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预设谬误、歧义谬误和不当转换谬误(15)(连载7)

 cat1208 2021-01-20

刘新文老师、万千教育授权发布

哲学园鸣谢

选自《逻辑学基础》

著者:(美)帕特里克·J. 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
译者:郑伟平,刘新文
出品:万千教育

非形式谬误

2.1 谬误概论

2.2 相干性谬误

2.3 弱归纳谬误

2.4 预设谬误、歧义谬误和不当转换谬误

2.5 日常语言中的谬误

往期链接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谬误概论(连载1)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相干性谬误(1~5)(连载2)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相干性谬误(6~8)(连载3)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弱归纳谬误(9~10)(连载4)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弱归纳谬误(11~14)(连载5)

逻辑普及:非形式谬误:预设谬误、歧义谬误和不当转换谬误(15)(连载6)

2.4  预设谬误、歧义谬误和不当转换谬误

16. 复杂问
复杂问语:两个或者多个问题隐藏在一个问题之中,并且一个答案回答两个问题。
当两个(或者多个)问题被假装成一个问题而提出来、一个答案同时回答这里的两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复杂问语(complex question)的谬误。每一个复杂问语都预设某个条件的存在。当回答者的回答添加到复杂问语时,出现的论证便会确立这个被预设的条件。因此,虽然事实上没有这样的论证,复杂问语却包含一个隐藏的论证。这样的论证通常会使回答者掉入陷阱:承认他或她原本可能不愿意承认的东西。例如:
你考试不再作弊了吧?
你把你吸的大麻藏在哪里了?
让我们假定回答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床底下”。以下论证就出现了:
当你被问及是否不再考试作弊的时候,你回答“是的”。这意味着你以前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作弊。
当你被问及把吸的大麻藏在哪里了的时候,你回答说“床底下”。这就意味着你吸过大麻。
另一方面,让我们假定回答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没藏”。我们就可以得到以下论证:
当你被问及是否不再考试作弊的时候,你回答“没有”。这仍然意味着你以前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作弊。
当你被问及把吸的大麻藏在哪里了的时候,你回答说“没藏”。这就意味着你把大麻全吸光了。
很明显,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两个问题:
你以往考试的时候作弊吗?如果你曾经作弊,现在改了吗?
你吸过大麻吗?如果你吸过,你把它藏哪了?
如果回答者不够老练,没有识别出复杂问语,当面对这样的问话时,他们可能会做出非常幼稚的回答,从而掉入一个陷阱,承认一个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结论,或者提供证据本身。对复杂问语的正确回答是把问题解析成子问题然后分别给予回答。

复杂问语谬误需要和法律中著名的诱导性问题区分开来。一个诱导性问题(leading question)是这样一个问题,其中的回答已经以某种方式在问题中有所提示。一个问题是否是一个诱导性问题,这在法庭中对目击证人的直接询问是至关重要的。例如:
告诉我们,你在四月九日见到被告枪杀死者了吗?(诱导性提问)
告诉我们,你在四月九日见到了什么?(直接询问)
诱导性问题区别于复杂问语的地方在于,前者没有包含逻辑谬误——也就是说,它们并不试图诱骗回答者承认他或她不愿意承认的东西。但是,为了把二者区分出来,有时候需要知道先前的问题是否已经问过了。以下是复杂问语的另外一些例子:
你打算成为一个乖孩子而去吃汉堡包吗?
乔治·亨德里克斯还撒谎吗?
对你的蛮横无理我还要忍多久?
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胡言乱语?
17. 假两难推理
假两难推理:一个“或者……或者……”前提提出了两种不大可能的选择却当作是仅有的选择。
当一个选言(“或者……或者……”)前提提出两种不太可能的选择却被当作是仅有的选择、论者排除不想要的选项而留下想要的选项作为结论的时候,犯的就是假两难推理(false dichotomy)的谬误。这样的论证很明显是有效的,但是由于选言前提为假或者至少可能为假,这种论证典型地是不可靠的。孩子和父母争论的时候、广告中以及普通成年人的日常议论中经常出现这种谬误。下面是三个例子:
或者你让我去看雷迪嘎嘎(Lady Gaga)演唱会或者让我余生度日如年。我知道,你是不会让我余生度日如年的,所以,还是让我去看演唱会吧。
或者请您使用护卫牌(Ultra Guard)除臭剂或者您情愿忍受这难闻的气味。当然了,您不想忍受这难闻的气味。所以,您会需要使用护卫牌除臭剂。
或者我们采取一个“一个世界政府”或者地区性战争将永远持续下去。我们当然不能忍受持续的战争。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个“一个世界政府”。
这些论证中没有一个选言前提提出的选项是仅有的,但是在每一个论证中论者都试图传达这种印象。比方说,在第一个论证之中,论者试图传达的印象是:他(或她)或者去看演唱会或者面临终身的痛苦,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可能了。很明显,这不是实情。
假两难推理谬误的性质在于造成选言前提提供了全部的可能性选择这样一种错觉。如果确实是提供了,那前提倒是必然为真了。比方说,陈述“里诺城(Reno)或者在内华达州,或者不在内华达州”提供了全部可能的选项,是必然地真的。但是在假两难推理谬误中,不仅两个选项没有穷尽全部可能,而且进一步讲,它们自己甚至都是不太可能的选项。所以,选言前提是假的,或者至少可能是假的。对于这种谬误,也可以说,它制造了一个貌似为真、实际却是假或可能假的前提。
当然,如果选言前提中实际上有一种选择毫无疑义地为真,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谬误。例如,以下这个论证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西雅图或者在华盛顿州或者在俄勒冈州。西雅图不在俄勒冈州。所以,西雅图在华盛顿州。
假两难推理又称“假分歧(false bifurcation)”和“非此即彼谬误(either-or fallacy)”。另外,在大多数情形之中,论者只表达出一个选言前提,而把缺失的陈述留给读者或者听众来补充:
或者你给我买一件貂皮大衣或者让我在冬天来了的时候冻死。或者我继续抽着烟,或者我会变得肥胖臃肿而你讨厌看到我这样。
其中缺失的前提和结论都很容易补充。
18. 遮盖论据
遮盖论据:论者忽略了将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重要证据。
第一章已经解释了,一个信服的论证是一个有真前提和好理由的归纳论证。真前提这个要求包括前提没有忽略某些比表述出来的证据更为重要的证据,由此可以推出一个非常不同的结论。如果一个归纳论证确实忽略了这样的证据,那么这个论证就会产生遮盖论据(suppressed evidence)的谬误。例如,考虑以下这个论证:
大多数狗都是友好的并且对宠爱它们的人不会构成威胁。所以,对现在正靠近我们的那只狗给予宠爱是安全的。 
任何论者忽略了这只小狗受到了刺激而且口吐白沫(狂犬病的表现),那么,这个论证就犯了遮盖论据的谬误。这种谬误被视为预设谬误的一种,乃是因为它通过建立如下的预设而起作用:前提都是真的和完整的,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也许遮盖论据谬误最常见的出现在根据广告所做的推理。几乎每一个广告都不会提到所推销产品的某些负面特征。作为结果,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并得出一个结论的人可能就会犯这种遮盖论据的错误。例如:
肯德基的广告说:“买一桶炸鸡,收获一桶快乐!”所以,如果我们买一桶炸鸡,我们就保证会收获许多快乐。
这个广告没有说明快乐不会和炸鸡打包一起来到,而是需要购买者补充。当然,这个广告也没有说明炸鸡富含脂肪而且购买者吃后变肥的体重和导致血管堵塞可能并不等于一桶快乐。通过忽略这些事实,基于这个广告的论证也富含着谬误。
遮盖论据谬误的另外一个丰富来源是两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两个候选人,通常一个来自共和党另一个来自民主党,为了一个办公室而展开竞争。在竞选拉票过程当中,无数的演讲人(包括候选人自己)逐条驳斥候选对手提出的政策和成就,只为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选民偏爱的候选人应该当选。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史密斯先生支持的是使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破产的政策,他的预算建议增加了联邦赤字,而且他的外交政策将使中东更加动荡不安。所以,你应该投琼斯一票以助他当选。
说话者压根儿就没有提到史密斯那些无可辩驳的成就。而且,他也没有提到琼斯甚至比史密斯更不称职当选以及琼斯的政策甚至预示着更差劲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联邦赤字和中东政策。只要考虑到这些没有提到的事实,很明显的是,史密斯更应该当选。
遮盖论据谬误的另外一种产生方式是,论者通过忽略已经发生的重要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归纳结论变得不太可能。例如: 
比起1940年来,美国军队今天的战舰更少了,M1步枪更少了,马拉榴弹炮更少了。所以,美国军队比起1940年来说战斗力明显减弱了。
这个论证忽略的事实是,战舰、M1步枪和马拉榴弹炮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废弃不用被更为高效的军舰和武器所取代。由此,今天的美国军队比1940年更没有战斗力并不是真实的。

遮盖论据的第三种形式是论者从《圣经》、宪法和民权法案等地方断章取义引用一些段落来支持并不能支持的结论。例如,考虑以下这个关于反对枪支控制的论证:
宪法第二修正案说,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但是,手枪控制法会侵犯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所以,手枪控制法有违宪法。
事实上,第二修正案是这么说的:“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来说,具有一个管理有方的民兵组织是必要的,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换句话说,修正案说的是:当武器对保持管理有方的民兵组织来说是必要的时候,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由于手枪控制法几乎不会对保持一个管理有方的民兵组织有什么影响,所以这样的法律条文不可能有违宪法。
遮盖论据谬误和乞题的第一种形式即遗漏关键性前提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遮盖论据遗漏的是得出不同结论的前提,而乞题中所遗漏的是需要支持所述结论的关键性前提。但是,由于这两种谬误都是通过遗漏论证的前提而得以形成,二者还是存在部分重叠的地方。

《逻辑学基础》

著者:(美)帕特里克·J. 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
译者:郑伟平,刘新文
出品:万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