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 ‖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奇喻名天下

 巫山人文地理 2021-01-19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人,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元和体”。元稹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氏为虏姓大族,枝叶繁茂,但在唐代日渐衰落。远世的辉煌与近世的不屑,及父卒后家境的困窘,促使元稹励志苦学,并成就了他不朽的政治和文学生涯。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巫山县城滨江路所立的元稹雕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而他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实为元稹一段经历之自传),记叙张生与崔莺莺的悲情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引人入胜,实为唐人传奇中不可多得之名篇,被后世改编成《西厢记》。

  在诗学上他十分推崇杜诗,但他师杜而不泥杜。其诗浅易明快,刻画真切感人,富于情趣。他的乐府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针砭时政,提出“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为历代诗评家所推崇,认为“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是“新乐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长诗名篇之一,与白居易《长恨歌》齐名。

  而元诗中最具特色的还是情诗(有人亦称之为艳诗)和悼亡诗,代表作有《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如他的《离思五首》,写得可谓缠绵悱恻:

(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在这五首诗中的第四首尤为著名,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妻子韦丛写的,在历代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堪称名篇佳作。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婚后他们如胶似漆,过着温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长,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年仅27岁温柔贤惠韦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的去世无疑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而《离思》也正为此而作。

  这首诗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在一首诗里同时以水、云、花三种物质喻人,可谓匠心独运,前无古人,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诗说: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景观就根本不值一提!“我”虽然常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穿行,却视而不见,懒得去欣赏,这一半是因为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爱情诗,一二句诗皆化用典古,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首句化用《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第二句则运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巫山朝云(或巫山神女)之美丽飘逸,隐喻爱妻柔美贤惠无与伦比,以此衬托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地位无法取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其意境优美,含义丰富,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而“曾经沧海”“除却巫山”,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很显然,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

  元稹曾多次行走三峡。有资料显示,白居易刺忠州(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时,元稹除了在这年三月,与白居易相遇于峡州之夷陵,相话三宿而别外,尚有多次会晤。所以元稹对三峡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我们可从他大量描写巫山景观和运用巫山典故的诗中看出来:

  巫峡连天水,章台塞路荆。(《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泛江玩月十二韵》)

  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万里寄书将出峡,却凭巫峡寄江州。(《凭李忠州寄书乐天》)

  阴山鸣雁晓断行,巫峡哀猿夜呼伴。(《何满子歌》)

  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月临花〈临檎花〉》)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