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

 吾知吾怨 2021-01-20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是张雨生、张惠妹合唱的《最爱的人伤我最深》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

很多人都认为它描述的是爱情中的一种现象或心境。

其实,这句话适用于亲情、爱情、友情所有重要的情感类型。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真实案例也不胜枚举。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爱,因为信任,我们会充分地向对方敞开心扉。

扉,门扇也。心扉就是心门,门户大开,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撤掉了最后一道防线,你开始以自己最宝贵但也最柔弱的部分——内心,感情或灵魂——和对方接触了。

但对于敌人或是一般关系的人,我们就算刻意打开心扉也是很困难的,人的身人的心人的神,都有一套极其敏感和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说,敌人可以伤害我们的身体,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伤害我们的意志,但很难伤到我们的“心神”。有一个词叫“宁死不屈”,我猜想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打开心扉,就意味着我们产生了信赖;既信且赖,也就意味着我们寄情于物,托命于人,这是规律,不可避免。

虽然打开心扉可能受伤,虽然一受伤就有可能重伤,但不打开心扉,我们的“自我界限”是无法得到拓展的,心智是无法走向成熟的。

这就好比婴儿学走路,孩子学骑自行车。站起来固然可能会挨摔,会因此疼痛恐惧甚至受伤,但永远停留在“心扉紧闭”的爬行状态,是看不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解放不了双手去实现创造的。 

从心智成熟和人生幸福的角度讲,打开心扉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过程中致命的伤害?

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个叫善其身,一个叫遇良人

善其身,这个身不是指身体,是自身,是自身的心神要更成熟和强大,别轻轻一碰就脆弱地崩塌,那样谁进入你的内心也无法和你相处下去。

遇良人,是指自己打开心扉、撤掉防线、敞开怀抱欢迎的这个人,最好不是敌人,自己不会受致命伤害,怀疑爱情怀疑亲情直至怀疑人生。

要想遇良人,眼得明亮些,心得澄明些。

总而言之,人应该修心并听从内心。

今天的主题是宁静”,主要就讲修心宁神



一、

【滑动查看书籍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语出自《诫子书》,充分体现了诸葛亮这位积极入世的道学大师的修身之道,与其在《隆中对》中论述的三分天下治国之道一脉相承。淡泊就是《黄帝内经》倡导的“以恬淡为务”,也就是摈弃身体过度的本能欲望与后天强加人为的意志,才能让先天本性自然显现流露。
现在简体字的“宁”,本读zhM,是“贮”的本字,是贮藏钱财的意思。“宁”的繁体字是“寧”,从宀(miWn),代表家居;从心,代表心情、心神;从皿,代表吃饭的碗盆;从丁,代表儿女。组合起来表述了一种安居、足食、子归、心安的状态。反过来说,居无定所、流离失所算不得宁;有居无家,比如鳏寡孤独、未婚离婚,也算不得宁;家里没有饭吃算不得宁;没孩子或孩子远游不归,都算不得宁。简单的一个“宁”字,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对安居、团圆、稳定、祥和的企盼,兼具了回归、安定的意思。
古人把子女回家探望父母就称为宁,比如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就被称为“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父母去世,孩子回来守父母之丧,也被称为宁。《汉书·哀帝纪》:“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水浒传》二十四回:“只把唐牛儿……刺配五百里外,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宁家。”宁家就是回家。
成语“鸡犬不宁”的意思首先是鸡犬不回窝,再者就是闹腾的意思。把在大街上示威游行的人,在山上的土匪赶回家种地务农,都算是“息事宁人”了。类似的词汇还有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这种用法大概和国人长期形成的心态有关,在外总是不安全、漂泊不定,只有回家才安定。
诸葛亮说的“宁静”是修身、齐家之道,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子孙环绕的平静祥和的状态下谋求长远,也许是长期治国,也许是养生长寿,这和中医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中医认为“宁”不仅是一种客观实际,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五脏关系和谐类似于人有家;心包、心脏坚固,类似于人有居,可以保护、安藏心神;精气充溢,滋养心神,类似于人有饭吃;心神内敛,日藏于心,夜藏于肝,类似于人有子归家。
中医说的宁神,就是心神回归本位的意思,相对的就是失魂落魄,心神散乱。胸腔正中的膻中穴旁边两侧肾经上,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分别是神封、灵墟、神藏,意味着心藏神,就在这里面。中国武术功夫讲究含胸拔背,其实就是有意识地护藏涵养心神,不使外露、外泄。普通人见到陌生人或危险人物的时候,习惯上本能地抱起胳膊护在前胸,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传统的佩玉习惯,是在膻中穴上挂个玉件,也是通灵护心的意思。不明白的可以看看《红楼梦》贾宝玉的故事。
可是现代人的教育是挺胸抬头,似乎很威风,其实很容易受伤。特别是芭蕾舞演员,职业性的训练和习惯导致了经常挺胸,结果不仅乳房发育不好,而且心理心神特别脆弱,容易受伤,甚至失神。现代女性穿高跟鞋的结果,也是使人挺胸收腹,模样似乎好看了,性感了,结果却是伤害了自己。人的本能是力由足起,高手可以踵吸,可是,妇人脚后跟踮起不着地,力气也就无从谈起。
当我们张开双臂,暴露胸膛,迎向我们信赖爱恋的人的时候,要想到这时也是我们最不设防、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治疗抑郁症多年,我发现伤人心的都是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人,而敌人顶多伤我们的意志、思想和情绪。伤神的结果就是形神的分离,轻则失魂落魄,如行尸走肉,重则身死魂亡。
当我们寄情于物、托命于人的时候,也就是信誓旦旦、山盟海誓的时候,其实就是放逐心神于身外的时候,一旦失物、丢人,自己的魂灵也就随之丧失。所谓被人勾了魂,被事物迷了心窍,都是心神不宁的表现。多少人因为丢了心爱的物件,失去了心爱的恋人、朋友而茶饭不思,目不交睫,痴迷呆傻,魂不守舍。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心神不宁的时候,描述的就可能是心神外越的人,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敏感,甚至可以听到很远距离人的谈话,严重的还会出现幻听、幻视。还有魂不附体,表现为嗜睡多梦,梦境如同电视连续剧,情节曲折变化,匪夷所思,甚至醒来以后还能继续做同样的梦。有的甚至在梦中与人交欢,夜夜春宵。有的是魂飞魄散、失魂落魄,这些人神情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乖张、言语无序。也可能是恐惧、惊疑的不安状态,或者是经脉阻滞、心神失养的极度疲惫的状态,甚至是鸠占鹊巢、邪鬼入主的疯癫状态。
收摄魂魄就是宁神的主要目的,比起安神、定神,宁神要困难得多。古代巫医有招魂的仪式和法术,比如《离骚》的巫咸降神,《招魂》的巫阳下招。李贺自称“我有迷魂招不得”,抑郁而亡。招魂在民间和宗教场所还有,作为一种神秘的有效的心理精神疗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临床上我一般建议患者通过动笔写日记的方法,从当下开始追溯过去,辅助具体人证、物证,收集点滴的记忆,逐步唤醒患者的记忆,达到回心宁神的目的。
就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来讲,艾灸神阙和点按本神穴是最好的宁神的方法。酸敛的药物比如五味子、山茱萸、莲子、龙骨,也有助于收摄心神。
古语有云:“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是当为失神者座右铭。
——徐文兵《字里藏医》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二、

最深爱我们的人,我们伤害却是最深

这个题目看上去好像有点儿令人不那么愉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学习完宁静”,懂得心神受伤害的原理之后,除了“修心宁神”保护好自己从而“安身立命”之外,还要思考如何不伤害深爱着我们的人,也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屋檐下的那些人”。

“寜”,不仅是指自己要安居、心安、足食、子归,还要“使人宁”,让爱我们同时也是我们所爱的人,“安居、心安、足食、子归”。

只有这两个方面都通过努力做到了,“寜”本身所寓意的祥和、幸福才能实现。

第一,谁是这些重要的人?

第二,我们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其宁”?

第三,我们做了没有做了多少?

第四,去做自己该做的并且做到该做的程度,让“宁”落地,开花,结果,让自己的心回归本位,让自己的王驾御我们的人生。

以上这几步,其实也就是《从平庸到优秀》中“三大工具”的“彼得三问法”。

没错,“宁”的本质之一就是“您”

心上有你。

也许是你自己,也许是你所深爱的人,也许是你们在一起。 

没错,这是一个从平庸到优秀的过程。

任何一种良好关系的维系,

都是与无序的熵增作斗争,需要极大的能量。

珍惜身边努力和你维系良好关系的每一个人。

亲情爱情友情,莫不如此。 

有话好好说。

尽量和颜悦色。

尽量多点耐心。 

今天,你“宁”了吗?

三、行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