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海曲上人 2021-01-20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杜预祖上是西汉非常著名的京兆杜氏,当时号称“城南韦杜离天尺三”,曾经出过父子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后来,这个家族逐渐沉寂了一百多年,到杜预祖父杜畿的时候才开始逐渐兴起。

杜畿字伯侯,在很早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后妻,继母对杜畿非常冷酷,经常虐待他。杜畿却是始终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家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在二十岁的时候,被郡守辟为功曹,临时代理郑县令。当时县里监狱中羁押了几百个囚犯,杜畿亲自到监狱里去审核案件,根据罪行轻重,把他们都判决之后发遣到各自应去的所在。虽然未必每个案子都十分得当,但他的才能已经开始显现了。后来被举荐为孝廉,被朝廷任命为汉中府丞。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畿到荆州地区避难。建安年间回到中原,被荀彧推荐给曹操。曹操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升迁为护羌校尉,被授予朝廷节杖,兼任西平太守。后来,河东太守空缺,曹操对荀彧说道:“河东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否给我推荐一个类似萧何、寇恂一样的人担任河东太守呢?”荀彧说道:“杜畿其人也。”于是曹操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而河东地区发生了卫固等人的反叛,杜畿被阻挡在郡境之外。曹操派夏侯惇带兵前去讨伐。当夏侯惇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杜畿绕道单骑进入河东郡,依靠自己的智勇谋略配合夏侯惇的大军平定了河东郡。杜畿在河东郡“崇宽惠,与民无为”,尽量不去干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督促、鼓励民众饲养牛马等家畜,河东郡的生产逐渐得到恢复,“百姓勤农,家家丰实”。杜畿说道:“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河东郡被杜畿治理得井井有条。曹操平定西北的过程中,军粮几乎全靠河东郡接济。等到曹操打完仗,还剩下军粮二十余万斛。曹操非常高兴,下令道:“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后来曹操晋爵魏公之后对杜畿说道:“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本来也准备调你到中央任职。只不过考虑到河东郡的重要性,实在离不开你,只好再辛苦你了。”杜畿在河东十六年,经常在天下各郡的考核中名列第一。

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后,征辟杜畿出任尚书,赐爵关内侯。曹丕称帝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代理司隶校尉。曹丕外出不在洛阳的时候,经常任命杜畿留守洛阳,处理朝廷日常事务。后来,受命为皇帝建造楼船,楼船建成后在河里试行,结果遇上大风,船沉没后,杜畿也落水而死。曹丕非常伤心,追赠杜畿为太仆。曹丕下诏说道:“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杜畿,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杜畿之子杜恕继承了其爵位,杜恕字务伯,为人质朴无华,诚挚待人,不喜欢修饰自己,所以并不为人们所瞩目。太和年间,杜恕被任命为散骑黄门侍郎,任职期间从来不结交权贵,一心公务。朝廷政务得失,则仗义执言,受到侍中辛毗等人的其中。任职八年之中,经常对各种政务发表意见,很有见地。后来出任弘农太守,不久转任赵相,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辞职休养。身体好转以后,再度被任命为河东太守,一年后迁任淮北都督护军,再度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去职。在地方任职期间,杜恕也很能得到百姓的欢心,虽然不及其父杜畿的名声,不过倒也能存其大体。

又过了不久,杜恕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杜恕在朝廷任职期间,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所以,根本无法长期在中央任职,不得不到地方去。任职御史中丞也没有多久,就被任命以建威将军的身份出任幽州刺史,同时兼任护乌丸校尉。到任之后不到一年,有鲜卑贵族的儿子带着数十人从小道进入州城,结果被地方部门斩杀了其随从一人。作为幽州刺史的杜恕并没有及时向朝廷报告,结果被征北将军程喜弹劾,杜恕因此而被下狱。后来朝廷考虑到其父的功绩,赦免杜恕的死罪,以庶民在章武郡安置。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在章武郡去世。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河东郡一位叫乐详的九十多岁老人,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表彰杜畿的功绩,朝廷上下为之感动,皇帝下诏封杜恕子杜预为丰乐亭侯。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杜预自幼博学,他常说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标准,立德或许有些难度,争取能够在立功和立言上有所作为。司马昭掌权后,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不久,杜预被任命为尚书郎,钟会伐蜀的时候杜预被任命为镇西长史。钟会在四川谋反的时候,属下很多人都遇害了,而杜预依靠自己的智谋得以幸免。

杜预不仅精通儒家典籍,而且也精通法律。他曾经受命和贾充等人一起制定律法,在律法制定完成之后,杜预还曾经给律法做了很详细的注解。杜预将自己的注解上奏朝廷之后,朝廷下诏颁布天下施行。西晋王朝建立后,杜预又被任命为河南尹,成为洛阳地区的最高长官。他又受命制定了详细的官员考课制度。不过他的建议没有被最终采纳,而且他还因为得罪了司隶校尉石鉴而被石鉴诬陷,免去了河南尹的职务。

不久以后,因为陇西地区时常有流寇出没,朝廷任命杜预为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不巧的是,杜预的顶头上司还是石鉴,石鉴此时是安西将军。石鉴下令杜预进兵讨伐,杜预详细陈述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结果,石鉴以贻误军机为由弹劾杜预,朝廷甚至用囚车将杜预押解回洛阳。因为杜预毕竟是驸马,最后仅免去侯爵。后来陇西的局势果然如杜预所分析的那样,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明于筹略,任命他为度支尚书。此后的七年间,杜预因为和石鉴的相互攻击而短暂免职外,一直担任度支尚书。任职期间,他先后向朝廷提出了五十多条建议,这些建议大多都被采纳。史称:“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杜预不仅具有政治才能,而且也精通天文历法,他曾经向朝廷建议实行《二元乾度历》,被朝廷采纳。他还精于制作,热衷于发明,他重新恢复了失传已久的欹器,受到晋武帝的赞赏。杜预也精通于工程,他曾经建议在孟津修建富平大桥。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在杜预的坚持下,桥终于建成。晋武帝来到大桥上对杜预说:“要是没有你的话,这个桥是建不成的!”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秋,兖、豫等州郡接连降下暴雨,造成大面积涝灾,晋武帝下诏群臣上奏安民之策。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这两篇收在《晋书·食货志》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杜预在对灾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之后指出,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杜预认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坏陂宣泻。“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于今者水涝瓮溢,大为灾害。臣以为与其失当,宁泻之不蓄。”那些建造比较合理的“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对“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宜大坏兖豫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至于灾民,除靠政府救济官谷外,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水产作眼下日给。坏陂的计划如果能实现,“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锺。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益也”。杜预还建议把政府暂时派不上用场的种牛租借给灾民。在上书中,杜预对西晋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忧虑。他谴责某些部门、个别官吏只从自身利害出发,彼此纷争,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区的救灾工作不能继续下去。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西晋王朝建立后,晋武帝一直有心统一天下吞并江南。但是,朝廷上下都有苟安之心,只有杜预、羊祜、张华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支持晋武帝的想法。羊祜在临终之际推荐杜预作为自己的继任。羊祜去世后,朝廷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杜预到任后,选派精兵偷袭孙吴西陵都督张政,取得了大胜仗。张政却不敢向吴主孙皓报告详细的战况。杜预将计就计,将实际的战况透露给孙吴其他的将领。孙皓在得知详情以后立即罢免了张政。孙吴临阵换将,也给西晋灭吴以可趁之机。杜预立即上奏朝廷,要求出兵讨伐孙吴。但是,由于朝廷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以至于出兵计划被推迟了一年。杜预非常心急,接连三次上书朝廷,将当时天下的局势分析得十分透彻,还对可能出现了种种情况都进行了分析研判,终于使得晋武帝下定决心灭吴。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担任主帅,晋武帝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杜预命令他的军队包围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不想在这里消耗时间和兵力,对它只是围而不歼。在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联系之后,他立即调动一部分兵力向西进攻,夺取沿江的一些城池。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派遣几名得力的将领率领八百名精壮的士卒去偷袭江南的乐乡。这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他们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树立旗帜,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接着,这支晋军就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正巧,这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晋军就乔装打扮,混杂在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歆。杜预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

在扫清江陵的外围之后,杜预很快拿下江陵,占据荆州。接着杜预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有人对连续进军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天气转热,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应该等到冬天再继续进军。杜预不以为然,分析整个战争形势说:“现在我们接连取胜,士气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气。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开几节,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杜预的意见终于为大家所接受,果然此后的战局正如杜预所料,进展顺利。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在向东进的同时,杜预还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

杜预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武艺。《晋书》本传讲,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

杜预心胸宽阔,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濬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战船、培训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工作。战争开始以后,他统率水军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达荆州界内,王濬需受杜预指挥调遣。但是,杜预十分尊重他,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杜预还向王濬表示,水军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并建议他尽量减少耽搁,直下建邺,建立旷世之功。杜预的态度与益州水军率先攻占建业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也同王濬在长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和王浑相比,杜预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西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杜预因功受封当阳县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受封为亭侯,食邑千户,更赐八千匹绢。杜预继续镇守襄阳。他反对天下安定了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在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把荆州军队的防卫重点集中到了对付当地少数民族方面。

在荆州,杜预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础上,他引滍水、淯水两江之水入田,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预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标上界石。杜预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百姓称他为“杜父”,并歌颂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但是,杜预却不得不提防京城中的权贵对他的陷害。每年杜预都要大量送礼贿赂他们。他曾对别人说,这样做不是企图通过他们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希望权贵不要加害于他。

杜预在军务之余,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术研究。晋武帝司马炎曾经有一次问杜预:人都有癖好,你有什么癖好?杜预答道:“臣有《左传》癖!”杜预精通《左传》,他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在编排上沿袭马融、郑玄“分传附经”的先例,序文云“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使原来分别成书的《春秋》和《左传》合为一书。《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左传》的必读书。此书广泛引述刘歆、贾逵、许淑、容等人的说法,加以总结发挥,在文字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唐代修《五经正义》、清代修《十三经注疏》,均以杜预的《集解》为基础。

太康五年闰十二月(公元285年初),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途中行至邓州,突然病故,终年六十三岁,司马炎甚为哀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杜预去世后,其长子杜锡继承了其爵位。杜锡也是很早就以聪慧闻名,不过当杜锡进入仕途的时候,西晋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末期,八王之乱中杜锡虽然受到一些人的记恨,但因为杜氏高门,影响比较大,所以也没有被害。四十八岁的时候以尚书左丞而终。其子杜乂渡江以后有盛名于江左,杜乂也是出名的美男,王羲之见到之后评价道:“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杜乂无子,仅生一女,后来成为晋成帝的皇后。

杜预三子杜耽在八王之乱中流落凉州,曾经担任凉州军司,他就是杜甫的祖先。杜预的四子杜尹曾任弘农太守,他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杜佑的祖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