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河新 | 比南方更远的是什么

 文学百花园 2021-01-19


河南青年作家张中民的第一篇城市小说《比南方更远》出炉了。说起张中民先生,他不但是我多年的知己、更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中的他---朴实、厚道、真诚,每每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总给人一种从容、淡定、大气的感觉。短短几年间,他的作品先后在《小说界》、《莽原》、《山东文学》《广州文艺》等全国多家知名文学期刊发表,我想这和他的勤奋、深厚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

中国是乡村中国,以农民和乡村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很多,先前读过张中民先生的一些小说,大都是写农村题材,而中国小说家几乎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些作家比较出名的包括: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阎连科等。张中民先生和这些作家们一样,返回身看自己的出发的故乡,在小说中,用真诚的心,对父老乡亲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在农村的“传统”中发掘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

《比南方更远》是张中民先生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一部标志性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姚远在南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姚远小时候出生在农村。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做政工干部,后来因婚外恋离了婚,独自一个人去南方追求人生价值,在花花绿绿的都市,他追逐着金钱、名利和“爱情游戏”,经过奋斗、迷茫、得意、失意,最后迷失了方向,乃至彻底绝望,直至灵魂枯竭。

   

这部长篇小说,能在《莽原》发表,我想绝对不是偶然的,一是巧设伏笔,自然天成,它贴近现实生活,揭示着普通大众、芸芸众生命运,让人感觉发生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写人物时,作者的文字是独特的,贴近本真的人性,朴素、温暖,将生活的甜酸苦辣全部呈现出来,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读者的心,令人回味。三是对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常能抓住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浸润开来,汇成一种感动。

小说里余静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女性。她和姚远是一个县城,中专毕业后,本是一对关系不错的恋人,由于毕业分配后地位发生了变化,最终分手。余静婚后本来有一个很不错的家,但和姚远的一次偶然相见,旧情复燃。为了找回真爱,和丈夫离了婚,为了支持姚远的事业,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直到姚远公司破产,一无所有,还深爱着姚远,把女人的大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位姑娘吴倩,是个单纯、知性、感性的女子,大学毕业后来特区打工,想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次和恋人争吵后,投入了姚远的怀抱,两个寂寞的心互相安慰着,在姚远事业低潮期选择了离开,后来姚远终于创出了一番天地,又想重归好,她的身上真实的体现当今女人功利性的爱情价值观。

小说看到最后看到的不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他们的烦恼,这些烦恼也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余静是烦恼的,吴倩也是烦恼的,姚远也是痛苦的,努力的打拼换来的却是令人心碎的结局。......让我们这些读者唏嘘不已:生活,一地鸡毛;爱情,千疮百孔;未来,茫然虚无。生活是不是很苍凉呀?生命是不是很没有意义?

小说结局充满悬念,姚远爬上了距离水面近百多米的大桥上,那天风很大,他给相依为命的姐姐打了电话,给深爱他的女人余静打了电话,为了询问女儿学习的情况给前妻打了电话,还给曾经同居过吴倩的作了最后的告别 ……在余静焦急的呼唤中犹豫着。

人还是那年的人,但梦已经随风逝去,姚远真的要结束生命吗?还能回到当初他离开的地方吗?还是选择重新开始?我想不要去追问他以后的生活,放过他也就等于放过了自己;不要去纠缠那些往事,让往事随风,一切都随风,随风飘散吧。

文学说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世界的倾诉和表达需要,张中民先生这部长篇小说,如同我们在冬天打开了心灵窗口,从姚远身上我们看到了外来工在南方奋争的历史。深刻揭示着打工群体吊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的爱与恨,伤痛与酸楚,无奈与彷徨,朴实的文字和动人的真情水乳交融,我们阅读的时候已经分不清到底是温暖的文字在感染着我们还是真情在打动着我们,我不禁要问:比南方更远的是什么?比南方更远的是人心,亲情与爱情能否成为唯一的拯救?这就更激发了我们对人类命运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真情匮乏的年代,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阅读这些文字,感谢张中民先生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散文家协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曾做过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