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正宿【散文】最恋苞谷香

 凉城文苑 2021-01-19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美       
           
           
           
最恋苞谷香

文//张正宿
春天来了,又到了母亲栽种苞谷的季节。
记忆中,母亲在种满洋芋的地里,总会预留下一块丈余长的空地。在桃花凋谢的时节,母亲会抢在时间前面,平整了长方形的厢子,在当间倒插上锯柴用的木马,架上竹筛,洒落下细细沫沫的泥土,和粪、调匀、抹平,划好两寸见方营养块,扎上小洞、丢进苞谷种,掩上细土,支上篾架、覆以塑料薄膜,四周用泥块紧紧的压住。
苞谷育好了,这是秋天的希望。
年复一年,眨眼间,母亲都六十岁了。在这个桃花凋谢的时节,母亲该是又在重复这样的过程。
老家在很高很远的大山里,砂土不存水、地无三尺平。因不宜种植水稻,种植苞谷和洋芋,是老家人祖祖辈辈留下的技艺。
在儿时的老家,苞谷成了主食。人们发挥聪明才智,苞谷也做成各种花样,充当菜肴和点心。苞谷糊、榨广椒、醪糟汤、粑粑、蒸肉……最常见的还是苞谷蒸洋芋饭,和点榨广椒、淋上合渣,香喷喷、美滋滋,三碗下肚,一天不饿。
二十多年前,因白天需要种地,推磨磨苞谷粉只能在晚上进行。“上面岩,下面岩,中间飘出雪花来。”奶奶教我们的谜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只可惜,她已经永远离开了。
光秃秃、歪歪斜斜的木头电线杆上,萧索着两股弯弯曲曲、畏畏缩缩的电线。电压不稳,屋内几颗电灯泡黄了又红、红了又黄,最后变成一条若隐若现的蛛丝,竟然消失了。
奶奶找来煤油灯,火柴点上。父亲和母亲拉动敦实的石磨,“隆隆隆”的闷响,苞谷被磨成了粉,预备第二天的口粮。煤油灯的火焰忽闪忽闪的,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投在板壁上,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我便调皮地双手吊在磨档子的横臂上,踮起脚尖,在父亲面前秋千似的摇荡……

第二天清早,母亲灶上的甑子已经热气腾腾,揭开尖顶的甑盖,猛吹一口气,“呼呼”直响。为打发几个嘴馋的小鬼,母亲会给我们一颗方方正正的“翻甑头”。至今回想起来,那味道又甜又香。
二姨嫁到低山三里坝,那里有水田,过年的时候,总会有可口的米酒汤。要不说母亲心强呢,腊月间,她买来酒曲,和上刚蒸好的包谷饭,细细和匀,用搪瓷盆装好压紧,放在火炕楼上的木缸里,覆以破旧棉袄。一周左右取出,白霉下的苞谷醪糟已经膨胀成弧形面,香气扑鼻。切上几块,放在锅里煮沸,舀起来连汤带水,竟然在大冷的冬天,喝出我一身热汗。于是过年,美美的醪糟汤成为孩提时的念想……
过年的点心,还是苞谷。母亲心灵手巧,泡好碎苞谷,漂去谷皮,在小石磨上一圈一圈的磨出白色的苞谷浆。锅里支上粑粑攀架,放上粑粑圈、铺上白布,一个圈里舀进一大勺包谷浆,盖好簸箩,大火蒸熟。
一个一个圆圆的泛着黄的苞谷粑粑,一排排摆放在簸箕里。刚出锅的粑粑,热气腾腾,被我用筷子扎起,大月亮咬成小月亮。姐姐们到底细心,用萝卜雕成五瓣梅花,蘸上大红,给每个粑粑正中间点上一朵。春节,炭火边烤上一圈粑粑。火光红红的,照在大家满是笑容的脸上。
一天天,一年年。我走出乡关,又回到故乡。吃过了天南海北的菜肴,喝过了稀奇古怪的羹汤,总是觉得,最美不过母亲手下的苞谷饭、醪糟汤。
最恋苞谷香。甜嫩的煮苞谷,酸稠的苞谷糊。父亲的教导、母亲的巧手、奶奶的微笑、相亲们的淳朴,在我梦里飘香……


编审:赵志云
           
         
           
作者:张正宿,笔名豪吟清江。80后,湖北建始人。幼喜文墨,时有善作。大学毕业后,归施工作。恩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笔下灵动的音符,其文长于记录恩施本土厚重文化,具浓厚乡土气息!
           
           
           
           
1. 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