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假了,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未来

 A探索者 2021-01-20

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依赖手机、电视;
不如让我们给予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爱护。
——虎妈

作者丨朗读君
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

“放寒假了,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小静追着妈妈反复问着。

妈妈被问的烦了,就随手把手机给了小静,想了想,又说:“那你答应我,只能玩一会儿。”
小静捧着手机,盯着屏幕里的动画片,连忙点头应着,看都没看妈妈一眼。
同样是假期,面对孩子想玩手机的请求,妈妈们的回答也不尽相同。
当笑笑也和小静一样,追着妈妈要手机玩的时候。
笑笑妈妈却回答:“妈妈带你去游乐园吧,你不是老想去玩。”
笑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回答,开心的跳了起来。
“有妈妈的陪伴,还能去游乐园,这可比玩手机好太多了呢。”
笑笑心里这样想着。
孩子到底是要手机还是要陪伴呢?
妈妈们想要手机成为孩子亲近的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吗?
这可能取决于妈妈们的回答。
是的,妈妈的回答里藏着和孩子的关系!

“随你玩”的疏远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曾说过:
很多家长懒,把手机丢给孩子,来解放自己的时间。
正是家长懒得陪孩子,才让孩子手机“成瘾”!
有的家长觉得,手机就像他们的一个分身,甚至对付哭闹的孩子,比他们的严厉教育还管用。
所以,很多家长,屡试不爽,总会一口答应孩子玩手机的请求。
久而久之,孩子和手机越来越亲近,和家长越来越疏远。
而这一切却都源于家长的一句:“你玩吧”。
很多家长把手机当成管教孩子的工具,让手机分担自己的责任,但其实手机也在分走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和爱。
试想,当孩子慢慢对手机上瘾,影响学习,甚至学坏,家长还会觉得轻松吗?
手机不仅有辐射,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孩子沾染不良风气。
手机里的世界,纷繁芜杂,家长尚且容易沉迷,更何况没什么自控力的孩子呢?
就像很多孩子拿家长的钱去打赏主播,或者疯狂购物……
等到一连串问题出现,家长才幡然醒悟,会不会为时已晚?
对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加以管控,不能让孩子沉迷其中。
在面对孩子玩手机的请求时,家长不可为了一时“清闲”,随意答应。
一句随意的回答,既会造成亲子关系疏远,也会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陪你”的亲近

《少年说》中有一期,小学生叶子健站在高台上,流着泪说道: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的手里?
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原来,不是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拱手把孩子让给了手机。
其实,孩子并不是非依赖手机,只是孤独罢了。
当你说要陪孩子玩的时候,孩子便不再孤独,甚至更加满足。
家长这样的回应,不仅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还让孩子远离手机,增进亲子关系。
当家长给孩子很多陪伴的时候,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会和家长更加亲近,还会乐观开朗,懂得辨别好坏。
在孩子想玩手机这件事上,不同家长的回答,会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陪着你,也陪着我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也很需要孩子的陪伴。
孩子就像净化器一般,能帮家长过滤掉成年人的“一地鸡毛”。
换句话说,你陪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陪着你。

阳光照耀下,孩子期待你陪他读书,而你也因为有他的陪伴而平静;

万家灯火中,孩子期待你陪他吃饭,而你也因为有他的陪伴而踏实;

漫天红霞时,孩子期待你陪他玩耍,而你也因为有他的陪伴而快乐。

你看,陪伴是双向的,是家长和孩子加固关系的桥梁。
那么,当假期来临,尤其是孩子想玩手机的时候,妈妈们是否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回答呢?

“宝贝,妈妈陪你读书吧!”

“宝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项新技能好吗?学会可是很酷的呢!”
“宝贝,让我们一起看一部电影吧。”
“宝贝,你喜欢妈妈陪着你吗?妈妈很感谢,你能陪妈妈呢,以后,让妈妈也加入你的世界吧。”
爱是最不需要理由和借口的。
爱孩子,就会陪伴孩子。
爱孩子,就不会让冰凉凉的手机代替自己,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温暖的拥抱!
点个“在看”,用陪伴共建独属一家人的“亲子乐园”!

*
*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