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普仁治痤疮医案

 循天园 2021-05-29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节/囊肿性痤疮是由于炎症进一步加深加重而成,因其病程迁延反复,是影响人们美容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1 治疗方法

暴露面部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细火针在乙醇灯上烧红至发白之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入结节中部为宜,切忌挤压,以防炎症扩散;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出囊内容物,沾干,碘伏消毒。施术后,可配合拔罐,使脓血尽出,碘伏消毒。

一般治疗后第二天开始结痂,且勿用手抓,让痂壳5d左右自行脱落。若痂壳脱落后皮损未消失则再次治疗。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于20071127日到我科就诊。

面部反复丘疹、结节、囊肿2年,就诊时见面部有密不可数的脓疱、结节、囊肿,甚至融合成片,皮损处压痛明显。

治疗以火针点刺局部皮损,清除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性分泌物、脓栓、脓血,排出囊肿的囊内物,同时配合肺俞、脾俞火针点刺。

治疗3次后大部分结节变软、囊肿变平,有少许新发皮损,继续遵原法治疗8次后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 小结

火针的烧针和针刺深浅至关重要,《针灸大成·火针》:“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痛,惟消息取中耳。”《针灸大成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须在乙醇灯外焰上烧针至发白,温度越高,针的穿透力越强,患者痛感越小。其作用在于对局部直接杀菌消炎祛腐,祛腐方能生新。另一方面高温可以直接破坏增生肥大的皮脂腺细胞,使皮脂分泌减少,改变了毛囊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病灶的复发。针后伤口要严格消毒,禁洗浴以控制感染。

4 讨论

上证皆由经络不畅,阴阳失衡所致。血乃有形之物,气必须以血为物质基础。血盛则气旺,气旺又能生血行血摄血,血病气亦病。正如《医学入门》所云:“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贺教授提出了“以血行气”的刺络放血法,以强令血气经脉通行。即凡郁滞过久的疾病,均可用刺络方法治疗。《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泄其盛经,出其血。”“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这些都说明气血与经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红炉点雪》:“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故火针对热症也卓有成效。张景岳《类经》中曾对此解释曰:“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热症由于局部血气壅滞,火郁而毒生,往往出现红肿热痛等多种表现。使用火针可以通经络,行气血,强开其门,引热外泻,从而使热清毒解,如《圣济总录》:“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火针可温通经络,开门去邪。火针通过腧穴将热直接导入人体,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内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疏通经络,同时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脉络之外门,去除病邪,有利于阻塞局部血流中有毒物质的排除。火针又可行气解郁,以热引热。火针借助火力强开外门,将热邪引出体外,而达到治病去邪之目的。故火针不仅对于寒证有效,同样对热毒也卓有成效。

贺老说:“对于火针的应用,自古记载很少,《内经》记载火针的适应证是治疗痹证;唐朝才有记载治乳痈、癥瘕;宋朝记载治胃脘痛、腰痛,也没有记载治其他病。为治疗白癜风,我参考古书上以灸穴位治疗的方法,试扎火针,还真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和疾病的情况以及服务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得到了一些新认识、找到了一些好的治疗方法,这就是创新。”

我们应用火针刺络放血对临床某些疾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工作,应该说是“强通法”与“温通法”的成功结合,然而,火针更广泛的应用,还有待我们不懈地推广和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