、晚各数次进⾏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强颈背肌⾁等长抗阻收缩锻炼。

颈椎病⼈戒烟或减少吸烟对其缓解症状,逐步康复,意义重⼤。避免过度劳累⽽致咽喉部的反复感染症,避免过度负重和⼈体震动进⽽减少对椎间盘的冲击。

2.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要避免长时间低头⼯作,银⾏与财会专业⼈⼠、办公室伏案⼯作、电脑操作等⼈员,这种体位使部肌⾁、韧带长时间受到牵拉⽽劳损,促使颈椎椎间盘发⽣退变。⼯作 1 ⼩时左右后改变⼀下体位。变不良的⼯作和⽣活习惯,如卧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等。

3.颈部放置在⽣理状态下休息

⼀般成年⼈颈部垫⾼约 10 公分较好,⾼枕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其结果与低头姿势相同。侧卧枕头要加⾼⾄头部不出现侧屈的⾼度。

4.避免颈部外伤

乘车外出应系好安全带并避免在车上睡觉,以免急刹车时因颈部肌⾁松弛⽽损伤颈椎。出现颈肩痛时,在明确诊断并除外颈椎管狭窄后,可⾏轻柔按摩,避免过重的旋转⼿法,以免损伤椎间盘。

5.避免风寒、潮湿

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向颈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冷⽔冲洗头颈部,或在凉上睡觉。

6.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

随着青少年学业竞争压⼒的加剧,长时间的看书学习对⼴⼤青少年的颈椎健康造成了极⼤危害⽽出现颈椎病发病低龄化的趋势。建议在中⼩学乃⾄⼤学中,⼤⼒宣传有关颈椎的保健知识,教育学们树⽴颈椎的保健意识,重视颈椎健康,树⽴科学学习、健康学习的理念,从源头上堵截颈椎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