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针在皮肤科应用

 疼痛指南 2021-01-19

火针古称为“烧针”、“白针”、“燔针”、“粹刺” 等。火针疗法是指用特定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 用一定手法,在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速刺疾 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火针治疗皮肤病施治 简便、疗效确,能起到温壮阳气、生肌敛疮、祛腐排 脓、祛风止痒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其中, 火针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如疖、毛囊炎、丹毒、单纯 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附属器疾 病,如痤疮、酒渣鼻、斑秃等;色素障碍性疾病,如白 癜风等;皮炎湿疹类疾病,如湿疹等;瘙痒性疾病, 如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皮肤淀粉样变等;物理性皮肤病,如鸡眼等;丘疹鳞 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等;无菌性脓疱性疾病,如掌 跖脓疱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火针的机制 

····

火针通过针与灸的双重刺激,温通经络,散寒 解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认为,火针 通过温热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火针刺激可 提高患者局部痛阈,同时降低体内炎性因子的发生 趋化,阻断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消炎止痛;火针刺激后,可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和提高其吞噬功 能,帮助炎症消退,以限制炎症蔓延到全身。此外, 通过无创经颅多普勒检查(TCD),证明了火针通过 刺激皮肤,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激活调节机 制,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

····

1 针刺部位与体位选择

部位主要是病灶局部 或周围。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不要随意改动,因为火 针是一个速刺疾出的操作,突然的变动体位会导致 针刺部位改变,对健康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2 消毒

①术者双手以 75%酒精消毒;

②针刺部 位消毒:定位后,用 75%酒精棉签或碘伏棉球在针 刺部位消毒;

③火针针具消毒:点燃酒精灯,从针根 沿针体到针尖连续移动烧红,对针具进行操作前消毒。点火后尽量靠近治疗部位。

3 烧针

针烧至通红再行操作,《针灸大成·火 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 病,反损于人。”操作者左手持酒精灯(酒精灯内酒 精装 1/3 以下即可),点火后尽量靠近所需针刺部 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针尖及针体前部与火焰呈 锐角在外焰上加热,并可微微移动针体,加热自针 身到针尖,以通红为度,不红则无效。

4 进针

“刺有深浅,烙有割熨”为火针针法的高 度概括。烧针完成后,手腕用力,迅速点刺病灶部 位,针刺深度需要多加注意。火针的深度要依疾病 的皮损特点决定。若皮损为水疱、丘疹,深度为针尖 刺破疱疹;皮损为囊肿者则刺破囊壁即可,过深则 破坏正常组织,过浅则未达病灶处;皮损为结节者 需刺入皮损中央,忌挤压,避免炎症扩散;皮损为斑 片者,需刺入皮损基底部。《针灸大成·火针》中提到 “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 耳”。 

火针禁忌

····

 ①精神过于紧张,饥饿、劳累,以及大醉者禁 用;

②瘢痕体质者禁用;

③精神疾病患者禁用;

④病 灶破损、糜烂处禁用;

⑤糖尿病患者或过敏体质者 慎用;

⑥年老体弱者、围产期妇女及婴幼儿慎用; 

⑦高血压、冠心病、血小板减少、血液病患者慎用;

 ⑧鸠尾、建里、巨阙、中脘、上脘、下脘慎用。 

皮肤科临床应用

····

1 感染性皮肤病

1.1 带状疱疹 取穴:皮疹区。 

操作方法:皮疹区在面部者采用细火针,其他 部位者采用中粗火针。患者取舒适体位,皮损部位 常规消毒后,将火针在酒精灯外焰处烧至通红或发 白,每个疱疹点刺 2~3 下,疾速出针,深度以刺破为 度,刺后以消毒棉球按压 30 s,挤尽疱液。操作后可 在针刺处拔罐,以覆盖操作部位为宜。 

1.2 丹毒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急性丹毒采用毫火针,慢性丹毒选 用中粗火针。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烧针,烧至通红后 迅速刺入皮损处,散刺密度为间隔 1 cm 针。2 次/周, 病情好转后可改为 1 次/周。注意事项:针后可见深 色血液流出,此时不必压迫止血,待其自止。 

1.3 扁平疣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扁平疣好发于颜面部,多采用盘龙 细火针(直径 0.5 mm)或毫火针,皮损局部常规消 毒、烧针,垂直快速点刺疣体中央,迅速出针。疣体 小者点刺 1 针即可,疣体大者在周围围刺,深度以 不超过皮损基底部为宜。对难治型疣体,或前法效 果不佳者,可运用烙刺进针法,用火针头轻触皮肤 后进行烙熨。火针治疗结束后可配合温和灸,以局 部温热为宜,时间 15 min。期间勿用手抓,让痂壳自 行脱落,若脱落后疣体未消失,需再次治疗。

1.4 寻常疣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选用单头火针,多头火针或贺氏平 头火针,先刺最大或最早出现的疣体。皮损处常规 消毒,较大的疣体选用贺氏平头火针,将针尖烧至 通红,迅速烙刺疣体。较小的疣体可采用贺氏单头 细火针,将针尖烧至通红,迅速刺入疣体,然后快速 出针,用干棉球擦拭针孔。进针深度以疣体基底部 为宜。疣体小者刺 1 针即可,疣体稍大者可刺数针。治疗 1 次/周。注意事项:针刺部位保持干燥清洁,防 止感染。 

1.5 跖疣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局部皮损常规消毒,持中粗火针或 粗火针烧至通红,于疣体处迅速刺入,随即出针,针 体直入直出,其深度以针尖刚透过皮损基底为度。 

1.6 毛囊炎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中粗火针,头部 较大的皮损可采用 5 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火烧针 至通红或变白,将针垂直快速刺入脓块中央,脓块 较大者可在脓块周围刺 3~4 针。随后用干棉球挤压 针孔周围,使脓液排除,或者排出适量血液。并嘱患 者施术部位 2~3 d 忌沾水。

2 皮肤附属器疾病

2.1 痤疮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面部选用 0.5 mm 盘龙细火针,将针 体烧红,迅速点刺皮损顶部。皮损为黑头,丘疹者点 刺 1 次,可稍加挤压排除其中粉刺或脓疱分泌物、 脓血等;皮损为结节坚硬者在其皮损中心以及周围 进行围刺,深度宜刺入结节中部;皮损为囊肿者,点 刺时有落空感,随后用棉签轻轻挤出其内容物。针 刺原则为先浅刺。

 2.2 酒渣鼻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皮损处常规消毒,将针在酒精灯上 烧至通红或发白。酒渣鼻在红斑期以毛细血管扩张 为特点,此期宜选用毫火针于毛细血管部位点刺 2~3 针;丘疹脓疱期和鼻赘期宜选用毫火针在脓疱和 鼻部结缔组织增生部位迅速点刺,皮损较大者点刺 2~3 针。 

2.3 斑秃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部位常规消毒,选用中粗火针,烧 针,在所选腧穴处迅速进针然后拔出。 

3 色素障碍性疾病

5.3.1 白癜风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皮损处常规消毒, 医者手持 1 寸毫针 4 支,烧红针尖后迅速刺入皮损 白斑区,连续点刺,进针深度不宜过深,针刺间距可 设为 1 cm。

4 皮炎湿疹类疾病

湿疹。适用人群:慢性湿疹,急性湿疹不宜施用。取穴:皮损局部。操作方法:采用 0.5 mm 中粗火针,患者取舒适 体位,充分暴露皮损部位,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将火 针于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或发白,垂直迅速点刺皮 损局部,间隔 1 cm 围刺。

5 瘙痒性疾病

5.5.1 结节性痒疹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皮损处采用中粗火针,烧红后迅速 点刺,密刺。

5.2 神经性皮炎 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采用毫火针或中粗火针,皮损局部 常规消毒,皮损较轻仅呈丘疹样改变者,采取轻浅 手法,若皮损严重,已进展为苔藓样改变,瘙痒顽固 而剧烈,应采取密刺法火针烧红后迅速垂直进针, 深度视皮损而定,每针间隔 1 cm。 

6 代谢障碍性疾病

皮肤淀粉样变。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选用中粗火针,患者在充分暴露操 作部位的前提下灵活选择体位,常规消毒,将针烧 至通红,快速垂直刺入,然后迅速出针。

7 物理性皮肤病

鸡眼。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皮损处常规消毒,痛感强者可于鸡 眼周围用 2%利多卡因注射液适量麻醉。规范操作火 针对皮损处及周围进行针刺,进针深处达鸡眼根部。

8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适用人群: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为暗红色斑块, 增殖较厚、白色鳞屑多。适用于静止期与消退期,进 行期不宜进行火针治疗,以防出现同形反应。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皮损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中粗火针, 在酒精灯上烧针至通红,迅进疾出,针刺间距可设 为 0.5~1 cm,由病变外缘向中心围刺。

9 无菌性脓疱性疾病

掌跖脓疱病。取穴:皮损局部。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皮损局部 常规消毒。采用中粗火针,在酒精灯外焰烧红针尖 后,迅速点刺皮损局部脓疱,疾进迅出。2 次/周,至 不再出新的脓疱。

结语

····

总而言之,火针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在皮 肤科应用时主要操作部位为皮损局部,近年来火针 针具以及操作方法逐渐规范,在皮肤科应用也更加 广泛。《内经》曰:“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 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医者施用火针治疗时必 一其神,令志在针,规范施治。愿与同道共同实践, 共同进步。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