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指南 2021-01-19

        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

概 述 

····

       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用于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痛)的诊断与治疗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股前外侧 区域皮肤的异常感觉,常伴有麻木灼痛和该神经分 布区的痛觉过敏;体检可有髂前上棘内下方压痛, Tinel 征阳性,髋关节后伸牵拉试验阳性;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行走时症状加重,患者以中青年为 多。姿势性因素(工作特点、生活习惯)、腰带过低、医源性损伤等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可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的医源性手术包括髂骨植骨、骨盆外固定和髋部前路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将外固定器针插入 髂前上棘或腹股沟韧带附近所致 。 

解剖学

····

     股外侧皮神经是纯感觉支,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的后股,出椎间孔后包裹于椎旁纤维结缔组 织中,在腰大肌后方下行,斜向外下方穿腰大肌出现 于腰大肌的外侧缘,经髂肌前方,在髂前上棘内侧近 旁穿经腹股沟韧带至股部。于阔筋膜内分为前支、 中间支、后支,继而穿出阔筋膜至浅筋膜,见图 1。 

自腰神经后股汇合处至出盆点,股外侧皮神经长度 (16.32±2.64)cm。股外侧皮神经由腰大肌外侧缘 向下跨过髂窝,先位于髂筋膜深面,至近腹股沟韧带 处即位于髂筋膜中。出盆腔时,72% 走行于腹股沟 韧带的深面,28% 穿行于腹股沟韧带中。股外侧皮 神经自进入腹股沟韧带至浅出阔筋膜,走行于充满 脂肪的扁平隧道,此隧道由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 之间的双层阔筋膜形成。隧道中,此段神经与周围 结缔组织紧密相连,特别是在腹股沟韧带段,有纵横 交错的纤维组织包裹神经,形成股外侧皮神经的远 侧固定点。股外侧皮神经大多呈扁圆形,外径较为粗大,其 主干穿出筋膜后横径平均达 2.6 mm,发出后支时仍 在 2.0 mm 以上。多在髂前上棘下 5~14 cm 发出后 支和前支,中间支为主干的直接延续,体表投影为髂 前上棘与髌骨外缘中点连线的中下 2/3 段,其后支主要分布于股前外侧上 1/3 区域,前支和中间支分布于 股前外侧中、下 2/3 区域,至膝外上区域亦有丰富的 神经分支 。股外侧皮神经是纯感觉支,只支配大腿外侧皮 肤感觉,支配区域范围呈近似椭圆形,上界离近端关 节(股骨大转子)平均距离为 7.9 cm,下界离远端关节(胫骨关节)平均距离为 7.6 cm,前界离股骨长径 平均距离为 10.4 cm,后界离股骨长径平均距离为 8.6 cm ,见图 2。

股外侧皮神经从髂筋膜深面到皮下走行有较多变异 。可能经由髂前上棘的下方或者上方走行,也 有可能在髂前上棘的外侧,在外侧的变异率为 4%~ 18.8% 。如果在髂前上棘内侧,那么与髂前上棘的 距离可能少于 1 cm,也可能超过 7 cm。见图 3。

 1. 适应证

····

 (1)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 痛)的诊断与治疗; 

(2)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炎; 

(3) 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外侧皮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4) 大腿外侧区域的取皮术; 

(5) 与其他神经阻滞技术联合进行下肢手术的麻醉。 

2. 禁忌证 

····

(1) 不合作患者;

 (2) 局部或者全身感染者; 

(3) 有出血倾向者;

 (4)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5) 局麻药过敏者。 

3. 并发症

····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非常少,但理论上存在感染、出血、血管内注射、局麻药中 毒以及神经损伤的可能。由于解剖变异和局麻药未 能充分扩散而导致的阻滞不全亦可发生。 

4. 注意事项 

····

(1) 穿刺针误入血管,回抽有血,停止给药,调整 针尖位置直至回抽无血,给予 1~2 ml 试验剂量,确 保在超声下能看到局麻药扩散。

 (2) 局麻药中毒症状包括口周麻木、耳鸣、神志不清、惊厥,发现症状应立即停止给药,依据局麻药 中毒指南进行抢救。 

(3) 注射时阻力高或疼痛,针尖可能在神经内, 缓慢退针直至阻力消失。

 (4) 神经阻滞失败,在局麻药安全剂量范围内可 以重新阻滞,或者改用其他麻醉或镇痛方法。 

(5) 超声下看不到股外侧皮神经,可以两种入路 交替寻找。

 (6) 穿刺过程中如果不能诱发异感,可在筋膜下注 药,不宜为寻找异感反复穿刺损伤神经或局部组织。

 5. 局麻药容量 

····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通常有两种入路,包括通过髂前上棘内侧入路和髂前上棘下方入路。

   第一种入路方式,在髂前上棘附近辨认到的往往是股外侧皮 神经的总支,此时只需小剂量局麻药 2~3 ml 就能 起 到 阻 滞 效 果 。

   第二种入路,在髂前上棘下方缝匠 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寻找的神经往往已分支,故目 前文献支持第二种入路方式,应使用稍大剂量的局 麻药 10 ml。因为股外侧皮 神经分支变异复杂,10 ml 容量便可以扩散至近端 神经分支 。 

6. 局麻药浓度与药物选择 

····

当以镇痛和麻醉为目的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时, 推荐浓度为 0.375%~0.5%罗哌卡因。当以治疗为目的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时,推荐 0.25% 利多卡因、维生素 B12 0.25 mg、曲安奈德 3 mg配 成10~15 ml混合溶液。每周治疗 1 次,治疗 3~5 次,直至症状缓解。 

阻 滞 方 法 

····

1. 体表解剖标记和定位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足的长轴与桌面保持垂 直,为了保持神经血管之间的解剖结构,应避免下肢内 旋和外旋。麻醉科医生站在需要阻滞的下肢侧。连接 无创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吸氧,皮肤消毒。暴露腹股 沟韧带、髂前上棘并做标记。髂前上棘是股外侧皮神 经阻滞的首要体表标志,第一种入路可在髂前上棘 向内 1 cm 做标记。第二种入路可于髂前上棘下方缝 匠肌外侧缘做标记。见图5。 

2. 无影像学引导阻滞方法(盲穿)

    (1) 第一种入路 通过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之间 的髂骨内侧表面实施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 22 G、1.5 英寸(3.8 cm)钝头针于髂前上棘向内 1 cm 进针,以 40°~60°角度穿刺。沿着髂前上棘并平行髂骨表面向 尾端缓慢滑动,针尖并非贴到髂骨骨面,而是位于髂骨 之上的髂肌表面,直至感觉到明显的突破感,即髂筋 膜,立即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后,注射局麻药10~15 ml。

     (2) 第二种入路 用 22 G、1.5英寸(3.8 cm)钝头针 于髂前上棘下方缝匠肌外侧缘(髂前上棘向内 2 cm、向 尾 2 cm)的皮肤进针,以 40°~60°角度缓慢穿刺,直至 感觉到突破阔筋膜时有突破感,即在阔筋膜下,立刻固 定针头。回抽无血后,注射10~15 ml局麻药。股外侧皮神经为3 mm不到的神经,在使用盲法时 很难找到异感,所以也无需刻意去寻找异感,只要针尖 能达到所需的肌肉间隙,给予足够的局麻药容量 10~ 15 ml,即能起到阻滞效果(此法的推荐等级为B1)。 

3. 神经刺激器定位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为纯感觉神经,使用神经刺激也并 不能诱发肌肉运动,当电刺激探笔靠近神经时,电流刺 激只会引发支配区域异感。因此,需要患者告知医师, 才能配合完成神经定位。在髂前上棘下方缝匠肌外侧使用电刺激器探笔大 电流(5~10 mA),应紧贴皮肤缓慢横向移动直至患者 出现支配区域异感并标记。然后纵向移动电刺激探笔 诱发异感并标记,连点成线,即可确定股外侧皮神经的 走行。皮肤消毒后,用 22 G穿刺针沿神经走行方向局 部 注 射 上 述 局 麻 药 5 ml 即 可

。 

4. 超声引导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般有两种入 路。第一种在髂前上棘附近,将超声探头横向放置 在髂前上棘内侧,探头一端放置在髂前上棘,在髂肌 表面、髂筋膜下方寻找股外侧皮神经。第二种入路 在髂前上棘下方,超声探头横向放置在髂前上棘下方并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 间寻找股外侧皮神经。由于股外侧皮神经表浅、纤 细且变异较多,在髂前上棘附近很难找到。所以现 在更推荐的是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寻找神经,此处的股外侧皮神经位置 相对固定;而且此处股外侧皮神经呈筛网样结 构,与肌间隙的低回声之间形成良好的声学对比,超 声图像更易识别。见图 6。

      (1) 第一种入路 使用高频线阵探头(6~13 MHz), 将超声探头横向放置在髂前上棘内侧,探头一端放 置在髂前上棘,在超声图像中显示为一骨性回声,髂 骨的内侧附着髂肌,在超声图像中显示为紧贴髂骨 斜形走行的肌肉,髂肌表面即是髂筋膜。在此超声 切面即可观察到腹外、腹内、腹横肌。将探头逐步向 上向下移动以辨认神经,此处股外侧皮神经在超声 图像中显示为在髂前上棘附近髂肌表面髂筋膜下的 一个低回声结构。在探头外侧打皮丘,由外向内采 用平面内技术进针,穿过皮下组织,针尖到达髂筋膜 和髂肌之间时可能有突破感,缓慢回抽无血后,在神 经周围注射局麻药 2~3 ml,见图 7

     (2) 第二种入路 使用高频线阵探头(6~13 MHz), 将超声探头横向放置在髂前上棘下方并平行于腹股 沟韧带,识别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图像上股外侧 皮神经在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的脂肪垫中,为 低回声椭圆形结构。在探头外侧打皮丘,由外向内 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穿过皮下组织,针尖到达缝匠 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时可能有突破感,缓慢回抽无 血后,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麻药 10 ml,见图 8

5.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的标志

····

     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麻木, 如存在麻木感,则说明阻滞成功。用钝针轻刺大腿外侧皮肤,询问患者是否存 在痛感,如痛感消失,则说明阻滞成功。用湿酒精擦拭双侧大腿外侧皮肤,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温度觉的差异,如存在温度觉的差 异,则说明阻滞成功。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