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指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 分类 广义····狭义 01 肩周滑囊病变(粘连性滑囊炎、钙化性滑囊炎、闭塞性滑囊炎等); 02 肱关节腔病变(粘连性关节炎、冻 结肩、疼痛性肩挛缩症、疼痛肩、肩关节僵硬疼痛等); 03 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粘 连性腱鞘炎、冈上肌腱炎、钙化性肌腱炎、退行性肌 腱炎、肩袖炎、疼痛弧综合征等); 04 其他肩周围病 变(喙突炎、肩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狭义仅指盂肱关节粘连(冻结肩)。 在肩周炎分类中,冻结肩、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腱鞘炎、喙突炎、肩峰下滑囊炎、钙化性肌腱炎等是最常见类型,同时也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治疗原则 ···· 针灸治疗肩周炎应遵循分期施治原则。 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以缓解疼痛为主,针灸治疗以循经选取远端腧穴为主,采用强刺激,并配合 局部腧穴、阿是穴; 1慢性期(冻结期)及功能恢复期 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针灸治疗应结合病 因辨证,取穴以局部邻近腧穴、阿是穴为主,并配合 循经取穴。 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指导原则不尽相同。古代文献多记载治疗以单穴为主,近现代名家治疗多从病因辨证选穴,现代临床则主要根据肩周炎的疾病分期再结合病因和经络辨证分别确定治疗方案。 推荐方案 ·急性期·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的针灸治疗 急性期肩周炎的针灸治疗建议毫针刺、远端取穴、泻法强刺激。毫针刺推荐“条口穴透承山穴”和“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两种方案。此外,还推荐穴位注射疗法和耳穴透刺疗法。 (1)条口穴透承山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
动受限,建议选取条口穴,透刺,泻法,强刺激,配合运动针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
取条口穴,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 0.30 mm、
长 75 mm 毫针,针尖对准承山穴方向直刺入条口穴,
深度约 50~60 mm,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得气;行
针的同时嘱患者配合运动,即运动针法(嘱患者先主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 min,再在医生或家属的协助下 做被动前屈、背伸、外展、上举、内旋运动 5 min, 活动范围越大越好)。留针20~30 min,每10 min 行 针 1 次,行针时配合运动。 (2)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
动受限,建议选取远端腧穴条口穴针刺治疗的同时,
可根据疼痛部位及压痛点所属经络分别选用相应经
络局部及邻近腧穴。肩周炎疼痛以肩前
内侧痛为主者为手太阴经证,以肩前痛为主者为手阳
明经证,以肩外侧痛为主者为手少阳经证,以肩后痛
为主者为手太阳经证。主穴选取:肩髃、肩髎、臂臑、
阿是穴、条口;根据疼痛部位,手太阴肺经,配尺泽、
孔最;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手少阳
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手太阳小肠经,配天宗、
秉风、肩贞、支正。条口穴操作方法同上,余穴行常
规操作。同时,对于急性期肩周炎,该《指南》建议在毫
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运动针法、电针、TDP 照射等辅助
治疗,以增强疗效。 (3)穴位注射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相关腧穴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集合针刺与药物双重作
用,临床中常用于镇痛、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方面。该
疗法起效快,能明显缓解肩部疼痛。取穴:肩髃、肩
髎、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施
术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快速刺入皮下组织,
然后将注射器做提插动作,得气后,回抽未见回血,
即可缓缓注入药物,每个部位注射 0.5~1 mL,每次
选取 3~5 个部位。根据部位常选用 5 mL、10 mL 注
射器,5~7 号针头。 (4)耳穴透刺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耳穴透 刺疗法。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对疼痛性疾
病治疗效果明显。现代研究显示耳针对于急性
痛的镇痛效果显著,能提高病灶局部痛阈。取穴:患
侧耳穴“肩、肩关节、锁骨”,兼有肘以下症状者,
配患侧耳穴“肘、腕、指”。操作方法:选用 0.30 mm
×25 mm 的一次性毫针。先将皮肤按常规消毒,用左
手固定耳郭,拇指在前,示指和中指从后方将所刺穴区(以肩—肩关节—锁骨为例)的耳郭局部顶起,右
手拇、示、中指持针,从耳穴肩的上端呈小于 10°
的角度刺入,然后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达到耳穴肩关节及锁骨的皮下,如果一针难以通贯全程,可
采用 2~3 支毫针相接连续刺入。进针后,用小幅度
的捻转手法捻 5~7 下,留针期间可行此法二三次,
以加强针感,共留针 30 min。针毕后,即刻令患者做
上肢及肩关节的抬举、旋转等动作,反复做数分钟,
越是活动困难的动作,越要多做。留针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力,也要不断地或间歇地做患肩部的活动。 切合临床实际,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优势(研究表明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端取穴强刺激 是针灸镇痛的优势)和取穴少而精的特点;建议根据 疼痛部位所属经络选取局部、邻近腧穴及阿是穴,体现针灸辨经取穴特色;强调与其他针刺及辅助治疗方 案(运动针法、电针、TDP 照射等)合用,及穴位注射、耳穴透刺等其他疗法的应用,体现了疗法的多样性,增加了针灸医师的可选择性。 推荐方案 ··慢性期··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的针灸治疗 慢性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临床表现为 疼痛症状相对减轻,但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 性功能障碍;功能恢复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三个阶 段,疼痛及僵硬均不显著。 (1)毫针刺法 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肩周炎针灸治疗建议采用
毫针或配合电针,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
取穴。穴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 ① 辨证配穴: 风寒湿型肩周炎,配大椎、阴陵泉; 瘀滞型肩周炎,配间使、三阴交; 气血虚型肩周炎, 配足三里、合谷; ②根据疼痛部位配穴: 手太阴肺经, 配尺泽、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中渚; 手太阳小肠 经,配天宗、肩贞、养老。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暴露患侧肩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 0.30 mm、长 40~50 mm 毫针,快速直刺进针,深度 约 30~40 mm,捻转得气。在毫针刺的基础上,风寒湿型、气血虚型肩周炎,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建议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 风寒湿型肩周炎伴局部压痛明显者,建议采用火针治 疗;同时建议辅助功能锻炼。 (2)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应用特制的刮痧工具,在人体体表的 腧穴、经络及病变部位进行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一种 疗法。刮痧具有舒经活络、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 谢等作用,该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局部组织拘挛程度。 取穴:风池、肩井、臑俞、肩贞、肩髎、肩髃、臂臑、 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 ①肩部刮痧:患者采用端坐 位,用弧线刮法刮拭,由风池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 刮向肩端,要求手法流畅。每侧刮 15~20 次,力量 均匀适中,在风池、肩井穴可行点压按揉手法,缓解 疼痛。 ②上肢刮痧:患者采用端坐位,用直线刮法,
先刮拭肩头上下:从臑俞到肩贞,从肩髎到臂臑,从
肩髃到臂臑。然后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刮拭:从肩髃过曲池到合谷,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痧板,
由肩髃向下刮,经过曲池,直到合谷,刮 15~20 次。在肩髃、曲池穴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处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 3~5 次。融合艾灸、火针、刺络
拔罐、刮痧多种疗法,建议多种方法合用。 小结 ···· 本《指南》的宗旨是在现有最佳证据的基础上, 提供可供广大针灸临床医生选择的、证据可靠的肩周炎针灸治疗临床方案。急性期 (冻结进行期)以缓解疼痛为主,慢性期(冻结期) 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充分 体现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特点。在腧穴选择方面,采用病因辨证与循经辨证相结合, 取穴以局部邻近腧穴、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循经远取。在操作部分详细介绍腧穴操作、疗程、注意事项等细 节内容,保证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并在每条推荐方案 之后都附有推荐意见、解释以及证据质量评估,保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